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街物語
週末做了不少事,除了刻章,還一邊在網路上看了一齣日劇《新参者》。該劇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電視劇則由阿部寬主演,內容講述的是一位剛搬到東京日本橋某處的離婚婦女被謀殺的案件,而阿部寬所飾的加賀則擔任該案件的偵查刑警之一。
【因為小說還未有中文版,日劇也還未在台上映,所以連結都是日文網頁】
原以為這會是齣以懸疑或驚悚為主的推理劇,但沒想到隨著劇情慢慢地推演,跟著加賀刑警的視線,我也看到了許多人們苦苦隱埋的秘密與溫柔。
劇情是圍繞著東京日本橋的街區而展開的,片中時常提及街內各町名,當然也有很多阿部寬行走在巷弄間查案的畫面。而每一集的片尾,總會響起山下達郎作詞譜曲的片尾曲《街物語》。一邊隨著劇情內心起伏時,山下大叔那既溫柔又寂寞的獨特唱腔和歌詞,也深深地傳進了我心裡。
『路地裏の 子供たちは
知らぬ間に 大人になって』
『さよならは 終わりじゃない
想い出は 消せないから』
『この街で生きていくよ
物語は続いていく』
雖然歌曲其實是在描述戀情,但聽到以上幾句歌詞以及不斷穿插重覆的『And the life goes on......』,卻讓我有股「人生不就是如此?」的真切感受。
今天下午,難得老天爺沒再往地上倒雨了,去郵局寄完包裹後,也才能悠閒地在街上四處走走晃晃。我想的確是太久沒在街上悠哉閒逛了,今天突然好想好好地再用雙眼確認一下我所生活的這塊土地,大概是受到劇情的影響吧!
從郵局穿越迪化街,
然後往老家的方向走去,
這,就是只屬於我的街物語。
然後一路上,《街物語》的旋律也在腦海中不斷響起。
迎城隍的紅旗飄飄,
上禮拜五月十三我照例又拿著相機衝出門了。
相機裡裝的是在京都還未拍完的最後一卷黑白底片,
那天拍了六張就捲片了。
昨天送洗,相館老闆說現在很少人在洗黑白底片,要等很久……,
我淡淡地回答說「沒關係」,連取件時間也沒問就離開了。
因為我等的,也不僅是時間而已。
這樣的野台戲和鑼鼓迎神車陣對於台北小孩來說或許是罕見的,
但之於我倒很熟悉。
因為直到現在老家隔壁的公園每年中秋照例搬演直到十一月才結束。
只是搬來這邊之後,
野台戲只有迎城隍這時才看得到。
人說「發爐」是很難得的景況,
但在城隍廟前的爐火我卻經常見到。
今天我拿著相機在香爐前拍了又拍,
莫名的,好想把香客臉上虔靜的神情也一併帶走,
但很可惜相機還抓不到這麼深處的靈魂。
一年只逛一回迪化街的人,
或許會以為她天天都是那般地濃粧艷抹吧!
平日的迪化街沒有人潮、沒有攤販,
沒有吵雜無比的擴音器、沒有滿地的開心果殼,
更沒有那些喊得聲嘶力竭的年輕店員。
有的只是在這裡平淡生活的人們。
但即使如此,
即使有的只是遲暮的臉孔,
每次走進這裡,
我就是忍不住想靜靜地站在騎樓下,
仰頭欣賞她頽敗卻依然驕傲的容顏。
兩年前我曾經很不想走進迪化街,
因為總是看到房子一棟棟地因年失修而倒下;
不忍心看著牆上斑駁著百年樑柱的殘跡,
以及明明應該很擠但卻突然跳出來的那方廣闊天空,
更不想看到街上被帆布包圍起來的建築工事。
但今年,我逐漸看到了一些什麼……
是精心不破壞舊有建築的修復工程,
也有盡量符合迪化街原有建築風格的新屋落成。
雖然看得出來現有的建築裝飾技術和工法仍難跟得上當年的水準,
但至少我看到了當地人們想要維護一些什麼的用心。
於是我逐漸明瞭,一切都會愈來愈好的。
上小學時,這家唱片行好像就在了。
記得媽媽也曾買過一兩張唐老鴨唱腔的卡通黑膠唱片,
在午睡前放給我們聽。
很愛看著這樣的手繪鐵板老招牌發呆,
經常走著走著就停了下來。
今天再看著招牌上的黑膠唱盤時,
腦海中突然浮現了同心圓金魚章的畫面。
不僅是印章長得像唱盤,
就連唱片行裝的冷氣主機上也有個轉個不停的黑膠唱片。
唱片行隔壁是棟荒廢已久的老醫院,
歇業不下二十年,或許還要更久吧?
