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入空門的數學奇才─柳智宇
從姓名學看 柳智宇 就知此人極度聰明,智慧之高可說浩瀚無邊,為何會選擇出家呢?
"宇" 音有 "愚" 之音,這就是他選擇出家修行的原因,天地間本就沒有完美的事物,一
切都是因緣際會,時空交會下的偶然,半點不由人。
柳智宇,中國湖北武漢華師一附中「數學天才」,2005年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中國唯一金牌獲得者,並且以滿分獲得。2006年高中畢業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系;大學畢業前,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以全額獎學金錄取;大學畢業後,放棄麻省理工,來到北京西山腳下的龍泉寺,成為一名修行居士。
眾人矚目的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突然自行隕落。觀者愕然。
學子出家,在當今社會,雖然很受關注,但不是爆炸性新聞,因為這已經不是鳳毛麟角。僅僅北京大學的一個學生社團,就有連續三任社長走上同一條路,相信這個概率會引起人們的好奇。我們發現,無數家長、學子仰慕的中國頂級學府清華、北大,出家的人最多,而且尖子生比例奇高。
惋惜之餘,不禁感歎,這是一些什麼樣的青年?他們對人生思考的軌跡與常人有何不同?是什麼特殊因素使他們坦然放棄人們很難放下的「名利」,毅然走向異途?讓我們看看柳智宇。
閃耀的數學新星
柳智宇出生在教師家庭,父親柳超美是武漢華師一附中的高級物理教師。
像尋常中國百姓家庭一樣,他少年時在父母的呵護和安排下,和大家走了同一條成長之路。
據大陸媒體披露,柳智宇從小就生活在競賽之中。父親曾帶出過不少物理上獲得金牌、一等獎的學生,因此對他要求更嚴。節假日媽媽也不讓他出去玩,只能在家裡讀書。到高中進入數學組時,媽媽甚至把他的生活後勤之類包辦下來,為讓他專心讀書。後來學校遷址,離家遠了,媽媽就在校外租房陪讀,一如既往照料。因為總在學校內外出沒,同學們暗地裡戲稱她為「樓管」。
拳拳父母心,盼子十年寒窗,一朝得中,等來的竟是寶貝兒子放棄世界名校,出家修行。
難怪父沮喪,母不解,內心更難承受,病倒在床。這是後話。
《南方人物週刊》報導,柳智宇的數學稟賦初中時期便已顯露。2003年中考前,華師一附中欲成立理科實驗班,省重點的武珞路初中裡「最優秀的學生」柳智宇自然被囊括其中。
華師一附中高一開學那日,有一人在花壇圍欄前旁若無人,大聲吟讀。令家長、入學新生面面相覷。一幫同學戲謔地一把搶過那人手中的書,一看原是《莊子》。「後來才知道他就是柳智宇。以前我們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熱愛文史哲思
在所有人看好柳智宇的稟賦——數學的時候,他自己卻一頭栽進文史哲堆裡。
「柳智宇第一喜歡古典文學。」高中語文老師文勇講屈原的《離騷》,「課文僅是摘錄了幾十句,柳智宇就把全部文本背下來,還模仿騷體寫下回憶過去時光的幾百句詩,取名《九憶》。」課本中有篇195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貝特.史懷哲所寫的《我的呼籲》,柳智宇對文中提倡重視生命的倫理觀發生了強烈興趣。「他專門研究了史懷哲。後又研究了一些西方哲學,比如斯賓諾莎的自然法理論;包括佛學對生命終極關懷的經典。寒假中,他寫下了四五萬字關於尊重生命、認識生命的論文。」文勇說,「柳智宇與佛學的緣分原不屬最高。他與哲學的緣分才算最高。數學對他更像是順帶的事。」
高一結束時,柳智宇學得最認真的是文勇自編的文史教材:房龍的《人類的解放》、弗蘭克博士的《活出意義來》,以及《論語》、老莊文集選段等。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數學天才的真實興趣。不知是數學學累了,還是太簡單、太沒趣?
