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2 14:48:20hatsocks
《三分男孩》: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男孩鄧肯厭惡母親的新男友川特,因為他自大又霸道、鄧肯討厭川特的女兒史黛,因為她驕傲又無知、鄧肯無法原諒母親,因為她成天只想融入川特及他的友人們圈,完全沒有顧慮到他的感受;鄧肯今年14歲,被迫跟不對盤的人一起過暑假,他覺得爛透了。
偶然機會下,鄧肯認識性格開朗大方的水樂園老闆歐文,歐文聘請鄧肯到水樂園打工,讓他找到歸屬感、找到他渴望已久的如家人般的溫暖親情.......。
《三分男孩》沒能在第一時間打動我,總覺得影片的人物設定顯得太過理所當然(甚至刻板),該誇張的就不會冷靜,該冷漠的就不會熱情,好人與壞人,男人與女人,開心與難過,全都界線分明,也許雙導演與編劇(Nat Faxon和Jim Rash)故意將鄧肯丟在這個派系分明的環境中,用以凸顯他與周遭人物的格格不入,鄧肯像是尚未被污染的稚嫩靈魂,一邊看著成人們戴上假面具佯裝萬事美好,一邊又見證假面具剝落時,人們難掩的慌張神色與倉皇失措與鴕鳥心態。
鄧肯不想成為如母親或川特或其他已經世俗化(並且甘願世俗化)的大人們般,明知房間裡躲了頭大象卻選擇視而不見,或許害怕失去、害怕改變、害怕寂寞、害怕未知以及欠缺保障的未來,所以他們自行劃了一個小圈圈,生活在其中,充滿規矩與公式,限制著自己也限制他人的行動。
膽怯生活態度帶來的影響,大約像是水樂園員工路易斯般,不斷說要離職卻又不斷留下,然後這輩子就在想出走又不敢出走的反覆中度過。
《三分男孩》尾聲,鄧肯被迫接受暫時改變不了的現狀,但他選擇不再當個安靜的乖乖牌男孩,他不想再在大人賦予的固定模式中生活,他挺身挑戰人們口中的不可能任務,他開始相信這個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有提早認輸與放棄的人(凡事要試過了才知結果)。
電影開場,鄧肯被川特笑說他只是個「三分男孩」(意指鄧肯沒有過好自己的生活),川特的直白評價傷害了鄧肯的感情,但仔細一想,鄧肯或許真是個「三分男孩」,沈默、噤聲、不思改變;不禁想起葉啟田先生的歌曲《愛拼才會贏》,歌詞這麼寫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鄧肯在與歐文和水樂園的同事相處一個暑假後,漸漸找到(更清楚)自己想要踏上的路途,他不再安靜、不再默許大人的虛偽與粗暴對待,他開始站出來為自己發聲,開始從一個「三分男孩」變成願意打拼的「七分男孩」了!
老實說,相較於戲院內其他觀眾此起彼落的笑聲,我對《三分男孩》確實顯得過份冷靜而疏離;我不討厭這部影片,嗯,應該說《三分男孩》的「良善面」有吸引到我,日後電影台播映這部作品,應該會停下手邊遙控器再觀賞一次吧。
喔,我想提一下本片的結局!
我頗喜歡《三分男孩》的開場與結局,開場是妳(母親)與我(鄧肯)看著不同風景(前座和後座),結尾則是母子倆終於站在同一陣線,終於看到相同的景色,也許在經過這番折騰後,母子倆終會找到一個更適合彼此的未來吧。
《三分男孩》的演員組合頗討喜(也種「理所當然」的味道,哈),Steve Carell就算演出不討喜角色都不會太惹人厭、Toni Collette很適合飾演這類卡在尷尬位置的母親角色、Sam Rockwell總算演到一個「好人」角色,我一直很喜歡這個演員,可惜他老是接演一些過動角色,缺少表現內心戲的機會(請看看他在《2009月球漫遊》裡的演出,非常的出色!)。
飾演鄧肯的年輕演員Liam James,演出誠懇不油膩,適切演繹男孩的溫吞、傻氣與憂傷;另外,飾演水樂園看管滑水道員工的Roddy和老是離職不成的路易斯,正是本片的雙導演和編劇Nat Faxon和Jim Rash。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好電影,一定要推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