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09:50:27hatsocks

Netflix《愛 x 死 x 機器人》:給大人看的動畫片。



《愛 x 死 x 機器人》探討…愛與死與機器人的故事(哈),第一季共18集18個短篇故事,畫風不同長度也不同,最短可能只有6分鐘長度,最長也不超過20分鐘,非常好消化;主創Tim Miller是《死侍》的導演,影集製作人之一則是David Fincher!

《愛 x 死 x 機器人》類型多元,有驚悚有科幻有怪獸有機器人有希特勒還有優格(咦?!);看完第一集覺得普通,甚至有點失望(會讓我想起《柯羅索巨獸》);第二集講三個機器人遊人類歷史古蹟,有趣也幽默,挽回我對影集的信心;第三集《目擊者》,劇情令我想起《超時空攔截》,關於無力打破的時空輪迴,但動畫技術才是真正令人驚艷的所在,鮮豔大膽的霓虹色彩搭配漫畫的狀聲詞,簡直是異色版的《蜘蛛人:新宇宙》,我是從這一集才正式喜歡上《愛 X 死 X 機器人》。

《愛 x 死 x 機器人》的大亮點,直至在第八集的《祝你順利》才出現,一則老中國傳說,父親獵殺狐狸精,兒子反而跟狐狸精成了朋友;這則短片前半段像《臥虎藏龍》+《聊齋》,鄉野傳說融合飛簷走壁的武俠想像;中段令人想起《蒸氣男孩》,科學時代興起,古老神話逐漸凋零(西方勢力的崛起與殖民);後段轉成《下女的誘惑》+《艾莉塔:戰鬥天使》(新世代的彼此相助,共同對抗舊時代迂腐父權),從開場被打壓(妖魔化)的女性能力,到中場的喪失自我(努力求生),再到片尾的奮力再起與尋回自我,故事的起承轉合做得相當好,很令人驚喜!

第十集的《變形者》,結合狼人和戰爭類型,探討階級、種族、歧視、戰爭問題,這個故事可以跟《祝你順利》對照觀賞,一個是女性視角,一個是男性視角,都是在壓迫環境下,找回自己的聲音;第十一集的《援手》是太空版《127小時》,超超超超痛。




《茲瑪藍》書寫知名畫家的心路歷程,畫家的作品特點是畫作中央總會畫上一個藍色方塊,隨著畫家的成就與名氣越大越響亮,藍色方塊也不斷擴張,最後,畫家的野心大到連普通畫紙都填不滿他渴望的藍色(夢想);永無止境地追求更高成就,究竟是讓人心胸更加遼闊,或反而加劇空洞化?《茲瑪藍》裡,畫家的最終選擇會讓我想起《白日夢冒險王》結局,最大的冒險就在最簡單的行動與最純粹初心;《茲瑪藍》無論畫風或劇情,都位在我的《愛 x 死 x 機器人》最愛短片前三名。

作弊!Tim Miller執導的短片《冰河時期》竟有真人演出,這怎麼會是動畫片呢?但又想了一下,《一級玩家》或《阿凡達》到底算是真人或動畫電影?電腦動畫發達的年代,真人與動畫電影的界線早已模糊;《冰河時期》跟《MIB星際戰警》頗為相似,一個小小的冰箱內部就是一個宇宙發展史縮影。

《架空歷史》則是擁有多重結局的動畫版《黑鏡:潘達斯奈基》,講述希特勒的不同死法會對未來世界產生怎樣的改變與影響;一開始還有點正經地談歷史的可能變化,後面玩開了,連平行時空都跑出來,笑得頗開心。

儘管《愛 x 死 x 機器人》18支短片的水準不一,但大半生猛有趣;此外,動畫人物較為擬真的短片(例如《變形者》、《援手》等),我都有些看不習慣,越是追求寫實,反而越容易被它不夠寫實的部分所影響(恐怖谷理論);不過《愛 x 死 x 機器人》最後一集《秘密戰爭》,同樣走寫實路線,但色調與動作與場景搭配起來,倒沒有給我太不自然的感覺,加上結局有拍出壯烈感,成了18部短片中,我個人較愛的作品之一。




最後,《愛 x 死 x 機器人》被定位在「成人動畫」,影片中含有大量的暴力血腥與性愛裸露場面,我忍不住想,有些短片無須裸露就能講好故事,但導演仍刻意安排裸露場面(例如《目擊者》),多少會給我一種「成人動畫=裸露=暴力」的刻板印象;我心目中的上等成人動畫,大概是劇情超展開的湯淺政明導演作品《心靈遊戲》或議題深刻的《馬男波傑克》或腦洞開很大而且有些想法超級黑暗的《瑞克與莫蒂》吧。

我的《愛 x 死 x 機器人》Top3:《祝你順利》、《茲瑪藍》、《目擊者》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