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9 22:39:34花江
去你的雅痞咖啡文化
從東部回來後的某天晚上,突然間想寫這篇文章。咖啡文化、旅行文學、異國情調這些東西,突然在腦袋裡到達了無可忍受的地步。
同出一徹都是由於島國單薄的文化。台灣的味道應該不是咖啡香,也不是什麼左岸香頌、阿爾卑斯,我不懂為什麼山區要蓋歐式小木屋,每一家賣吃的要兼做咖啡店,連動物園都有咖啡座(還沒有冷氣!),而且大部分咖啡都讓我覺得像糖水。
最恨雜誌寫什麼「在恬靜的午後,享受一杯濃郁的拿鐵」或是「鄉間小路的田園咖啡」,鄉下本來就應該喝烏龍茶,而且還是一大壺泡著準備要拿去田裡工作的那種,吃什麼cheese cake,西瓜切一切就行了。
台灣又不是法國,為什麼要把原本安靜的鄉下搞的不倫不纇?!如果是完全一樣就算了,問題是它根本不像呀!要嘛很貴要嘛很難喝,而喝咖啡本身,又是另一種去你的雅痞文化。
城市裡原本就該賣咖啡,因為城市人需要咖啡因和尼古丁,城市人到哪裡都需要咖啡因,所以有咖啡店的鄉下,符合他們度假又不離棄城市的規範。或許說這些咖啡店也是城市人來開的,不管賺不賺錢都是他們的理想,40歲、50歲來開的大有人在,於是像鏟雪般的文化事業也幹起了宣傳的工作,採訪一家店,然後寫下簡介,我想有些記者大概不用採訪也寫得出來吧!派人拍拍照片,自己看一下menu,很簡易的就可以完成這樣的工作,無非是老闆有多大的理想和堅持,毅然決然走這樣的咖啡生涯,在這樣偏僻的地方賣起了咖啡,有許多人聞香之至,喔,當然,店裡還提供民宿。例假日可能沒有房間,因為全部被預約光了之類。
大部分的店都不合法,沒酒牌照樣賣海尼根,開民宿當然沒合法証。因為證照都很貴,而且聽說很難申請。要是我是老闆,死都不會去花這個錢!
但確實的,我們非常喜歡這種調調的店,這可是台灣目前最熱門的觀光產業。如果開著車,看見前面有一家地中海味十足的咖啡店,你沒有不停下車的原因,想想,坐在流暢著爵士音樂的店裡,耳朵會聽到喀啦喀啦磨豆子的聲音,眼睛一邊環顧四週,一邊拿出地圖研究路線,別說是休息半個鐘頭,如果可以賴在咖啡店一整個下午也行;但更多時候,我們眼光也掃射著怎樣的顧客會上門,他們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樣高雅的啜飲著?!拿本書出來翻翻,一切都悠閒到了極點。
咖啡本身,應該是不會有這麼多想像的。咖啡,就是飲料罷了吧!像蘋果汁一樣,它就是一種飲料,有必要添加那麼多的光環嗎?咖啡或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冬天的早晨咕嚕嚕的煮著,搭配火腿在平底鍋裡煎得滋滋的聲音,咬一口熱熱酥酥的土司,然後喝咖啡。或者是一般的下午,找一家店,喝咖啡。
喝咖啡就是喝咖啡,它不應該被添加過多「去你的死雅痞」。對我而就像喝豆漿一樣,它跟豆漿是一樣的存在吧!如果豆漿店變得和咖啡店一樣,有冷氣又可以坐很久,我也會一整天泡豆漿店啊!我最支持台灣文化了。
很奇怪的,其他種飲料店在台灣並沒有像咖啡般熱門,咖啡店啊!簡直是排山倒海而來,眼花撩亂的開著。台灣應該已經變成一個走到哪裡都可以喝到咖啡的小海島吧!
而當我意識到對這些東西的厭惡時,我已經變成其中的一員了。我在花蓮優雅的喝著咖啡,即便是旅行中,也要撥大半天的時間坐在咖啡店裡耍優雅,一點也沒有要去外頭風吹日曬的搖滾精神;即便是城市裡,也無可救藥的吃著星巴克早餐,或是下午在丹堤、傍晚在誠品,有節奏似的配合Jazz緩慢的步調,以嘴唇輕觸杯緣,呼吸。
真是去你的咖啡雅痞文化呀!原產地豆子才多少錢,一杯咖啡不管在鄉下還是城市,一兩百跑不掉。真是資本主義的剝削!我們毫無知覺的投入那樣的市場,心甘情願的花一百塊喝一杯咖啡,但是對於路上乞討的人連十元都不想給,時尚!
坐在丹堤裡還不夠優雅(其實是窮),瞧瞧誠品書店附設的咖啡座,或是星巴克裡拿著手提電腦打字的人,那才是雅痞的極致啊!
那樣不好嗎?那樣很好,我們深深為此吸引、樂此不疲。那是多麼具有魔力的東西!不喝咖啡會死吧!被包含在那樣的文化的人們,是不是該把喝咖啡看的簡單點,更或許,試著走出咖啡香,瞧瞧什麼是台灣文化真正實質上的東西?!
