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7 00:34:29 阿煌

科幻文學,向現實靠近是一種趨勢2008的大陸科幻

      2008大陸科幻觀察報告                                                     ‧ 胤祥(名家專欄)‧黃海評註
  終於在今天看完了《科幻世界》的08增刊,不過同時買到了09年1月號的《科幻世界》,漲價了。現在6塊。於是這份綜述性質的東西,還不算太晚,站在08年的尾巴上總有些絮絮叨叨的話要說。其實科幻到今年,越發陷於一種吊詭的狀態。舉一例是吳岩版科幻年選,去年銀河獎大獎三篇文章竟然全部沒有選中。當然,年選的截止日期是10月,11月和12月冒出兩篇大獎,本身就值得一說——讀者投票可能具有的某種新鮮感和導向性,使得歲末檔的文章更有優勢。一個可能的佐證是奧斯卡熱門片通常都選在11月-1月上映。於是今年的銀河獎便會增加一些可供預測的參數,這個後面再講
  
  就08年來說,原創科幻圖書(對照翻譯引進的科幻圖書)似乎比前些年熱鬧不少。劉慈欣《三體》《黑暗森林》的意義不僅在於原創長篇,而且在於某種程度上將科幻引入了所謂“科幻圈”之外,造成了一定範圍內的“公眾話題”。今年尚有劉慈欣作品集兩卷本發行。同時,在《科幻世界》作家群之外,江南2006年重要作品《上海堡壘》一番修改之後終於出版,今何在開始在《九州幻想》和縱橫中文網共同連載最新長篇《星戰•十億光年》;潘海天領銜的九州作家群製作“蒸汽九州”專題。
  
  稍微做一下統計,《科幻世界》本年度推出的翻譯作品數量是相當可觀的,2008年有20部左右。而其他出版社推出的科幻作品也值得關注,如新星出版社的《時間迴旋》、《米與鹽的年代》;太白文藝出版社的《威爾斯科幻小說全集》;譯林出版社新版的凡爾納科幻系列;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我是傳奇》,上海書店出版社的衛斯理系列小說,重慶出版集團的《接觸》、《終極理論》等。雖是新書不多,且顯然沒有奇幻方面景氣,但至少不是只有《科幻世界》一家在做——這倒是一個比較有趣的點。
  
  當然討論中國科幻的一切問題,《科幻世界》永遠是一個十分內在的參數,某些時候它便就是中國科幻本身。而在這個立場上,很容易將這本雜誌之外的東西指認做他者。於是分析和觀察還要從《科幻世界》開始。很抱歉,我本人看不到《科幻大王》,於是這個觀察一定是先天不足的。所以還是姑妄言之,列為姑妄聽之:
  
  2008年《科幻世界》用一個描述方式便是“後新生代全面登臨”——當然這一事實其實早已發生了。新生代的主要作者們,08年在《科幻世界》系統裏都很低調。劉慈欣(見圖↓)、何夕更是沒有出臺(啊哈哈),關於何夕江湖傳言是封筆已久,劉慈欣是在潛心長篇創作和接受訪談,王晉康則是標準配置,3月、8月、12月三篇小說,在他創作全盛時期也不過如此。但似乎王晉康近年遭受的批評越來越多——這也是個頗可深入的切入點,暫且擱置。其他作家,計有趙海虹、星河各一篇,僅此而已。而後新生代主要作家則是較為高產:如遲卉本年度共發表6篇小說(必然導致分票……),江波、飛氘各3篇,夏笳2篇,燕壘生、長鋏、郝景芳各1篇比後新生代作家稍晚出道的,也可歸入後新生代作家群的有尹冰峰3篇,柳葉刀、穆子旭2篇。當然數量不能說明問題,僅從一個側面例證了“後新生代”已然成為創作主體。
  
  在另一個方面,08年科幻世界的幾次小範圍的調整,似乎收效都不很明顯,1、2月號曾經改過字體,後來又改回來了。對中插彩頁的不斷調整,一直也沒有形成一個同一的結論,最終還是落在科幻電影上面。幾個欄目做得不錯,包括斯萬維克和南茜•克雷斯的專欄,以及小雪說文,跟雜誌的定位非常符合。上半年的“先睹為快”在下半年也停止了,這也不錯。08年科幻界相關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姬十三牽頭的松鼠會的高調出道,在卷首專題中似乎應該有所反應。這件事倒是能確保卷首專題的持續性。
  
