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3 22:07:12雨下

無題 ..

2009上半年就這樣飛快地過了…. (嗚 … )

還處於「被追殺」的狀態,不過與眼前立即有戲要演的感覺畢竟不同,略有小鬆一口氣的感覺,姑且來寫兩句吧,沒什麼內容,請不必期待。

演了幾檔戲,最「重要」的,無疑是國光的那檔,我是說 就「我對演戲的認識」最重要。因為除了自己演,還看到別人準備/演出的種種;與「專業團體」合作的體會當然也同與業餘團體的不太相同,並且,它是個「大場子」。

不過,經過這幾檔演出,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許多理論上應該專業的人員,不專業的部分,尤其是「音樂」上。許多音樂從業人員,不論音感,還是節奏感,還是音色種種 的基礎和講究程度,令我驚異不已(唉…要說是台灣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問題嗎?貓巴巴大概要抗議,呵)…例子不勝枚舉,就別舉了。

演下來,我受到最大的教訓是:正確調門。絕對不可以遷就,不可以客氣,日後一定要堅持。第二是(其實不用講的)練功練功練功,越小的段落越該堅持(輕忽,絕對會後悔),要牢牢記住自己希望在該次演出中做到的事。

自己的演出,與別人的演出,總是擠在一堆的(唉),所以當然也看了許多演出。對「白玉簪」,覺得最有趣的現象就是:由於舞台經驗的豐沛―而且是大場合、正式演出的舞台經驗,使得這對明明各項基功都差的主演,獨獨在「掌控觀眾反應的節奏」上,相當穩當。因此即使他們的唱、唸、作、表全不到位(由他們自己主控的「節奏感」也並不很佳),對外行觀眾來說,還是「有效」的―不只是「戲保人」的緣故,他們做了「某正確的節奏」(主要是與觀眾的一種互動)使自己的表現有效。而「這種正確的節奏」,我這個經驗匱乏的小演員,還是最近去那場校園演出,面對「當然外行」的學生(因而比較「自信」),加上小蜜蜂沒了聲音,僅能以肉聲面對八百以上?席次的「大劇場」,只好「豁出去」演、用力與觀眾互動 的狀況下,才體認到的呢….

先寫到這兒 ….
Fly 2009-06-01 00:56:26

我看禮拜天下午場的
同場次的某位朋友直言
這是山寨版的玉簪記吧!
嗯~能夠這麼不毒舌
我的修養果然還是不夠
看完戲後抓狂了整整兩天

今天看到聯合新聞網的某教授劇評
忍不住直接點選 ”胡扯” 然後給他送出去~~

版主回應
”山寨版” 這樣的措辭不太準確吧
人家是 ”美美包裝” 的, 說瓊瑤版還差不多一點吧 ?
(抱歉我刪了您後面那則喔 ~ 咩 !)
2009-06-01 11:15:51
sp 2009-05-31 19:13:01

某校園不會指中正吧?記得那天的小蜜蜂是好的呀?!不過那天的觀眾氣氛真的超棒的。
白玉簪我中場就走人,簡直沒一句唱唸能聽。沒想到竟然演到偷詩才中場休息,太過份了。

版主回應
不是中正啦 ! 咩咩 ~

(問病完我準備起身上廁所, 結果嚇一跳 ... 只好坐回去)
2009-05-31 21:43:03
雨下 2009-05-30 19:45:26

浮光掠影您好
抱歉刪了您一個留言, 因為 ....

(我平常也都從售票口入場, 但是那天被分配去發停車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