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5-17 04:47:14光爸

客家流行音樂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客家歌似乎停留在傳統的九腔十八調,不過從1980年代開始,包括吳盛智、涂敏恆、呂金守等客家音樂前輩,引領台灣的客家創作歌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根據文史工作者楊國鑫對客家創作歌曲的長期觀察,他認為客家歌曲之所以在80年代興起,和台灣整個社會大環境有關,包括台灣的本土化風潮,改變禁說方言的政策;興起於1975年的校園民歌,主張「作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也開啟年輕人創作的風氣;另外客家人意識到文化流失的危機,凝聚成台灣客家運動,也為客家創作歌謠提供發展的背景。
楊國鑫認為,台灣的客家創作歌曲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0年至1987年,以吳盛智的「無緣」及「 係中國人」為代表作,留著山羊鬍的吳盛智,以及當紅的池秋美,在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高唱客家創作歌曲,為現代客家歌謠開出一片舞台;然而吳盛智的車禍身亡,讓客家歌沈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第二階段則是從1988年至1991年,以「客家本色」、「細妹仔按靚」、「 係你介人」為代表作品,主要的創作者為涂敏恆及林子淵,歌手則有鄧百成、魏海珊、劉平方、林展逸等人。不過就在林子淵當紅之時,卻遭逢和吳盛智相同的命運,於1993年3 月8 日車禍身亡,享年38歲。
楊國鑫分析,由於這個階段正好是客家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不但刺激了客家歌曲的創作,在廣電媒體開放的潮流下,播放客家音樂的管道增加,製作客家音樂的傳播公司及唱片公司也隨之發展。
至於第三階段則是1992年至今,這一階段的客家創作歌曲,不但數量明顯增多,音樂的表現形式也更多元化,像是1997年,就有21張專輯發行,可以說是百家爭鳴,從新寶島康樂隊的黃連煜,山狗大樂團的顏志文、謝宇威,民謠詩人陳永淘,到反美濃水庫的交工樂隊,苗栗的「硬頸樂團」....,這些創作者以各種形式的演唱會,展現客家流行音樂旺盛的生命力,也讓台灣其他族群見識到客家音樂的獨特魅力。
在這三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只有涂敏恆跨越了三個時期,努力不倦地持續創作,他在歌謠教唱以及童謠採集的貢獻,亦非他人所能及,這樣的成就,一代宗師之名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