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7 12:14:41Anna
(九)聖米歇爾山和卡恩
-
法國每個小鎮都很美, 我們在卡恩住一晚, 然後前去聖米歇爾山.
由於是在法國北部, 那2天都要穿外套, 但在中午時分, 會暖一點.
聖米歇爾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又是一個(必去)的景點, 整個山都非常壯觀宏偉, 我們在此遊覽了3個小時.
照片1-6: 聖米歇爾山
-
法國每個小鎮都很美, 我們在卡恩住一晚, 然後前去聖米歇爾山.
由於是在法國北部, 那2天都要穿外套, 但在中午時分, 會暖一點.
聖米歇爾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又是一個(必去)的景點, 整個山都非常壯觀宏偉, 我們在此遊覽了3個小時.
照片1-6: 聖米歇爾山
-
轉載
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是法国诺曼底附近,距海岸约1公里的岩石小岛。地理坐标为 48° 38′ 8″ N, 1° 30′ 40″ W. 是法國旅遊勝地,也是教徒的朝聖地,山頂建有著名的聖米歇爾修道院。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于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
708年,阿夫朗什镇(Avranches)主教奥伯特(Aubert)遇天使長米歇爾显灵,并在其脑颅上点开一个洞,因此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天使長米歇爾[1],成為朝聖中心,故稱米歇爾山。
9世纪,维京人入侵欧陆,这里成为农民的避难所,修道院下方形成一个小镇。
966年,诺曼底大公查理一世驱逐了里面的教士,代之以来自意大利卡西诺山修道院的30名本笃会修士。
1211年—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6座建築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羅馬式建筑的風格。
13世纪初,腓力二世 (法兰西)火攻圣米歇尔山,致使修道院北侧建筑严重损毁。同时诺曼底并入法国领土。战后法王拨资修建,在原有的罗曼式建筑之外加盖了哥特式建筑,使这里成为诺曼底境内最具规模的宗教建筑群,朝圣人数更盛。
1421年,罗曼式地下祭坛塌陷。英法百年战争后,复以火焰哥特式重建唱诗班席和圣坛。
1469年法王路易十一在此制定了聖米歇爾王詔。
1622年,修道院中的教士遭到流放,取而代之的是圣本笃修会的一支圣摩尔(Saint-Maur)教团。
-
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是法国诺曼底附近,距海岸约1公里的岩石小岛。地理坐标为 48° 38′ 8″ N, 1° 30′ 40″ W. 是法國旅遊勝地,也是教徒的朝聖地,山頂建有著名的聖米歇爾修道院。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于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
708年,阿夫朗什镇(Avranches)主教奥伯特(Aubert)遇天使長米歇爾显灵,并在其脑颅上点开一个洞,因此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天使長米歇爾[1],成為朝聖中心,故稱米歇爾山。
9世纪,维京人入侵欧陆,这里成为农民的避难所,修道院下方形成一个小镇。
966年,诺曼底大公查理一世驱逐了里面的教士,代之以来自意大利卡西诺山修道院的30名本笃会修士。
1211年—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6座建築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羅馬式建筑的風格。
13世纪初,腓力二世 (法兰西)火攻圣米歇尔山,致使修道院北侧建筑严重损毁。同时诺曼底并入法国领土。战后法王拨资修建,在原有的罗曼式建筑之外加盖了哥特式建筑,使这里成为诺曼底境内最具规模的宗教建筑群,朝圣人数更盛。
1421年,罗曼式地下祭坛塌陷。英法百年战争后,复以火焰哥特式重建唱诗班席和圣坛。
1469年法王路易十一在此制定了聖米歇爾王詔。
1622年,修道院中的教士遭到流放,取而代之的是圣本笃修会的一支圣摩尔(Saint-Maur)教团。
-
轉載
法国大革命时期,修士因不支持共和政府而遭到监禁,教会财产被拍卖,中殿被用来储存粮草。在这里囚禁过数以万计的罪犯和政敌。王政复辟后稍为恢复生机。
1874年,法国政府投入大笔经费进行为期百年的大规模复修工程。已筑起一条4公里长的堤道连接对岸陆地。
島上現還存有11世紀羅馬式中殿和15世紀哥特式唱詩班席、13~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特式修道院圍牆等。每年9月29日的圣米歇尔主保日举办庆祝活动。
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岩構成。海拔88米,經常被大片沙岸包圍,僅漲潮時才成為島。聖馬洛海灣漲潮迅猛,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有如萬馬奔騰般撲過來,將山邊的流沙淹沒,聖山頓時變成汪洋,蔚為奇觀。但十九世紀人們建築長堤連接聖米歇爾山後,水流受阻,潮水的起落在沙地留下大量淤泥和沉積物,久而久之地勢變高,島的形狀改變,海潮奇觀亦隨之消失。專家估計,到2042年,這座名山更將被雜草包圍,大殺風景。
法國當局計劃耗資逾二十億港元進行修建,要將巨潮奇景重現眼前。
-
法国大革命时期,修士因不支持共和政府而遭到监禁,教会财产被拍卖,中殿被用来储存粮草。在这里囚禁过数以万计的罪犯和政敌。王政复辟后稍为恢复生机。
1874年,法国政府投入大笔经费进行为期百年的大规模复修工程。已筑起一条4公里长的堤道连接对岸陆地。
島上現還存有11世紀羅馬式中殿和15世紀哥特式唱詩班席、13~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特式修道院圍牆等。每年9月29日的圣米歇尔主保日举办庆祝活动。
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岩構成。海拔88米,經常被大片沙岸包圍,僅漲潮時才成為島。聖馬洛海灣漲潮迅猛,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有如萬馬奔騰般撲過來,將山邊的流沙淹沒,聖山頓時變成汪洋,蔚為奇觀。但十九世紀人們建築長堤連接聖米歇爾山後,水流受阻,潮水的起落在沙地留下大量淤泥和沉積物,久而久之地勢變高,島的形狀改變,海潮奇觀亦隨之消失。專家估計,到2042年,這座名山更將被雜草包圍,大殺風景。
法國當局計劃耗資逾二十億港元進行修建,要將巨潮奇景重現眼前。
-
-
-
-
-
-
-
-
-
-
-
-
-
-
-
-
-
照片7及8: 卡恩
-
照片7及8: 卡恩
-
-
-
-
-
-
騷婆
2008-08-12 21:11:50
挖
小美姊
又有照片了耶
我很好奇的是
第五張照片是
真的是高空俯景嗎??
是的話我
也好想這樣觀賞看看
想必 一定棒極了
推 股
版主回應
那2張沒日期的是在網上找的. ^_^
2008-08-14 16:34:03
你的相片, 一幅比一幅美麗,
真羡慕你可以這樣時常的出外旅遊歷。
擴闊視野可以令自己一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
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