  毋庸置疑《科幻世界》的權威地位。08年幻想板塊因為各種原因縮水,《幻想1+1》自去年10月號之後停刊,在今年5月復刊,7月更換換刊號合作方並改名為《幻想縱橫》,本年度由於雜誌定位調整,沒有刊發科幻小說。《九州幻想》因為牽涉貝塔斯曼事件,導致出刊各種不規律,雖是如此,倒是提供了科幻中篇的刊發平臺,共刊發科幻小說10餘篇。新刊《少年閃耀》十分之不景氣,同樣受貝塔斯曼事件影響,共出刊6期,刊發科幻小說3篇。
  
  應當納入討論的尚有科幻理論圖書的出版,詹姆斯•岡恩的六卷《科幻之路》於今年10月出版。另有諸多科幻活動,如北師大科幻寫作班,北師大原創科幻電影《湍流》等。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情是飛氘發起的“星潮”寫作計畫,景芳等“後新生代”科幻作家共同參與,並有作品發表,似乎也是九州、五陵等凸顯集團優勢的共同寫作計畫在科幻界的一個回聲。最後花一點篇幅總結一下今年的科幻小說——
  
  1、長篇
  劉慈欣《三體》、《黑暗森林》
  [坑]今何在《星戰•十億光年》
  (提請注意,江南《蝴蝶風暴》之後計畫中的4本……)
  2、中篇
  今何在《2050年的母系氏族》
  李多《隨機之年的母系氏族》(年度最贊中篇)
  柳葉刀《祖先的寶藏》
  3、短篇
  飛氘《蒼天在上》
  燕壘生《禮物》
  星河《請你們回答我們》
  遲卉《人類的遺產》、《蟲巢》
  王晉康《活著》
  夏笳《汨羅江上》(年度最贊短篇)
  夏笳《永夏之夢》(似乎是年度銀河獎大熱門)
  尹冰峰《玻璃迷宮》(雖然我對《寂靜嶺》系列沒有任何常識,不過就文章而言還不錯》
  穆子旭《一塊黑巧克力》
  吳弼川《星際安置官》
  長鋏《扶桑之傷》(儘管小說結尾有問題,不過鑒於長鋏今年只有這篇文,所以還是要關注)
  陳茜《重建遊戲之地》
  洛靈左《大道》
  滄月《夏日的白花》
  4、新人關注
  馮原《基因源》
  林川《袋鼠》(年度最贊新人新作)
  王嘉《還原》
  
  2008年似乎將我導向一個趨勢,即文章普遍水準較高,前些年那種如《流浪地球》般稱雄整年的強文似乎不再出現,當然這個“強”是相對的強,科幻世界的強悍在於文章水準比較平均,08年13本雜誌,真正缺乏亮點的不過兩本,在檔期上安排也比較勻稱,比如暑假淡季反而推了品質很高的文。如果就科幻的發展趨勢做一點小判斷,還是有一下幾點非常主觀臆斷值得商榷的觀點:
  1、硬科幻原教旨主義似乎已經慢慢退潮。今年最具反諷效果的是王晉康的《活著》,這篇年度最硬科幻作品反而效果並不好。
  2、科幻向現實生活的穿透似乎是一個趨勢。大約是《科幻世界》編輯層的一種考量,效果較好。
  3、08年科幻小說對文字的要求較往年有提高。不舉例說明了,可自行判斷。
  4、《科幻世界》的篇幅仍然是一個主要問題。今年科幻世界國內和國外部分都沒有連載。很多頗有可寫的故事最後呈現出來僅僅是一個科幻觀念,看起來很像提綱。這是中國科幻結構性的問題,短期內似乎也無法解決。
  5、互聯網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題材和寫作方式上。這是一篇大文章的內容,此處不贅述。08年更為明顯。
  6、關於科幻小說的本體問題——劉慈欣最近的一次北青報的訪談有談到。我的觀點仍然是科幻小說首先是大眾文化產品,然後才說到文學和科學。當然科幻小說從來也有一隻腳在現實當中,這都不用再說了。想說明的是,把科幻小說當文學——嚴肅文學本來就有點問題。今年最文學的是《汨羅江上》,但是讀者回饋可以充分說明問題。所以應當正視這一點,好萊塢科幻電影和日本科幻動漫十分內在,便讓他們繼續的內在和結構去罷。
  