依稀還記得小時候我站在門口往內張望時,
總會看到一張給病患候診坐的黑色皮面長椅。
當年這家醫院似乎是有錢人才看得起的規模,
所以我始終只是個好奇的孩子。
及長,每次路經這裡時,
還是忍不住學起兒時在門口停下腳步,
希望自己的雙眼能看透生鏽的鐵捲門,
張望出些個什麼。
今天,我從牆上的投信口看到了一張半插著的信封,
好奇心作祟下,稍微拉起信封查探了郵戳日期。
「2010.05.28」
不知為何,那一刻我很怕映入眼簾的是十年前的日子。
看到不久前的日期,心裡悄悄鬆了一口氣,
然後把信件送得更深一些便轉身離去。
闃黑的長廊不適合久留,
我往盡頭的光明處走去。
在那裡等著的一樣是兒時流連的所在,
有爸爸的慈愛、童年的歡笑,
以及到現在還喝不膩的美味木瓜牛奶。
傳統冰果室的水果冰箱,此時看來顯得格外清涼。
老建築上的窗口為何總是如此引人目光?
傍晚時分的老屋看來雖然蒼涼,
但我相信,
昔日生活在這些老房子裡的人們,
一定也曾擁有過非常幸福的美好時光。
そして、
辛いても、幸せても、
それぞれが自分の生活は続いています。
And the life goes on......
haru
to 佳琳,
是耶, 真的差不多滿一年了耶~
你的形容很生動呢!
佳琳
在「今日はここまで」約莫豎起365次之後,「新參者」已經有中文譯本囉:)
2011.7 出版的。
haru
to hikari,
其實我也買了另一台耶>_<
但現在雜誌好像缺貨中,
等我拿到也要來試試效果!
hikari
忘了說:前一陣子買了一本日雜『大人的科學』,裡面有附送一台要自己組裝的雙眼相機,等天氣涼爽一點再去那邊拍照
hikari
迪化街是台北的下町呢:)
話說:KinKi 的出道曲「哨子的少年」就是由山下達郎先生作詞作曲的..嘿嘿
版主回應
算下町嗎?
我只知道這邊叫永樂町.
果然心中有Kinki啊...
話說回來,
山下達郎先生真的很厲害^^
haru
to 秋謙,
剝皮寮我也很想去,
但那個年代的萬華我不太了解,
所以之後天氣不那麼熱時,
會找一天帶爸媽一起去,
我想他們對老萬華的回憶應該比我多很多吧~~
因為還沒去過剝皮寮, 光看部落格照片也比較難體會所謂的修復有無變成破壞之實, 不過就如同你說, 至少我們把這塊地方留下來了, 而不是整片被剷平然後又「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不喜歡沒有回憶的城市, 那會使人失去努力的方向呢。
下回有機會的話, 一定要來大稻埕走走喔, 這裡美食小吃很多, 找個天涼的午后帶上相機, 真的很悠閒喔!
秋謙
我也很愛老街老建築啊
不過先前到台北玩時去了剝皮寮
愛好老建築又住老建築長大的娘親
對剝皮寮的修復很不以為然
覺得修復的一點都沒古味了
但我倒抱持了和haru一樣的想法
至少
現在有人願意把它們留下來
有人願意整修了
雖然, 手法仍有待改進
但至少願意重視了
是個好的開始, 不是嗎?
迪化街我還沒去過
上回去台北本想去大稻埕
後來改變行程就沒去了
希望下回有機會去走走~~^^
haru
to Peter,
這麼說太客氣了,今年的旗幟設計得很有韻味,而且我愛這塊孕育我成長的土地,看了旗幟也才特別有感覺吧!
雖然我們家是三代半的大稻埕人,但總是居於迪化街外,無法達到真正的零距離去感受迪化街內那些細微的氛圍。但在拜讀了莊永明先生的《台北老街》一書後,我首次感受到熱愛自己所生長的土地的那股熱血沸騰與感動。謝謝你告訴我莊老師也有巡禮課程,時間搭得上的話,一定再拉朋友一起去報名!
