愛倫坡 預見「黑洞」、「大霹靂」的祕密
.*黃海*
我們所熟知的愛倫坡,他被稱為偵探(推理)小說之父,他也是有名的詩人,但他對科學的興趣和相關論述卓見,鮮少人知道,尤其他在去世前一年---1848年寫了一本散文詩的論述:《我找到了》 (Eureka ),談到宇宙的起源和終結、大霹靂、黑洞等概念,他自己認為是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現代的科學家也常引用他的觀點。
當時他雄心勃勃,以為出版這本書會帶來財富,他要求印五萬冊,出版社卻只印了五百冊。
先知往往是寂寞的,十九世紀在科學上,是一個百事待舉的時代,就如孟德爾的遺傳定律,1865年的實驗結果,直到1900年才被重新發現和肯定,愛倫坡的宇宙論的見解,盡管出於直覺的推理,我們今天回顧,仍會驚訝於這樣偉大無比的先見之明,是怎樣的存在於這顆苦難的心靈,愛倫坡的論點太先進了,不被被時代所驚覺,也許是必然的。他在這本書寫著:
「我可以用一個世紀的時間等待讀者…」
前幾年,我從網路得到這些資訊,十分震撼,科幻與推理都重視理性,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給予讀者理性的趣味,不似純文學重視人性的發掘、感情的發抒,一個寫科幻小說的人,也會喜歡推理小說(至少不排斥),喜歡科學探索,對宇宙萬物的神奇也保持高度興趣。這些我都有共鳴。
有些評論家也認為愛倫坡開創了科幻小說,他是科幻小說之父,瑪利‧雪萊則是科幻小說之母。愛倫坡對科幻小說的影響被認為無法估計的,因為他提出了一條規則:
所有超常的事物,都必須有合乎科學的解釋。
世界第一本科幻雜誌1926年發行時,詹斯貝克(Hugo Gensback ) 提出三位作家便是愛倫坡、凡爾納、威爾斯。他寫道 :「我所說的科幻小說,是指凡爾納、威爾斯、愛倫坡一類具有無窮魅力的浪漫故事,它們既有科學事實,又有預見性。」
以下有關愛倫坡作品中具有科幻意味或類似科幻小說部分:
(要查更詳細的內容,請自行連線)
短篇小說《瓶中手稿》寫的是鬼船幻想故事,最後主人翁捲入南極海域大漩渦掙扎逃生,已有科幻「原素」在內,(在我早期為科幻下的定義是「探索未來與未知情景的小說」,這個定義可以拿來參照),長篇小說《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寫的是海難冒險故事,有大風暴、人吃人、海難者乘坐獨木舟出逃,有趣的是,小說出版後,現實世界裡竟然發生了因為海難而人吃人的慘劇。短篇〈未來的故事〉是以日記體寫的,講的是2848年─ 剛好是愛倫坡一千年後的世界,氣球以時速一百五十英里載客飛行、火車每小時三百五十英里行駛,人在豪華的車廂裡跳舞、調情、吃喝,文中也調侃英人在美國獨立戰爭戰敗,喬治華盛頓的受降紀念碑(1847年10月19日),早在一千年已廢棄不用,投降者是野蠻人、食人族,促成投降是為了拿他們做香腸,小說沒有對白,很有反諷意味。
1839年,愛倫‧坡創作了《艾洛斯和查米恩的對話》(The Conversation of Eiros and Charmion)。在這部作品裡,地球受彗星撞擊失去氮氣,處於純氧燃燒的熊熊大火中。
愛倫坡其他一個很長的故事,《漢斯‧普法爾的超級冒險》(The Unparalled Adventure of One Hans Pfaall)被認為是最接近現代科幻定義的小說,講一個破產的荷蘭人乘著氣球飛到月亮上去,置身在空氣裝備中保護著自己,他描寫了一個夢幻般的城市,住滿了小人兒,人人沒有身朵,靠心電感應溝通,作品基調有點類似史威佛特《格列佛遊記》,帶著諷刺調侃和幽默意味。
以下有關愛倫坡的「宇宙論」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連網,深入閱讀)
上一篇:世界16項科幻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