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 20:43:50hatsocks

《炫目之光》:請你聽我這樣說。



「妳不瞭解巴基斯坦人,我們只為家人而活。」

巴基斯坦裔男孩賈維有著寫作熱情,然而嚴厲且保守的父親管束著他的一舉一動,令賈維喘不過氣,直到聽了被暱稱為「工頭」的美國歌手布魯斯史普林斯汀歌曲,覺得每一首歌都像是在傾訴相近的心情與感觸;賈維從工頭的歌曲中獲得啟發與勇氣,決心爭取自己的人生......

我有過一個經驗,原本覺得不特別喜歡的歌曲,在對的時間與環境下聽到,會對一首歌曲完全改觀;Gurinder Chadha執導的《炫目之光》,有著類似的心情,賈維愛上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歌曲,正是他感到最茫然且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身情緒的時刻,工頭的音樂有對生活的觀察與批判還有一股怒氣,而那股憤怒之情,恰恰對上賈維的心情,令他成為工頭的死忠樂迷。

然而,對的時間與情緒,會讓作品增添色彩,反之,錯的時間和情緒,則讓作品變得黯淡;我想我大概是在錯誤的時間看了《炫目之光》。

其一,我不確定戲院音響是不是有問題,很多場景都是背景音樂大過人聲,減弱歌曲的渲染力;再者,歌詞有時翻譯有時不翻譯還蠻惱人的

其二,我對《炫目之光》的觀感一直搖擺,某些段落感到眼睛一亮有時又覺得不耐,例如:賈維跟心愛女孩大唱情歌告白一幕我笑得超開心,覺得銀幕整個亮起來;但賈維跟好友闖入學校廣播室播放布魯斯史普林斯汀歌曲,倆人開心唱著跳著,那一段拍得好冗長好尷尬,效果比起《搖滾青春戀習曲》片末的抗爭場面,力量要短少許多。

其三,《炫目之光》令我想起《舞動人生》,兩部影片的故事時空相近、不約而同談到英國失業問題、父子間的緊張關係,以及父子倆如何化解心結等;《炫目之光》也讓我想起《愛情昏迷中》,兩部作品皆觸及身分認同問題,移民英美的巴基斯坦二代孩子,究竟是美國人、英國人、或是巴基斯坦人?違抗父母命令是不孝或是勇敢?突破傳統能夠獲得自由或因為愧咎感與責任心(根深蒂固的教養價值)反而感到更不快樂?

《炫目之光》前半場細膩書寫賈維的心情以及他和父親的衝突,可惜結局收得倉促,父子倆的和解沒能打動我(不像《舞動人生》,有很多細節讓觀眾看到父子感情的變化曲線),甚至會讓我在電影結束後繼續想著:然後呢?賈維的妹妹在片中偷偷交了一個男朋友,她後來可以自由戀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嗎?或者賈維的抗爭對妹妹並沒有起太大的作用?賈維的父親後來怎麼了?失業問題解決了嗎?父親日後是否能用更大的胸襟去接納不同文化、能更開放去看待生活中的改變?或者,接受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音樂已經是他最大讓步?




其四,我不是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歌迷,多少有影響我對《炫目之光》的觀感,說真的,如果我的另一半跟我講話時一直引用某位歌手的歌詞,我應該會非常受不了,想說:你能不能說自己的話!!

其五,賈維和朋友闖進校園廣播室播放音樂一事,最終被校長警告不准再犯,負責廣播的學生抗議說:「就這樣?他們還刮壞了我的蒂芬妮黑膠耶!」校長說:「那沒什麼大不了,連我都知道蒂芬妮不是什麼咖。」哈哈,好壞的電影,怎麼可以這樣酸80年代歌壇玉女偶像啦!話說,《炫目之光》很公平,酸了蒂芬妮也不忘酸一下同期偶像黛比吉普森。

其六,「好朋友就該互相傾聽。」賈維鄰居這句台詞可以總結整部電影精神:傾聽。賈維傾聽工頭的歌曲,才明白他們兩人或許距離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抗議社會不公不義與追求自我理想的心情卻是如此相近;反觀,賈維與父母、朋友、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土地上的人們,空間距離相近,卻因為拒絕聆聽彼此聲音(或許是嫉妒朋友的富裕生活、或許是不同族群者的利益衝突、或許是害怕兒子走出跟自己截然不同的道路),而造成無數的衝突。

學會傾聽,這個世界會更美好一點。雖然是老調的論述,但這個呼籲太適合這個各說各話沒人願意聆聽彼此聲音的年代。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9-08-22 11:55:43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