  結論便是,2008年中國科幻在轉型在過渡。呼喚後新生代的強者,和科幻向現實的降落。松鼠會是個信號,且看2009年的科幻往何處去。也許中國科幻的某些問題需要《科幻世界》之外的力量來解決。1999年是高考,十年後的2009年是否會有另一種力量,而又恰逢科幻世界30周年——這是不是一個契機,很難說,便一同坐下來期待吧。
  
  2008-12-19
黃海註:本文作者胤祥的部落格,請在本部落〈大陸:科幻作家〉聯網,即可找到他的相關作品,本文作者說:「科幻向現實生活的穿透似乎是一個趨勢。大約是《科幻世界》編輯層的一種考量,效果較好。」,這段話意指科幻小說的故事背景發生讓它發生在現實社會中,較有親和力,較能找到讀者。

這一點,好萊塢 電影,不管《侏邏紀公園》、《第三類接觸》、《地球停止運轉》、《明天過後》、《世界末日》,或是《魔鬼終結者》、《變蠅人》、《蜘蛛人》《外星人》、《駭客任務》都是發生在現實世界 ,只有少數作品將之架構在外太空,科幻的接受度,必須依賴與現實的連繫,否則難以引起共鳴。台灣的九把刀小說,近年紅遍兩岸,其中部分作品結合了科幻元素,都是在現實裡發生的,他已深得科幻穿梭現實的道理。

本文的標題「科幻文學,向現實靠近是一種趨勢---」是我所加。這也是科幻寫作者值得注意的事,就是太過超現實的作品,找到讀者較難,除非你 架構很龐大,如《沙丘魔堡》、《黑 暗的左手》,獨創出一個堅實的世界;張系國的《城》三部曲,就是典型之作,卻也難免曲高和寡。

我覺得奇幻小說目前好像居於上風,它比較靠近文學的原因吧。福建的《世界科幻博覽》仿照科幻世界的路線線和方式,辦了幾年也倒下了。以大陸這樣龐大的人口,容許不了幾本科幻雜誌,根本的原因,我以為科幻是一種訴諸「驚奇」的文學,當科幻的「驚奇點」遭遇現代不同媒體,不斷的演示、傳播,每播送一次,就如氷山被融化一點,---正如色情讀物目前的情況,逐漸褪去了神祕感,逐漸為人所悉,驚奇點不再,氷山逐漸縮小了。科幻作家得不斷挖空心思推陳出新,想出更好的科幻表現方式,呈現作品。胤祥在另一篇評介《終極理論》的文章說得好:

   
《三體》不是不好,不好的是只有一本三體,換句話便是那句黑暗森林有多暢銷,中國科幻就有多困難,中國科幻連商業模式都沒有,還談什麼大眾文化產品?所以俺們崇拜美國不是沒有道理,然而崇拜了之後呢,俺們還能幹啥? 

這樣的喟嘆,凸顯發展中文科幻的窘境。(其實,日本也一樣,奇幻居於上風。)這是從市場面來說的,科幻作者應有的覺醒。如果站在純藝術立場為之,就不必在乎它了,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被推祟為二十世紀的百大英文小說的第一榜,當年在美初版時只工五百冊,能看懂的又少,喬伊思生前窮得連褲子都買不起。

    劉慈欣曾與我通過許多信,他的《超新星紀元》由我介紹在台出版,成效未佳,他是目前大陸科幻的第一人,根據《科幻世界》劉維佳的報導,去年上海的一次聚會,上海的江曉原教授認為《三体》在地球外文明的研究有學術價值,他的《黑暗森林》也列入各大書局的銷售排行榜。

