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雲門去流浪~
我喜愛雲門,真的認為林懷民是一個為了藝術而在努力的人,初接觸雲門舞集的作品的朋友或許會跟我一樣對於他們的舞蹈很難懂很難理解,不過只要你不排斥他,林老師很用心的在每年在全國各地都有免費的大型戶外公演,利用這樣與企業或公益團體合作的機會,我想林老師要的是想將藝術扎根,扎下更基礎的根,利用這樣的機會來傳達與讓社會大眾認識雲門的美.
雲門舞集或許在國際上已經非常有名了,可是他們的謙卑卻依舊可以讓人看見,透過這一本書,我感覺林老師真的帶我們去流浪了,我想雲門每一年的世界公演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流浪,一場又一場的接續演出,對於演員與工作人員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討戰,即使劇本相同,可是可能演出的人不同了,演出的舞台不同了,季節與時間也不同了.而這樣的不同我想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即將適應卻又要馬上的改變了.
很感謝林老師,讓我可以藉由這一本書就可以跟著"雲門去流浪",同時也感謝林老師所讚助的"流浪者計畫"一年又一年的進行著,我想這樣的支助可以讓青年旅人們有向前窺探世界的動力,縱使自己已經大到不符合流浪者計畫的年紀了,不過還是感謝林老師有這樣的協助來提供給大家.
跟雲門去流浪 讓我們跟著林老師,透過林老師的心,帶著我們去流浪...
Oct,2010 Hagar
流浪者計畫:
http://www.cloudgate.org.tw/wanderer/index.htm
跟雲門去流浪
作者:林懷民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19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0223
裝訂:平裝
編輯手札top和雲門一起,去歐洲流浪。
文/阿立2009年06月16日
對林懷民最初的印象,是來自於高中時聽到的廣播節目,他在節目上和主持人談親近表演藝術的方法,他說: 《看舞應該放鬆心情,不要急著去拆解每個動作的涵義,不要拼命,「偶爾打個盹也不以為意」。 之後有幾次在書店裡看到林老師,總是一派緩慢悠閒,不疾不徐的樣子,就像當年「聽到」地一般溫文儒雅(more)
內容簡介top
雲門的舞者很習慣奔波,彷彿舞者的生涯就是一齣「流浪者之歌」。而當觀眾的我們,則很習慣看到舞台上技藝精湛的舞者,鮮少去探究幕後是什麼樣專業的團隊,撐起這一幕幕撼動人心的表演;更無從得知在緊湊的行程中,舞者們如何從累成人乾的狀態,回復舞台上精神飽滿的表演者。
今年七週的歐洲巡演,雲門去了六個國家、八個城市,表演三齣舞碼:〈狂草〉、〈水月〉和〈流浪者之歌〉。旅程中,老師每天寫日記,記錄幕後的點點滴滴。這是第一次,我們可以窺見雲門世界級的工作團隊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實生活,了解雲門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並且藉由老師的雙眼,以一種寬闊的視野看舞,看世界,看雲門。讀者讀到舞,也讀到了旅途中的風景。
老師說,「表演藝術在我們的社會仍是一個陌生的行業。許多人以為雲門舞者才華洋溢,到戲院化好妝就可以上台起舞。更多人認為場場滿座,一定賺翻了,或者,『你們一天到晚到世界各地去玩,好好喔!』」這個旅行,老師說他「總算老老實實每天在旅館、劇場,甚至在飛機上寫字。希望這本書讓大家對於這個『逐水草而居』的行業,能夠多一點認識。」
如果你對表演藝術,以及這個以世界為舞台的人生,有過想像和好奇,那麼,就以林老師這本暌違近二十年的親筆著作,和雲門一起,去歐洲流浪。
作者簡介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1947年出生於台灣嘉義。14歲開始發表小說,22歲出版《蟬》,是六、七○年代文壇矚目的作家。大學就讀政大新聞系;留美期間,一面攻讀學位,一面研習現代舞。1972年,自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1973年,創辦「雲門舞集」,帶動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名列歐洲舞蹈雜誌「二十世紀編舞名家」。
曾獲許多獎項和榮銜:包括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77)、國家文藝獎(1980、2002)、吳三連文藝獎(1983)、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獎(1983)、紐約市政府文化局「終生成就獎」(1996)等。2004年,國際舞蹈聯盟特別舉辦「榮典」,肯定林懷民對台灣及世界舞壇的貢獻與成就。2005年《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2006年,獲國際表演藝術協會頒發卓越藝術家獎。
2007.10.30 台北.台灣
沒想到會變成一本書.
雲門行銷部多年建議,我應該寫些東西,放到雲門網站,跟雲門之友講講舞團國外巡演的事情。她們說,連我們也不清楚啊。
事實上,表演藝術在我們的社會仍是一個陌生的行業。許多人以為雲門舞者才華洋溢,到戲院化好妝就可以上台起舞。更多人認為場場滿座,一定賺翻了,或者,「你們一天到晚到世界各地去玩,好好喔!」
全然不是如此。以2007年為例,雲門在國內演出二十七場,海外有十國十九城四十九場的公演。年初有澳洲之行,春暮再赴澳洲、俄國、歐洲,以及香港、北京,秋天則有美洲之旅:加拿大、美國、巴西。結果,農曆除夕在澳洲柏斯,端午在倫敦,中秋在魁北克吃月餅。年初到年尾,拖著行李跑江湖,到了每個地方,下飛機就是工作。
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不說出來,外人當然無法瞭解,連舞蹈科系學生也沒觀念。
久未寫作,這回下了決心,五六月的七週巡演,我就老老實實每天在旅館、劇場,甚至在飛機上寫字。希望這本書讓大家對於這個「逐水草而居」的行業,能夠多一點認識。
十年了吧,聯副主編陳義芝不時向我邀稿,「寫寫你在國外演出的狀況都好。」這回我真的寫了。他真的四十一篇全登。沒想到的是,這一系列文字竟成為他聯副二十六年功成休退前最後登用的幾篇文章之一。
我是電腦文盲,貞妮斯在旅途公忙之中,加班幫我把潦草的手跡打成美麗的文稿,傳回台北發表。她是第一位讀者,也是熱情的編輯;許多寶貴的建議,我都照單全收,一一修改。而台北辦公室裡,Becky負責接「球」,將傳回的圖文掛到雲門網站,送到聯副發表。我一路寫,一路改,回到台灣,福英接手,校稿,修稿,非常辛苦。
我也不拍照。多虧蔣?、贊桃和雲門諸友慷慨提供他們的照片,來豐富這冊只有幾萬字的小書。
大塊李惠貞小姐,文章見報就隔海邀書,用細心和創意讓本書有了活潑光鮮的面貌。
在出書之際,我要向他們誠懇的致謝,也希望讀者們閱讀快樂。
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http://www.cloudgate.org.tw/
上一篇:讀後感~我愛故我在
下一篇: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