來點搖滾精神倒是真的。我受夠死人生活了!
同出一徹都是由於島國單薄的文化。台灣的味道應該不是咖啡香,也不是什麼左岸香頌、阿爾卑斯,我不懂為什麼山區要蓋歐式小木屋,每一家賣吃的要兼做咖啡店,連動物園都有咖啡座(還沒有冷氣!),而且大部分咖啡都讓我覺得像糖水。
最恨雜誌寫什麼「在恬靜的午後,享受一杯濃郁的拿鐵」或是「鄉間小路的田園咖啡」,鄉下本來就應該喝烏龍茶,而且還是一大壺泡著準備要拿去田裡工作的那種,吃什麼cheese cake,西瓜切一切就行了。
台灣又不是法國,為什麼要把原本安靜的鄉下搞的不倫不纇?!如果是完全一樣就算了,問題是它根本不像呀!要嘛很貴要嘛很難喝,而喝咖啡本身,又是另一種去你的雅痞文化。
城市裡原本就該賣咖啡,因為城市人需要咖啡因和尼古丁,城市人到哪裡都需要咖啡因,所以有咖啡店的鄉下,符合他們度假又不離棄城市的規範。或許說這些咖啡店也是城市人來開的,不管賺不賺錢都是他們的理想,40歲、50歲來開的大有人在,於是像鏟雪般的文化事業也幹起了宣傳的工作,採訪一家店,然後寫下簡介,我想有些記者大概不用採訪也寫得出來吧!派人拍拍照片,自己看一下menu,很簡易的就可以完成這樣的工作,無非是老闆有多大的理想和堅持,毅然決然走這樣的咖啡生涯,在這樣偏僻的地方賣起了咖啡,有許多人聞香之至,喔,當然,店裡還提供民宿。例假日可能沒有房間,因為全部被預約光了之類。
大部分的店都不合法,沒酒牌照樣賣海尼根,開民宿當然沒合法証。因為證照都很貴,而且聽說很難申請。要是我是老闆,死都不會去花這個錢!
但確實的,我們非常喜歡這種調調的店,這可是台灣目前最熱門的觀光產業。如果開著車,看見前面有一家地中海味十足的咖啡店,你沒有不停下車的原因,想想,坐在流暢著爵士音樂的店裡,耳朵會聽到喀啦喀啦磨豆子的聲音,眼睛一邊環顧四週,一邊拿出地圖研究路線,別說是休息半個鐘頭,如果可以賴在咖啡店一整個下午也行;但更多時候,我們眼光也掃射著怎樣的顧客會上門,他們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樣高雅的啜飲著?!拿本書出來翻翻,一切都悠閒到了極點。
咖啡本身,應該是不會有這麼多想像的。咖啡,就是飲料罷了吧!像蘋果汁一樣,它就是一種飲料,有必要添加那麼多的光環嗎?咖啡或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冬天的早晨咕嚕嚕的煮著,搭配火腿在平底鍋裡煎得滋滋的聲音,咬一口熱熱酥酥的土司,然後喝咖啡。或者是一般的下午,找一家店,喝咖啡。
喝咖啡就是喝咖啡,它不應該被添加過多「去你的死雅痞」。對我而就像喝豆漿一樣,它跟豆漿是一樣的存在吧!如果豆漿店變得和咖啡店一樣,有冷氣又可以坐很久,我也會一整天泡豆漿店啊!我最支持台灣文化了。
很奇怪的,其他種飲料店在台灣並沒有像咖啡般熱門,咖啡店啊!簡直是排山倒海而來,眼花撩亂的開著。台灣應該已經變成一個走到哪裡都可以喝到咖啡的小海島吧!
而當我意識到對這些東西的厭惡時,我已經變成其中的一員了。我在花蓮優雅的喝著咖啡,即便是旅行中,也要撥大半天的時間坐在咖啡店裡耍優雅,一點也沒有要去外頭風吹日曬的搖滾精神;即便是城市裡,也無可救藥的吃著星巴克早餐,或是下午在丹堤、傍晚在誠品,有節奏似的配合Jazz緩慢的步調,以嘴唇輕觸杯緣,呼吸。
真是去你的咖啡雅痞文化呀!原產地豆子才多少錢,一杯咖啡不管在鄉下還是城市,一兩百跑不掉。真是資本主義的剝削!我們毫無知覺的投入那樣的市場,心甘情願的花一百塊喝一杯咖啡,但是對於路上乞討的人連十元都不想給,時尚!
坐在丹堤裡還不夠優雅(其實是窮),瞧瞧誠品書店附設的咖啡座,或是星巴克裡拿著手提電腦打字的人,那才是雅痞的極致啊!
那樣不好嗎?那樣很好,我們深深為此吸引、樂此不疲。那是多麼具有魔力的東西!不喝咖啡會死吧!被包含在那樣的文化的人們,是不是該把喝咖啡看的簡單點,更或許,試著走出咖啡香,瞧瞧什麼是台灣文化真正實質上的東西?!
來點搖滾精神倒是真的。我受夠死人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