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4 02:11:16喜貓

一位女模之死, 網路霸凌

阮玲玉留下一句"人言可畏"就自殺, 香消玉殞; 風氣未開的年代, 幾個邵氏女星, 拍了清涼照, 就為了受不了閒言閒語而輕生.

自<古>以來, 總是有這類旁人的蜚短流長, 有意無意間, 讓敏感脆弱的人, 感到受傷, 而結束掉他們寶貴的生命. 後來對於像學長欺負學弟, 學姐欺負學妹, 大欺小, 暗欺明, 社會給了個名詞叫霸凌, 情緒有了名字, 就有了面貌, 我們開始有更具體的概念, 後來有網路,多了網路霸凌. 霸凌的力道, 又翻好幾倍.


有的人情緒很濃縮, 一點點事, 就可以放大好幾倍; 整個世界變得五顏六色; 有的人則像恐龍, 被睬了, 可能要好年後才會慢慢回過頭說: 是誰踩到我? 更多人, 則是居於這兩者之間.


還有, 大多數人免不了的, 在某個(脆弱)時刻, 容易被某些事"勾上".. 就像接到詐欺電話, 最好的方式, 就是一開始完全不涉入對話, 一旦被勾住, 很容易陷入對方的戲劇. 網路的對話, 也一樣, 特別是攻擊性, 鏝罵的, 不要捲進對話, 對方無非就是挑語病, 或把你的弱點放大, 激怒你, 你一生氣, 上勾, 就上當, 之後就沒完沒了, 忘了自己身在何方.


年輕女孩的家屬無意再追究, 只想破解密碼, 進入她的臉書做進一步瞭解, 也無意採取法律行動追究, 只想成立反霸凌網頁. 我想起幾年前, 一個女老師, 為了廢不廢死刑, 在網路上跟一缸子網友槓上, 戰情激烈吧, 網友口出惡言, 還揚言威脅到她的生命(只是訴諸文字), 女老師一個一個告, 警察找上網友, 一個一個做筆錄, 有些網友事後追憶, 他們在那時開始認知到需要為自己在網路的言負責.


把事情搞清楚不代表斤斤計較, 覺得....家屬應該還是要訴諸法律, 提出告訴, 這跟要成立反霸凌網頁不衝突. 女孩子傻, 但把事情弄清楚, 或許才是最好超渡她的方式.


最後, 沒口德, 喜歡欺負別人的人固然很壞, 但那個情緒開關, 始終在當事人內在. 本來就存在著的, 惡毒罵人的人, 只是去幫他開了那個開關. 這個女孩子有這個開關, 本來需要靠她自己察覺, 然後拔掉, 但很可惜, 她太年輕, 無法自覺, 又過不了情緒這一關. 發生這樣遺撼的事, 真得不知要講什麼?


這也想到, 每個人內在的底層, 倒底帶著怎樣的種子, 如果自己不努力察覺擦拭, 也不容易知道.....甚至一輩子都不會知道...@@

====

黃春明搭火車碰撞高中生 竟被罵「反正你快要死了」

作家張大春在臉書貼文表示,作家黃春明先生在病中,我每天都會想起他,直覺他一定有強大的力量恢復健康,黃春明幾年前告訴他,70好幾的年紀有次搭火車,在狹窄過道上無意間碰撞1位高中生書包,老作家趕緊賠不是,未料那高中生瞪他一眼,回話是這麼說的:「沒關係,反正你也快要死了。」

張大春說,這種殘忍的應對在今天的社會並不罕見。

他說,「專讀死書」附靈教育體系之中,不放過年輕人,這樣的教育制度讓層層級級的考試成為剝奪多數人追求良好學習環境門檻,學生因而自私勢利,只學會「不考不學,無友不如己者」。在這個修羅場上長期挫敗的畢竟是大多數,他們就像民初革命家朱執信在縱論沒生活希望的士兵心理時所剖析的那樣:變得野蠻。

張大春表示, 近年來在台灣,每隔不多時便會出現標題有著「霸凌」(bully)的新聞,校園、家庭、馬路甚至網路上受害者面對的加害者往往比他們絕望,絕望之人將超限戰爭的手段施諸同儕、親友或無冤無仇的路人,這本是社會須繼續追問的警訊:「是甚麼人、甚麼事、甚麼制度剝奪了某些人生活的希望?」

然而,他說,一旦事不關己,絕大多數公民的反應是「哪裡沒有欺負人的事呢?我們從前只是沒有『霸凌』這個名詞而已。」這話恰恰見證更深一層的野蠻。

張大春表示,文明總是在我們不經意的瞬間倒退,於是絕望的人益發地多起來。快要死的不盡是老人,已經死的年輕人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