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 10:00:41hatsocks
《惡靈電梯》:通往心靈救贖的崎嶇道路。
五名陌生男女,同搭死亡電梯,是巧合?亦或在劫難逃?
John Erick Dowdle執導的《惡靈電梯》,不管是劇情或氣氛處理,皆讓我憶起奈沙馬蘭導演(《靈異第六感》、《靈異象限》)的作品;而該片的故事靈感正是來自奈沙馬蘭導演的創意。
《惡靈電梯》敘述五名陌生男女搭乘同一部電梯,卻發生故障意外,被迫困於密閉空間中。
這五人分別是:有著暴力前科的大樓警衛、覬覦丈夫財產的富豪妻子、黑心業務員、藏有祕密的面試者、還有盜竊累犯的壞脾氣婆婆。
看似平常的電梯故障事件,背後似乎另有隱情。
透過監視攝影機觀看電梯內部狀況的警衛Ramirez,意外瞧見不尋常影像,一張惡靈面孔,顯現於畫面中。
Ramirez憶起幼年時,母親曾跟他說過關於「惡魔聚會」的故事,魔鬼挑選貪婪者,將他們聚集在密閉空間中,然後一個接著一個,慢慢折磨這些罪人至死。
稍早,同棟大樓發生跳樓自殺案件,負責調查案情的警探包登(Bowden),五年前因為妻兒慘死車輪下的意外(對方肇事逃逸無蹤),從此失去宗教信仰。
他眼見電梯裡不斷上演的離奇兇殺案,卻無力阻止。
包登不禁自問,難道世界上真有惡魔、惡靈等超自然力量存在?若真如此,上帝是否也真實存在著?若真有上帝,為何祂沒有出面阻止悲劇發生?為何放任惡靈作怪?(幸福家庭為何破碎?正義何在?兇手何在?)
還有,若電梯中的五名陌生男女,同聚電梯並非偶然巧合;那麼前來調查自殺案件,意外目睹連串兇案的他,也是必然性結果?
《惡靈電梯》情節集奈沙馬蘭導演作品之大成,熟悉導演作品的觀眾們,定能在片中尋得導演一貫的創作精神。
例如對未知力量的恐懼,讓人想起《破天荒》裡的神祕天災或是《靈異象限》的外星生物;說書人Ramirez的角色,跟《水中的女人》裡的韓國婆婆如出一轍;密閉空間裡關於人性的試煉,則和《陰森林》有所連結。
還有,在奈沙馬蘭導演的故事中,人物的聚散離合、身體的狀態、能力,都有其意義,無所謂巧合,只有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靈異象限》的神父因妻子意外喪生,頓失宗教信仰,並質疑上帝的殘忍。(跟《惡靈電梯》裡的包登警官處境很類似!)
然而,外星怪物侵入家園的危機,卻讓他看見上帝無所不在地神蹟,女兒對於乾淨飲水的要求、兒子的氣喘、弟弟對棒球的熱愛.....等,都是幫助這家人渡過難關的重要轉折。
類似橋段設計,亦能在《水中的女人》、《驚心動魄》或《破天荒》等片瞧見。
另外,奈沙馬蘭導演的影片都有個共通性:救贖之路三部曲。
首先,主角們必先遭逢不幸;接著,質疑生命、更巨大的災難來襲;最後,經歷不可解的神祕事件/災難(神性體驗)後,心靈獲得洗滌,讓主角們得以重新擁抱生命、擁抱信仰、擁抱人性底的單純美好。
萬事萬物必有因果,人們遭受最深沉黑暗打擊同時,也別忘了極暗的背面,往往是加倍的光明、光亮啊。
這讓我想起《惡靈電梯》漂亮的開場破題。
電影以上下顛倒的都市空照景揭開影片序幕;片末,相同地鳥瞰景緻,卻不再上下反置。
不正延伸出影片中正邪對立、人心墮落與昇華的對立意涵嗎?
而片末不再顛倒的都市景觀,亦象徵了主角內心世界的平衡/昇華,帶有撥亂反正的救贖力量。
論娛樂性,《惡靈電梯》的前半場,氣氛處理頗為出色。
導演John Erick Dowdle將密閉空間裡,人與人間不斷滋長的不信任與恐懼感,處理地讓人坐如針氈,忍不住為劇中角色的處境緊張起來。
幾幕惡靈來襲,黑暗籠罩的恐怖,都讓人印象深刻。
可惜電影最後十分鐘,劇情急轉直下,原本凝聚的恐懼張力,瞬間化於無形。
對!這也是奈沙馬蘭導演的劇本特點:「結局大翻轉」。
「一個結局之外,還有另一個結局」是奈沙馬蘭導演賴以成名的把戲,最知名的例子,莫過於《靈異第六感》裡,布魯斯威利發現事實真相的震撼。
然而,類似的手法玩了幾趟,新鮮感漸次遞減。《靈異象限》或是《驚心動魄》尚覺新鮮,後來的《水中的女人》、《破天荒》等片,便顯地老套與舊調重彈。
這次的《惡靈電梯》亦有同樣的問題。只見導演先生為完整影片鋪排的梗、為強調救贖力量,讓每個人、每件事都互有關連(很多時候都顯地過度刻意),最後不忘從批判宗教、人性黑暗,翻轉為讚揚與歌頌光明面,讓影片格局瞬間縮水許多,成了教義宣導影片。
嗯,......有時會讓我想起大愛台的連續劇,呵呵。
《惡靈電梯》是一部偶有驚喜,可惜整體成績仍嫌精緻度不足的作品。
我以為劇本應該要給電梯內的受害者更多些篇幅才是,否則缺乏曖昧、過於黑白善惡分明的劇情,容易讓影片淪為平凡的道德劇。
若你/妳是奈沙馬蘭導演的死忠影迷,應該能在《惡靈電梯》裡得到如尋寶般樂趣(翻找導演手痕);若抱持著看嚇人恐怖片心態觀賞本片,可能會略感失望吧。
另外,播放正片前,戲院放了《靈動:鬼影實錄2》的預告片,夭壽喔!!我覺得這支預告片比《惡靈電梯》要恐怖許多,屆時電影上映,我大概不會去捧場吧,畢竟第一集已經嚇地我晚上做惡夢了,哈哈哈哈哈哈。
(原文刊登於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