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5 16:52:48花江

關於埃及勞工抗議事件的一些想法

數個月前寫過一篇文章,探討過埃及的經濟問題,包括工業化發展的瓶頸、貧富差距以及失業。2008上半年的幾項勞工抗議示威活動,似乎讓這些問題更凸顯了一些。不明白情況的人或許問: 埃及人為什麼要抗議? 抗議些什麼? 物價上漲真的對一般埃及人生活有這麼大的影響?不只埃及,全世界不都正處在漲價的風波麼?

 

對我而言,一個在埃及唸書的台灣學生來講,漲價風波稍微被波及到的,似乎只有在和開羅計程車司機討價還價時得多付幾磅。雖然,礦泉水也漲了,麵包也漲了,坐在餐廳裡,發現菜單也被更新了,全部換上新的價格,小小的漲幅,但不至於被驚嚇到必須省吃儉用,想辦法減少開支云云。

 

但對於217號當天在瑪拉哈、庫布拉(al-Mahalla al-Kubra)的一萬名的紡織工廠的工人們而言,情形可就大不同。勞工們罷工抗議低薪,以及抗議政府取消數項食物補貼使得物價上漲。隔天在勝利市(Nasir City)的經濟發展部前,也有另一場示威抗議,但因離總統穆巴拉克官邸太近了,而被軍方強行鎮壓驅離。

 

今年46號的抗議潮,似乎更明顯到感受到一鼓動員群眾的力量。前天晚上,大部分的學生們都收到學校寄的警告mail,說明示威抗議的群眾有可能會在市區集合,請學生們盡量不要聚集觀看以免被波及。連所上的秘書都聲明46號當天辦公室不開門,教授和秘書們選擇在家辦公。而不少埃及同學更是收到由各個部落格發出的公告,註明抗議活動的時間地點,請有意願的人踴躍參加等等。那陣子似乎是埃及全國的抗議潮最興盛的時期,各大學教授們也罷工一日抗議低薪(美國大學例外,因為教授待遇較佳,沒有抗議的必要)

 

回過頭來看埃及全國上下,一個月平均最低工資105埃鎊,折合台幣610塊的薪水,任憑埃及物價原本就比其他國家低些,例如便宜的飽餐一頓只要台幣8塊,搭地鐵一趟台幣6塊等等,但怎麼算這樣一個月的工資都少得可憐,難怪物價調漲人民要跳腳了。

 

105鎊的工資還屬政府統計資料,尚不含一些非正規工作,如門房、電梯服務員、店員等,我有一次驚訝的發現有些民眾一個月工資只有5070埃鎊不等,那可是只有台幣三四百塊一個月,相當於一天工作數小時卻只有10來塊台幣收入。拿一罐埃及賣的可樂一罐15塊台幣來講,走在路上能喝可樂的人,都算是收入頗豐!

 

在這樣的情形下,政府所提供的人民福利網絡,自然扮演著極大的角色,至少也算是提供一份還能溫飽的工作。雖然有極多研究批評埃及政府雇員過多,明顯是政府財政的一大負擔,但另外一面,在公家機關的薪水也不高,埃及反政府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的網站上,曾有一篇關於埃及公家機關人員薪水的報導,替教育部開公車的司機先生,一個月就是領70埃鎊,台幣406元。

 

諷刺的是,炎熱的夏季裡,開羅連鎖咖啡館例如Starbucks或是Costa總是客滿,擠滿了穿著時髦、抽著煙的年輕人們,速食店諸如麥當勞、肯德基也是充滿了人,開羅唯一的購物中心city star,假日更是人潮洶湧。這般相差懸殊的景色,似乎明顯的對比出貧富之間的差距。在市中心的開羅美國大學門口,有錢人家的孩子被高級轎車接送上下學,而不遠的圍牆邊,身著髒衣服的孩子則是睡在路邊或是蜷曲著身體向路人乞討。或許開羅有太多的人需要在這個大城市中奮鬥而求生存,較黑暗而無助的那一面往往被人給忽略了。

 

今年五一勞動節當天,穆巴拉克總統宣布調高埃及的公務人員薪資,漲幅30%,聽起來像是個很大的突破,但若加入其他數據,諸如通貨膨脹率15%,一般商品近日漲幅35%,這樣的調漲仍是助益不大。

 

就在這段時間裡,埃及千瘡百孔的經濟問題,全都被一股腦兒的暴露出來。人們還是每日繁忙的在路上行走,車聲吵鬧,陽光普照、顏色昏黃的開羅街景,尼羅河上浮動的垃圾,似乎都緩緩的說明,不只是食物補助政策的失效,埃及的糧食不足、耕地不足、飲水問題、毫無都市計畫的開羅,而那一萬名抗議的工人或是藉由網路動員的抗議活動,只是代表了問題的一小角,事實上,資源分配不均才是埃及所有問題的最大來源。

 

該怪政府嗎? 縱使薪水低,政府也是想盡辦法雇用了許多人民而使他們不致失業啊?!該怪美國嗎?在中東高聲呼喊民主口號,但對埃及不民主的政治系統卻老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援款資助埃及,但事實上這些糧食的款項又回流到美國,出口更多的美國農業產品到埃及來,可是開羅基本建設也因為美援多多少少有點改進啊!如同美國大使館人員去年在我一門課堂上發表的演說,靦腆的說到: 或許大家沒發現,但事實上,我們美國所捐的款項,已經讓開羅的道路設施改善了許多。

 

或許美援款項也該稍稍延伸出開羅市,這樣或許能稍稍抑制埃及平均一年六千名,因道路設備不良而導致的車禍死亡人數。埃及的所有這些問題,或許不該看得如此悲觀,最後,套句政治經濟課上教授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埃及生病了,但是病人也是有重生的機會,端看這個改變何時開始。

 

我想,這些抗議事件也許可以看成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