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9 13:08:38雨下
密度 -- 偉哉裴艷玲
愛看戲的人大概都如此:對於某齣很愛的戲,會時時翻出來放一段,重溫一下;看到難看的演出,回家趕快翻出好看的版本,放一段,來「解毒」;隨時記得如果要放給不是「圈內」的朋友看戲,該放哪一齣、那一版的哪一段……
裴豔玲的〈夜奔〉是我常常放給自己看的戲。因為它「夠短」,無所謂段落,往往也捨不得切它,就這麼又看完一遍。硬要說段落,不是「圈外首選」的那「簡單的」第一場邊,甚至不待開唱,就足以治癒我很多「傷痛」。
(對不起裴大師,她是不贊成看錄影的。可是在沒有她本尊的99.9% 人生日子裏,我也只能看她的錄影了?)
她的〈夜奔〉是這麼完美,除了因為是她演的(―― 是她演的,所以有完美的氣息控制、節奏、力度、角度、「詮釋」……),也因為這折「崑劇」的結構。(也有京、崑藝人把它「放大」成有開打的「大夜奔」,那當然是不會有原本的好。「水」了嘛……)本來,就這一齣〈夜奔〉,夠我崇拜她一輩子、看它、為它癱軟在椅子上一萬次;也不求更多了 ―― 很難想像,其它戲,即便是她演的,能有相同的完美程度。
或許不完美(不完美不是她的錯),但是,只要是她演的,「密度」就在!
這是我昨天突然的「領悟」(我好鈍啊……)。裴豔玲一直強調「傳統」,她說:「我拿老本子〈乾元山〉的1/10,就排出全本《哪吒》。她去年教戲專老師哪吒的兩場走邊時,就令我目眩。一般而言,我是喜歡「藝」勝過「技」的 ―― 當然,戲曲是「無技不成藝」,但大致來說,「身上」被我歸在「藝」,「手裏」則被我歸在「技」;所以,裴豔玲神乎其技的手上功夫縱然讓我歎為觀止,卻不是我崇拜她的主因。但是,我看她教哪吒走邊的時候,有了不同的觀感:
她竟能將技與藝交融得這麼絕!(她會謙虛地說「傳統」就是這樣。)於是那「技」達到「藝」的層次;我想說:她「逾越」了武戲一般只能帶給觀眾的「快感」,至多「美感」,而達到「悟感」的境界。(對不起,也許我沒有真的弄清楚高友工先生的分層,我只是止不住地想找出足以讚頌裴大師的詞罷了……)
然後,我看她簡單走了兩次〈蜈蚣嶺〉。說實話,在看之前,我心裏嘀咕著,因為我不是那麼喜歡武松這個人物 ―― 他「橫」。當我看到安祈老師的介紹:「蓬頭、雲帚、腰刀、大帶,渾身上下四道障礙,一不小心就會纏在身上攪拌成一團」,我心裏還(也許就像所有「外行」一般地)想:「戲曲就是這麼喜歡給自己找麻煩,『效果』又不見得好――那些增加表演困難度的行頭砌末,所提供身段的發揮(加分)往往遠遠不及它們造成的障礙(減分)(好啦,實話是:我覺得蓬頭好醜……)。」
可是別忘了,她是裴豔玲!她的一切呈現總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因為花過千倍於常人的功,所以能「不費吹灰之力」地駕馭那些阻礙物,真的 絕不讓觀眾擔心,然後一點兒不「炫技」卻沒有一下是「白功」地 展露 一個 接著一個 又一個的「玩意兒」,讓觀眾心中的「叫好」隨著她口中的崑腔(後半是吹腔)綿綿不絕。(即使在 不那麼好的「結構」下,真的,只要她出現,就是純金,絕無那種 需要淘啊淘 才出現的砂金!我還是不喜歡「橫」這種人物氣質,可是裴豔玲精采絕倫的表演 硬是敎我目不轉睛)!
好友阿金很愛用「擲地有聲」來形容文章好,我很喜歡阿金的偏好,卻至今才深切體認這個「密度」的意義。
裴豔玲的〈夜奔〉是我常常放給自己看的戲。因為它「夠短」,無所謂段落,往往也捨不得切它,就這麼又看完一遍。硬要說段落,不是「圈外首選」的那「簡單的」第一場邊,甚至不待開唱,就足以治癒我很多「傷痛」。
(對不起裴大師,她是不贊成看錄影的。可是在沒有她本尊的99.9% 人生日子裏,我也只能看她的錄影了?)
