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1 21:41:08hatsocks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人生賭局。



「過去40年我載過百萬乘客,但最後人們要用這208秒來論斷我的功過。」

2009年1月15日,全美1549號班機從拉瓜迪亞機場起飛未久,遭遇飛鳥撞擊,造成雙引擎故障,薩利機長快速做出判斷將飛機緊急迫降於紐約哈德遜河面,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數獲救,薩利機長一時間成為全美民眾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然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提出的調查與電腦模擬演練卻不約而同指出,薩利機長迫降哈德遜河的舉動才是冒險之舉,飛機理當能順利返回原機場降落,究竟薩利機長的大膽之舉是正確判斷或是誤判情勢?

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導演、湯姆漢克主演的新作《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比我預期的好看許多,故事本身不算特出,電影尾聲,一名調查員對薩利機長說:「如果將你抽離掉,情況將有截然不同結果。」,薩利機長回應她:「不,這不是只有我單一人的功勞,還有我的副機長、空服人員、機上乘客和所有趕來救援的單位。」,對我來說,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跟《阿波羅13》或《絕地救援》其實是同一類作品,不約而同訴說危急時刻產生的團結力量,才是幫助他們全身而退的重要關鍵。
劇情不算新穎,「結果」(全員獲救)也老早跟觀眾揭露,《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依舊讓我看的入戲看的情緒激昂,這要歸功於克林伊斯威特導演選擇的敘事方式,從夢境與碎裂的回憶,逐步堆疊/厚實主角的心境變化與觀眾的期待感,電影開場先讓觀眾看到蘇利機長的惡夢,夢中的他未能順利降落飛機,反而撞上大樓爆炸,惡夢代表蘇利機長對自己的疑慮,儘管劫後餘生卻也不免自問:「我真的做對了嗎?或只是僥倖逃過一劫?」,之後,蘇利機長的惡夢與現實狀況在片中交叉出現,象徵蘇利機長對當初抉擇從疑慮到理解並開始產生自信,電影最後一刻,導演完整呈現飛機從引擎失效到降落河面的208秒過程(我好想拿碼錶出來測試,看導演是不是真的只用208秒時間來呈現這一幕,如果是,一定要給導演拍拍手),然後蘇利機長對副機長說出:「我太驕傲了!」,順利完成蘇利機長的成長儀式:對飛行超過40年時間,擁有完整技能與知識背景的自己的肯定。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用惡夢與真實狀況重演完成主角的心境成長,然後用「35秒差異」的模擬結果,來看生活的不確定性;人之所以會犯錯,不是因為我們愛往錯誤靠攏,而是事發當下,能夠做出決定的時間就那麼點長(而且不容許重來,至少不能重來17次.....),我們只能依賴經驗法則做出判斷,有時成功有時失敗,薩利機長順利讓飛機降落在哈德遜河面,自然跟他多年飛行經驗有重要關係(技術之必要與不可或缺性),但附近船隻在短時間內迅速加入救援,讓乘客不致長時間待在低溫水面,則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幸運結果呈現。
看著《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片末剪入現實生活的倖存機組人員與乘客開心重聚畫面,我不禁想起是枝裕和導演的《比海還深》,阿部寬飾演的落魄作家良多,因為15年前小說獲獎,而以為自己肯定有辦法在小說界闖出一番天地,並做出「朝全職小說家邁進吧」的決定,經過多年折騰,良多體悟到一件事,腦袋裡想像的結果(一如《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片中的電腦模擬飛行),有時跟最終結果會有偌大出入(人為因素+其他因素的搭配),現實是,薩利機長在空中賭了一把,為自己也為其他154位乘客與機組人員保住性命,而《比海還深》的良多賭了一把,卻是事業家庭全盤皆輸。人生這條路會往哪方向走(變得更好或變得更壞),從來都難以預料啊。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不是克林伊斯威特導演最好的作品之一,但電影拍的流暢好看,敘事穩健,規矩中見驚喜,剪接是本片亮點、湯姆漢克飾演的薩利機長,當他聽到機上155人確定全部獲救時,神色從平靜變得些許激動的瞬間反應,非常精準動人(不過《怒海劫》仍是湯姆漢克這幾年最有魄力的演出);本片較明顯的缺點是薩利機長的妻子支線,女兒們完全神隱不說,妻子在電話中對丈夫激動地說:「我今天才意識到你也是那155人之一,我差點就失去你了.....」,嗯,完全沒有打動我耶,Laura Linney是個好演員,只是妻子這個角色和湯姆漢克那條線一直連不起來,始終有著格格不入的尷尬感(《阿波羅13》在處理家人反應部分就明顯要出色許多)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