老家兩三天才回去一次,但迪化街郵局我幾乎天天去呢^^,施工期間雖然有點不便,但我們都知道這是值得付出與等待的~
待在台北時,我時常告訴友人大稻埕有多好;離開台北時,我經常想起台北的好;到了國外,我很驕傲自己來自台灣。我想,大家應該都有相同類似的心情吧!^_^
迪化街61號的Peter
首先,謝謝你把我們新設計的旗幟拍的這麼有感覺。
注意你的部落格已有一段時間,很開心又見到了一位熱愛大稻埕老街區的人,雖然這兩年大稻埕的改變頗多,但是居民們骨子裡的那份對地方熱愛的堅持依舊,也希望早點看到迪化街的重造工程完成。日前迪化郵局的整修已完成,那模樣真的頗讓人感動,就像進入到60年前的老照片一般;總之,希望這裡能成為台北的人形町那樣,即便經過歲月洗禮,還是能保有那懷舊的氛圍。
P.S 城隍廟的大稻埕逍遙遊活動,其實還有一位更享負盛名的莊永明老師作解說工作,他都是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會帶領大家遊大稻埕,可以參考看看。
sandra
柚子的重點果然和一般人不同呀~~XD
親愛的呀~
每回跟著妳的故事
總是讓我跟著掉入時光機
感覺是那樣的壓抑著滿懷感情寫下平淡的字...
這幾次走過這裡
都會想著
妳是用哪種角度看我正在走的街
妳心裡會有甚麼樣的漣漪
和我的感動是不是一樣的
在路邊喝著青草茶時
想著妳會不會從眼前走過
一定會這麼一次
在這充滿妳的記憶的地方
我們會不期而遇.....
版主回應
這表示我們都上了年紀了啊(真不想承認>_<)
忘了在哪裡看過這句話──「最好的是沒說出來的那部分」
因為那是要留給觀者各自去想像和回憶的~
所以我留下了我最末的想像。^^
我想你看到我從眼前「跑」過的機率應該比較高^^
之前工作一直太忙,我沒有時間在路上逗留,
外出時幾乎都是半走半跑,有時是全力衝刺,
大樓管理員都見怪不怪了。
也不用不期而遇啦~
下回要來台北時提前告訴我一聲,
有空的話帶你去吃好吃的米苔目涼點喔!
redapril
我昨天才看完新參者的完結篇
是一部嚴肅中帶有詼諧
充滿溫馨卻又不濫情
很值得一看的好日劇喔~
看完了我也想去人形町去看看
還滿想吃那個鯛魚燒的XD
版主回應
真巧, 你也剛才看完新参者^^
樓下的Peter先生在2008年就拜訪過人形町了,
連結正是那篇文章,
你趕快去瞧瞧有很多美食介紹喔!!
但我想到....
未來哪天你去人形町排鯛魚燒時,
會不會也是──「今日はここまで」?
呵呵, 別打我喔!
jane101
這一篇很有光陰地圖的Fu呢
在haru的鏡頭下
這條街好有故事...
應該說,每條街都有它獨特的故事
嗯....
好像可以來玩一下街物語的串連遊戲呢 XD
版主回應
光陰地圖是勇敢的人才能加入的,
我的話~大概只能加入光陰地圖季刊班了:p
你說的對啊...每條街都有著她的故事,
其實故事是隨著人展開的,
屬於你的街物語會是在台中的哪裡呢?
串連遊戲好像不錯唷,
大家都能寫一篇自己的街物語,
除了有趣之外,
也能讓大家更了解彼此的生活脈絡呢!!^_^
haru
to Kozi,
我一直到大學時才發覺自己這麼愛這個地方, 不知不覺中所有的報告都想跟這裡牽上關係, 因此還得了一個名號呢, 很有趣!
樸實啊...第一次聽人這麼說呢, 大概是我身在其中, 覺得生活一切就應當如此, 反而對台北市其他太繁華的地段有種格格不入的感受. 你說的葉教授巡禮課程今年年初我也有去參加喔^^ 每次總只能在店面買東西時往長屋內的天井什麼的張望, 這回總算有機會進去正式參觀拍照了, 算是了了我多年的一樁心願!!
這趟巡禮活動結束後, 對於始終支持著活動的葉教授和大稻埕各店家都有深深的感謝, 因為是他們讓這塊土地更加親人更有生命力的! 我能做的很少, 頂多就是經常在這裡談談這塊土地, 讓更多人認識她吧^^
李亭香我知道喔, 但到現在我還沒正式光顧過, 因為要從我這一頭走到那一頭的過程中, 我總是岔了路往別的方向而去, 改天應該延著迪化街直直地走一趟, 買塊餅來嘗嘗!!
p.s.另一篇重複的留言就幫你刪掉囉!
Kozi
國中的時候,老師曾出了一個迪化街地理實查的報告,那陣子常常到迪化街走動,才發現家裡附近原來有這樣樸實的地方。說樸實也奇怪,只是有些台北的時間被凍結在這裡,好像是一種過往的證明。上班之後有次發現葉倫會教授定期會在那舉辦大稻埕巡禮,用半天的時間跟著老師參觀一些小店,拿著相機拍照感覺也挺不錯的。阿對了,接近台北橋側的李亭香餅鋪我也很喜歡。
to 佳琳,
是耶, 真的差不多滿一年了耶~
你的形容很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