她的〈夜奔〉是這麼完美,除了因為是她演的(―― 是她演的,所以有完美的氣息控制、節奏、力度、角度、「詮釋」……),也因為這折「崑劇」的結構。(也有京、崑藝人把它「放大」成有開打的「大夜奔」,那當然是不會有原本的好。「水」了嘛……)本來,就這一齣〈夜奔〉,夠我崇拜她一輩子、看它、為它癱軟在椅子上一萬次;也不求更多了 ―― 很難想像,其它戲,即便是她演的,能有相同的完美程度。
或許不完美(不完美不是她的錯),但是,只要是她演的,「密度」就在!
這是我昨天突然的「領悟」(我好鈍啊……)。裴豔玲一直強調「傳統」,她說:「我拿老本子〈乾元山〉的1/10,就排出全本《哪吒》。她去年教戲專老師哪吒的兩場走邊時,就令我目眩。一般而言,我是喜歡「藝」勝過「技」的 ―― 當然,戲曲是「無技不成藝」,但大致來說,「身上」被我歸在「藝」,「手裏」則被我歸在「技」;所以,裴豔玲神乎其技的手上功夫縱然讓我歎為觀止,卻不是我崇拜她的主因。但是,我看她教哪吒走邊的時候,有了不同的觀感:
她竟能將技與藝交融得這麼絕!(她會謙虛地說「傳統」就是這樣。)於是那「技」達到「藝」的層次;我想說:她「逾越」了武戲一般只能帶給觀眾的「快感」,至多「美感」,而達到「悟感」的境界。(對不起,也許我沒有真的弄清楚高友工先生的分層,我只是止不住地想找出足以讚頌裴大師的詞罷了……)
然後,我看她簡單走了兩次〈蜈蚣嶺〉。說實話,在看之前,我心裏嘀咕著,因為我不是那麼喜歡武松這個人物 ―― 他「橫」。當我看到安祈老師的介紹:「蓬頭、雲帚、腰刀、大帶,渾身上下四道障礙,一不小心就會纏在身上攪拌成一團」,我心裏還(也許就像所有「外行」一般地)想:「戲曲就是這麼喜歡給自己找麻煩,『效果』又不見得好――那些增加表演困難度的行頭砌末,所提供身段的發揮(加分)往往遠遠不及它們造成的障礙(減分)(好啦,實話是:我覺得蓬頭好醜……)。」
可是別忘了,她是裴豔玲!她的一切呈現總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因為花過千倍於常人的功,所以能「不費吹灰之力」地駕馭那些阻礙物,真的 絕不讓觀眾擔心,然後一點兒不「炫技」卻沒有一下是「白功」地 展露 一個 接著一個 又一個的「玩意兒」,讓觀眾心中的「叫好」隨著她口中的崑腔(後半是吹腔)綿綿不絕。(即使在 不那麼好的「結構」下,真的,只要她出現,就是純金,絕無那種 需要淘啊淘 才出現的砂金!我還是不喜歡「橫」這種人物氣質,可是裴豔玲精采絕倫的表演 硬是敎我目不轉睛)!
好友阿金很愛用「擲地有聲」來形容文章好,我很喜歡阿金的偏好,卻至今才深切體認這個「密度」的意義。
馬瑤草
2006-07-09 20:34:28
而我簡直已經不能叫粉絲
快變 ”信徒” 了 .. 2006-07-09 23:05:20
這下該我迷糊了...我努力的又看了很多次,隱約知道您說的東西,我想不能理解的最大原因...我不是裴先生的粉絲,沒法和您產生共鳴...
版主回應
呵呵, 是的, 粉絲比較瘋狂而我簡直已經不能叫粉絲
快變 ”信徒” 了 .. 2006-07-09 23:05:20
馬瑤草
2006-07-08 19:43:43
不過我還是喜歡用密度
(大概是我覺得”密度”是個比較 ”有密度” 的字眼 ? 呵) 2006-07-09 16:00:08
”密度”應該用”純度”吧?!大陸網友喜歡用”含金量”~~這樣應該比較好懂吧!
版主回應
嗯 .. 也許比較好懂, 不過意思不全同不過我還是喜歡用密度
(大概是我覺得”密度”是個比較 ”有密度” 的字眼 ? 呵) 2006-07-09 16:00:08
今天才發現文章下面可以回應
真是該打
我想我懂密度的意思
演員的密度較高 意思是在同等的時間內
做出了更多漂亮的動作 引發了更多真實的情感
情緒的連貫一氣呵成 演員的狀態總是高張緊繃到一觸即發的狀態 無鬆懈 無閃失
就觀眾而言 是每一秒鐘都無法屏息 無法霎眼
被演員的一舉手 一投足所牽動 連閃神分心的時間都沒有 我想這就是密度極高的表演吧
而且設計得很爛, 板主都得上板才能回 ..
還是阿金了解我啊 ~
而且寫得比我還清楚呢 ... 呵呵 2006-07-11 23: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