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Torre pendente di Pisa)~伽利略的地盤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誌,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透過維基百科落落長的介紹,終於可以了解一下比薩斜塔的歷史背景了吧~那接著就要直接跟隨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當年所踏過的腳步,一起來探尋比薩斜塔的魅力.
課後補充: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斜塔的裝飾格調繼承了大教堂和洗禮堂的經典之作,牆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淺兩種白色帶,半露方柱的拱門,拱廊中的雕刻大門,長菱形的花格平頂,拱廊上方的牆面對陽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蔭面的強烈反差,給人以鐘樓內的圓柱相當沉重的假象。
在踏著斜塔內部的大理石做360度不停旋轉與爬升的同時,半昏頭狀態的我們也發現了由於遭受九百年來遊客的踩踏,連大理石作的階梯也因此磨損了,可見真的是歷史太悠久了啦~那波浪狀的階梯一浪接著一浪,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畫面.
終於來到第一層的展望台啦~這時由另一個角度來看旁邊的大教堂與喜禮堂又有另一番不同的風貌.
這是俯視大教堂後門的景色,大教堂雪白的身影非常的迷人,那特殊的列柱與半圓型的廊拱在這個角度看又有另一種不一樣的感覺,而從上往下看的同時也發現下方的遊客也正在凝視著我們,人就像小螞蟻一樣,非常有趣啊~
這第一層的觀景台上還有著許多的大鐘,有興趣的人也可以來拉看看,不過大家最想去的應該是第二層也就是最上層的觀景台,上去的樓梯小到一次只容許一個人上或下,太胖的人可能就因此卡住了,想來爬的人要先想清礎啊~
就是這個小階梯啦~又窄又小,完全不能會車~@@
終於上來囉~看Rubu高興的樣子,不過我有一度很擔心在傾斜5.5度的塔頂會不會站不住,一不小心就掉出塔外,還好頂層上有算還蠻高的圍欄保護著遊客,同時也有兩位管理員全程看管著大家以免做出危險的舉動,看來是我多心了~><"
數據: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鐘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目前的傾斜約10%,即5.5度,偏離地基外沿2.3米,頂層突出4.5米。
站在塔上最美的莫過於比薩城的天際線景觀囉,看著紅色的大片屋頂,沒有奇奇怪怪的摩天大樓與公寓大廈,我感覺這是一個再純僕不過的小城,雖然那麼有名,可是卻依舊保持著他的古樸風貌.
跟著我繞一圈來看看這個美麗小城的天際線吧~
小城街道很簡單很清爽,沒有垃圾,沒有雜物,沒有吵雜的人群,沒有亂丟的煙蒂,很佩服歐洲人的生活習慣,總是可以把週遭環境弄得很好,很喜歡這樣的一個城市.
彎延的老街,很有中世紀古城的韻味~
看Ruby的表情就知道她也跟我一樣絕得塔頂上面好棒,好喜歡這樣的人生體驗.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經過影像處理過後就有了小人國模型的感覺,非常有趣~
賴在塔上很久,太陽也準備要下山囉~
關於比薩斜塔的維修:
因為比薩斜塔的傾斜和它同時具有的美麗,從1173年建造伊始至今,它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建造過程中,起初人們先是採用特殊的建築設備試圖阻止傾斜的繼續,其後又替換掉柱子和其他破損的部件,現在人們又在地基間插入材料,大大地減少了傾斜程度,保證塔樓能夠維持更長時間而不倒塌。
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政府部門的投入,對比薩斜塔維護的研究工作有了進展,專家成立委員會評估任何一個可能導致傾斜加劇的危險可能性,並研發阻止繼續傾斜直至逆轉傾斜的方法。
由於傾斜程度過於危險,比薩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遊客開放,經過12年的修繕,耗資約2500萬美元,斜塔被扶正44厘米,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專家認為,只要不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300年內將不會倒塌[8]。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遊人開放。
Feb,2010 Hagar&Ruby on Torre pendente di Pisa
比薩斜塔傾斜的原因:
幾個世紀以來,鐘樓的傾斜問題始終吸引著好奇的遊客、藝術家和學者,使得比薩斜塔世界聞名。
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而為之。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歷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的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鐘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鐘塔向北傾斜約1/4°,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渡,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採取緊急維護措施。當時建築師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圍進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態,揭示圓柱柱礎和地基台階是否與設想的相同。這一行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開始開裂,最嚴重的是發生了地下水湧入的現象。這次工程後的勘測結果表明傾斜加劇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1毫米。
來自維基百科更詳細的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F%94%E8%96%A9%E6%96%9C%E5%A1%94
http://www.cold-rice.com/zh-tw/main/node/212
歡迎大家參考我在Cold-rice.com旅遊料理饗宴部落格上分享的 世界遺產-義大利比薩斜塔&精彩照片~
感謝版主的精釆圖文分享 =) 義大利有名的~ 比薩斜塔,我幾年前也去過一次~真的是個文化遺產的奇迹..
希望同樣喜好旅遊的大家多多指教~
© www.Cold-R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