科幻文學的未來可能要與奇幻結合,逐漸靠近,這是我的觀察和想法。科幻的現現象的最大公約數變成:『「如果」的藝術』(也許是吧?)於是我們看到很多類似《命運好好玩》、《王牌天神》、《今天暫時停止》的電影(以電影來解小說,比較清楚明白) 它們的基本設定都是「假如」:假如搖控器可以用在現實人生、假如我當幾天上帝、假如時間不斷重複,這是帶有科幻意味(科幻設定)的奇幻作品,也可說是「奇幻式的科幻」;再看美國2006的雨果獎《時間迴旋》不正是科幻近似奇幻,奇幻近似科幻的作品,內中假設地球被一個奇怪的時間黑網所覆蓋,黑網之外,宇宙時間以驚人速度逝去,太陽燒盡的一天,也是地球末日,小說結合了親情、友情、愛情與末日預言,建構一個宏觀優雅的敘述史詩;艾西莫夫的名作〈最後的問題〉、〈日暮〉是一種理念式的科幻,假設性科幻,與奇幻很近,
〈永遠的詩人〉講莎士比亞被時光機器帶回,修習莎士比亞學科的最後被當掉的幽默科幻,它能夠膾炙人口,因為它不太靠近科學,而是靠近人文思維,與奇幻是很接近的。

克拉克的小說夠科學了吧?但克拉克的作品留給人深刻印象的是「科幻概念」和其中的人文哲思。
sampkao 2009-01-18 02:37:02

嗯嗯,驚奇點,老師的這個見解十分精闢,想來的確是這樣,人們對科幻

的好奇心看來是有點退潮了。



其實推而廣之,幾乎一切的類型小說,好像都脫離不開人們本能上最無法

抗拒(愛情,驚悚),或者最感到興趣(科奇幻,偵探,冒險)的一些元

素。而科幻小說,根源大約真的是來自於科技帶給人們的驚奇,這種驚

奇感的確會消失,不像大部分類型那樣依憑著恆常的人性,能恆常存在哩。

bhhwang 2009-01-17 20:39:50

我覺得奇幻小說目前好像居於上風,它比較靠近文學的原因吧。福建的《世界科幻博覽》仿照科幻

世界的路線線和方式,辦了幾年也倒下了。以大陸這樣龐大的人口,容許不了幾本科幻雜誌,根本

的原因,我以為科幻是一種訴諸「驚奇」的文學,當科幻的「驚奇點」遭遇現代不同媒體,不斷的

演示、傳播,每播送一次,就如氷山被融化一點,---正如色情讀物目前的情況,逐漸褪去了神祕

感,逐漸為人所悉,驚奇點不再,氷山逐漸縮小了。科幻作家得不斷挖空心思推陳出新,想出更好

的科幻表現方式,呈現作品。科幻的未來可能要與奇幻結合,逐漸靠近,這是我的觀察和想法。科

幻的現現象的最大公約數變成:『「如果」的藝術』(也許是吧?)於是我們看到很多類似《命運

好好玩》、《王牌天神》、《今天暫時停止》的電影(以電影來解小說,比較清楚明白) 它們的

基本設定都是「假如」:假如搖控器可以用在現實人生、假如我當幾天上帝、假如時間不斷重複,

這是帶有科幻意味的奇幻作品,也可說是奇幻式的科幻;再看2006的雨果獎《時間迴旋》不正是

科幻奇幻結合的小說,艾西莫夫的名作〈最後的問題〉、〈日暮〉是一種理念式的科幻,假設性科

幻,與奇幻很近,〈永遠的詩人〉講莎士比亞被時光機器帶回,修習莎士比亞學科的最後被當掉的

幽默科幻,它能夠膾炙人口,因為它不太靠近科學,而是靠近人文思維。(註:我把這個回應補寫

入本文裡了)

sampkao 2009-01-17 11:52:52

這位胤祥的文我之前看過幾篇,對大陸的奇幻與科幻界(書界,雜誌界)

十分熟稔,刊物評得挺精彩的。



大陸幻想界的發展的確值得關注,非常有朝氣,新生代的作者無數。不過

據我瞭解,科幻方面好像除了「科幻世界」與「科幻大王」兩份雜誌外,

沒有其他專門的雜誌了。(另有一些兼收科幻稿的雜誌,如今古傳奇,但

版幅很少)這些雜誌的特色是大起大落,說要做就做了起來,但也往往一

兩年就黯然收山,仍然不大穩定。



像「科幻世界」那麼長壽的,極少。(但話又說了回來,這家雜誌常有壟

斷市場的爭議在,也未必不是遠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