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9 15:02:10貓兒的媽

黃 豆 與 鐵 砂 掌

剪報上字字珠璣,鋪述黃豆的天然成色,富含許多重要的營養,
做成豆漿更是為健康加分。斡旋於廚房工作室,這份資訊豈能等閒視之!

記得小的時候,住家就在火車站旁,長長的鐵路,指向遙遠的天際。
月台交替著重逢與別離,鐵道旁有一座貨運倉儲,落置不知凡幾的貨物,
也是小孩子的遊戲天堂。
課餘時流連嬉戲,迷惑於它的龐大,恰似大地的寶藏。
各種不知名目的東西,等待火車吞吐,交轉到各地。
麻布袋裡裝的多是榖類,地上散佈遺落的紅豆、綠豆與花生,
混著泥土塵沙滾來滾去,黃豆是最醒目,也最多的。
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小孩子的眼裡,能吃的都是寶貝。

於是呼朋引伴,爭相撿拾,邊玩邊比賽,還可拿來扮家家酒。
只見小小身影此起彼落,好像是世界名畫《拾橞》的場景重現!

在物資貧乏的年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摸蜆仔兼洗褲)是最自然不過了。
但是通常那是被禁止的,因為大人擔心發生意外;
在鐵道邊遊戲,自也有潛藏危機。
然而,撿黃豆回家獻寶,卻可以換得媽媽的歡喜。
媽媽很厲害,總能化腐朽為神奇,洗乾淨的豆子,變換著不同的口味,就算是加菜囉!

現在,煮一鍋香濃豆漿,是喚醒晨光,虔誠的朝聖。
浸泡過的豆子飽滿晶盈,透出無限的生命張力,宛如顆顆美麗的心情。
啟動果汁機,絞碎幻想,歸落於實際。豆泥糜糜是一場角力,
滾沸之後,備一個篩網舖上紗袋,重力加速度,純然的豆漿順流而下,
煙霧瀰漫中帶著香郁的氣息。

這一番小功夫,還需要加把勁。瀝過的豆渣,總還沾惹些兒頑固份子,
不願自蹈法網,必得使力施壓去推擠。
但是熱騰騰的渣籽,豈是雙手所能承載!
奮力的結果,燙平一雙紅通的手掌。
不禁想到章回小說裡,侷守在林野村店,劈柴擔水的小人物,
隨手一記卻凜含殺機,莫測高深。想必就是經年累月,操作勞事所練就的身手吧?

我想,如果每天都來練上一回榨汁功,那麼時久之後,
不也是渾然天成,高段的鐵砂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