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3 23:00:44客家人

客家創作歌曲之顏志文

顏志文,師大美術系畢業、並在位於波士頓的著名柏克里音樂學院拿到現代音樂學位,完全科班的出身,在主流唱片市場中打滾多年,曾製作過作家張大春的有聲書,甚至幫歌手殷正洋、高金素梅、溫金龍的專輯作曲和編曲。

來自屏東客家庄的顏志文,從未寫過客家歌,在導演侯孝賢邀請下,為電影《好男好女》製作電影配樂,也讓他踏出了客家音樂創作的第一步。

雖是來自屏東客家庄,顏志文在過去卻很少接觸到客家音樂。「尤其是像我在南部鄉下長大的客家小孩,記憶所及也只有聽過採茶歌、山歌,只有在跑江湖戲班的人到鄉下表演才聽的到,至於客家流行樂的接觸經驗等於是零,」顏志文說:一直到唸大學,大約是一九八○年代,顏志文才偶爾聽到客家流行歌,特別是客家流行歌曲創作先驅者吳盛智的客家歌。

一九九五年,導演侯孝賢的《好男好女》找上了顏志文製作電影配樂,「這是我寫的第一首客家歌,當時沒有想過要創作客家音樂,也沒有想到會演變成專輯」顏志文笑說,《好男好女》的電影配樂不但開啟了他客家音樂創作生涯。

《好男好女》描述一九四○年代抗日戰爭至一九五○年代,台灣美濃客家青年鍾浩東夫婦一生的真人真事。而鍾浩東是鍾理和的哥哥的背景,讓顏志文想到用客家風情來創作配樂,在電影中多半以笛子、琵琶、嗩吶等演奏方式呈現。

顏志文觀察指出,客家人向來以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等精神聞名,客家音樂創作者開始寫歌,大多會從此一角度出發,包括童年生活故事也常是客家歌的題材,例如他自己創作的《阿樹哥介雜貨店》專輯,就具有非常強烈的客家意象。

在《好男好女》電影配樂的製作過程中,顏志文的童年回憶不斷浮現,他更驚訝的發現:「原來用母語創作讓他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