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10:21:47hatsocks

《夏日戀曲》:靜靜地哀悼我的青春。



「那段日子像珍珠一樣,用金色的線串起,白天飽滿而充滿光彩,夜晚清醒著做夢,我們何時睡覺,我們從不睡覺。」

芭蕾女伶瑪麗收到逝去多年的前男友亨利日記,翻開日記本,憶起那年夏天與亨利共處的美好時光,青春,活力,自由,充滿各種可能性,直到一場意外摧毀他們的青春夢.....

《夏日戀曲》跟柏格曼導演其他作品相比,情調幽默輕鬆許多,但那不過是障眼法,燦爛青春、美好戀曲對比的都是生命的脆弱與無情,影片有滿滿滿的感慨,芭蕾女伶的舞台生命短暫,過了一定年紀就得退休;幸福可能會在某個瞬間突然告終;瑪麗年輕時外貌迷人,父親友人厄蘭叔叔迷戀瑪麗,卻只能一邊回憶年輕時曾對瑪麗母親有過相同愛慕,一邊看著瑪麗與亨利的愛情而心生羨慕與嫉妒,然而厄蘭叔叔對於青春不再的感觸,也很快在瑪麗身上上演,一晃眼,瑪麗也成了中年女性,時間最是公平,流動速度不會因年齡因階級因性別而異。

「妳走吧,讓我靜靜地哀悼我的青春。」

看完電影後,翻查導演拍攝《夏日戀曲》的年紀,不過才32歲,感性的人在很年輕時就會流露出他的憂鬱吧;《夏日戀曲》應該是年過60歲的導演拍來回顧著他的青春紀事啊,怎麼會出自一個才32歲的年輕人之手?無論是厄蘭叔叔觀看瑪麗與亨利時的羨慕眼神、中年瑪麗看著鏡中逐漸衰老的自己的憂傷、老舊劇院揮之不去的神祕氣味、樹頭響起的不祥鳥鳴聲、對於完美生活遭受暴力侵犯的預感、甚至是滴水的水龍頭、磨損的舞鞋等,每一個畫面與音效的使用都精準乘載著導演對青春與時光流逝感到莫可奈何的心情




「人生只有一件事,築起高牆保護自己,保護自己不被哀傷侵襲。」

然而,即便《夏日戀曲》充滿著老人家口吻的遺憾與感傷,電影結局又意外地開闊,總算有符合柏格曼導演拍攝電影時的年紀,我是說,電影前半場瑪麗翻開亨利的日記時,她腦海中浮現的是年輕亨利身影,電影後段,瑪麗再次翻開日記,反倒浮現出自己年輕時的身影,對照到瑪麗後來洗掉臉上的妝,顯露出自我本色,我才發現這個年紀的柏格曼導演,儘管著迷(或畏懼)於生命中不可掌控的變數、著迷於宿命、著迷於死亡,但他依然透過瑪麗一角的轉變,透露出對未來依舊懷抱希望的心情(據說故事原型出自導演初戀),從遺失自我到找回自我,從害怕投入感情(亨利對瑪麗造成的傷害)到敞開心胸並願意再次投入感情(瑪麗把亨利的日記交給男友大衛,既是揭露自己的過往,也是不再逃避生活,重新面對生命中必然的擁有與失去);瑪麗找回了自己,柏格曼導演或許藉這部影片,回顧他的遺憾並放下遺憾。

我自認無法天天看柏格曼導演的電影,我喜歡更通俗一點的作品,但每次觀賞柏格曼導演的影片又會覺得:「這才是會講故事的人啊!」,喜歡又不想太常看到,心情真是矛盾啊;《夏日戀曲》儘管有對於時光流逝的感慨對如影隨形的暴力與宿命與死亡的恐懼,但影片書寫瑪麗與亨利的戀情,從草編的戒指到24K的吻到唱盤封套上的可愛動畫到戀人間的嫉妒與和解等,還是讓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與魅力,而飾演瑪麗的Maj-Britt Nilsson和飾演亨利的Birger Malmsten,兩人精湛演出自然也是電影成功的功臣之一。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