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4 05:23:16hayesis58sa8

飲食習慣麵點抬頭 在地小麥種植不足@E@@E@

台灣飲食習慣逐漸改變,國人不再把稻米視為主食,反倒麵點風潮逐漸興起,也帶出國內糧食自給率的一大問題,以稻米來說,自己率都超過80%,但是麵點主原料小麥,卻幾乎全靠進口,因為目前國內小麥種植面積有限,量少的情況之下,在價格上都偏高,要和進口原料相比,價格上沒有競爭力。

要振興台灣小麥,選擇和友善耕作的小農合作,目前契作農友已經有20多家,業者表示,台灣在地小麥可以不受國際供貨影響,當季採收當季研磨風味更好。但台灣小麥與進口小麥還是有品種差異,所以廠內有專門負責研發的師傅,開發台灣小麥的相關商品。

Dr.Cink

產品研發師傅:「台灣小麥需要比國外進口的麵粉,需要多留一下攪拌的時間 ,那留意到這一點的時候,它的延展性會非常好。」



目前種植量偏少,價格依然下不來,一般進口小麥約落在一公斤10到12元,而台灣小麥收購價大約27元上下,想增加競爭力恐怕得從種植面積下手。以台灣糧食自給率的狀況來看,台灣平均一年要吃掉130萬公噸小麥,但本土產量僅400公噸,自給率不到0.1%,而稻米自給率每年都達到80%到100%以上,呈現稻米過剩、小麥過少的狀況。農糧署則表示,未來會逐步規劃轉型。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稻田輔導轉作雜糧,譬如說地瓜、黃豆、玉米、小麥,那這些水稻地如果轉作成其他的雜糧,我們會有一個轉作的鼓勵。」

飲食改變需要全新的耕種配合,面對早已開打的麵食市場,台灣麥穗似乎還沒有嗅到香甜的麥穗效益。

更多 TVBS 報導
法國藍帶「辣麵」評比 台5款乾拌麵上榜
幫你煮!拌麵開店 選麵條、醬料、配料拚客製
競爭激烈! 餐廳、麵館、私廚紛推乾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