2005年,柳智宇在俄羅斯奪取了那枚第31屆數學奧林匹克賽中國唯一金牌後,教練歸國後向文勇抱怨:「第二天比賽,柳智宇頭天晚上居然還在看《莊子》。」文勇說因為「我教他要思考宇宙人生的大問題,數學只是小問題。」最令文勇欣慰的是,他看到柳智宇身上出現的「救世情懷」和沉浸糾結在「科學究竟能不能拯救世界」的自我追問中。不僅如此,而且據同學回憶,他還常常語出驚人。
網上有人以華師一附中學生科學院社科部長的名義寫道:他(柳智宇)的智商起碼280以上,……他那篇「冪數列求和縱橫引論」提交我們科學院審評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論文答辯的時候,……最後有一個人顫顫巍巍站起來,用顫抖的聲音問:「你是如何想到去解這個世界性的難題呢?」
柳智宇回答:「這個構思我從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想了。」是真心話還是開玩笑,只有柳智宇自己知道,但起碼印證了文勇對他早定下的基調,「那孩子不會被一般世俗中人理解。他思考方式獨特,數學上更是個天才。」
思考生命的終極目的
理解柳智宇出家並為其辯護的還有他的學妹——如今名噪文壇的少女作家蔣方舟,她公開宣稱柳智宇是她的「夢中情人」。
「關於智宇師兄……我看過他的文章,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終極的問題,所以能夠理解他選擇皈依宗教作為歸宿。」
柳智宇常捫心自問:這一生應該做什麼?如何才能實現理想、改善社會?另有一些人選擇追求理想,不隨大流,不走尋常的道路。他們是可敬可佩的,但相當多的人走得很坎坷。不走尋常路,自然要承擔很大的壓力,而信仰的力量是否強大到讓我們克服困難昂揚向前?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的智慧是否足夠明晰,使得當我們認為自己卸下社會的枷鎖時,我們拋棄的不是糧食和水?隨大流是安全的,因為能常與人溝通,如果離群索居,我們怎麼保證自己不會墮入到自己的情緒和成見的小世界裡?「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對我們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實現呢?
虛無人生 何處是歸鄉?
柳智宇不是開始就想出家的。他原先只是質疑人生的活法。
「我總想為別人做些什麼,可是似乎做什麼都沒有用。彷彿世界上沒有快樂,做什麼都沒有意義,都沒有用。即使我幫助了別人,這件事做成了,我還是會找個地方一個人痛哭。」這是他對自己人生思考的記錄,這時他已經大學二年級。
「孔老師,孟老師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願冷漠、孤獨、傷害離我們遠去,願善良、仁慈、忠誠、智慧的光輝遍灑人間。」
大二快期末的時候,柳智宇在耕讀社看了兩集《孔子傳》。當時非常為孔子的人格和為天下蒼生追尋大道的胸懷而感動。寒假回家就和父母一起看了全劇,當時就立志要成為孔子這樣的人,也希望能找到像孔子這樣的老師。
他曾經傾注很大的熱情在北大耕讀社,與同學探討人生各個領域的問題,然而,這個學社在他之前的第一、二任社長,都選擇了以出家為自己精神的歸宿。現在,第三任社長的他,也步學長的後塵,意圖遁入空門。就像有朋友的客觀分析,他沒有窮困潦倒,也沒有萬念俱灰,更沒有精神失常。恰恰相反,他沒有生活負擔,也有令人羨慕的前途,具有高度智慧。也因此,這樣的選擇才為常人不解。
出家修行知多少?
北大哲學系博士生導師、宗教研究所所長樓宇烈證實,「兩年前,他就動過出家的念頭。」樓宇烈曾當著柳智宇和他父母的面勸慰道:「我不想干涉他的決定,但希望他能更慎重。很多人生的決定要瞭解全面,深思熟慮。他究竟知道佛法多少?僧團生活多少?究竟知道現在佛教現狀多少?每年有多少人出家後又還俗的?如果貿然出家,終不是好事。」柳智宇當即點頭稱是。
另一名社團前社員在北大未名BBS上發帖子,講述柳智宇主管社團工作時,利用私人關係,加強社團和仁愛慈善基金會的合作。開展過奉粥、助學、與新疆內高班聯誼等公益活動。但同時他又覺得柳智宇「自己也沒有完全分辨清楚,他的追求是不是可以在佛家思想中得到體現;他理解的佛教,也並不完全是佛經上宣示的佛教。」
找一條不是被安排的路
不管柳智宇人生之路是否坎坷,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他獨立思考精神的敬意。對於這一切,父母有權痛惜兒子背離世俗;人們有權責備柳生自私不孝;柳智宇也有權仰頭走路——一條沒有被別人安排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但每個人最終還須自己前行。
人們都承認科學巨匠牛頓和愛因斯坦至今無人望其項背的科學成就,二位天才的精神世界,又有幾人真正認同?
愛因斯坦斷言:「有一個無限的高級智慧通過我們脆弱無力的思維可以感受的細節來顯示他自己……」牛頓臨終前也留下金口:「我的工作和神的偉大創造相比,我只是一個在海邊拾取小石和貝殼的小孩子。真理浩瀚如海洋,遠非我們所能盡窺。」「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全知全能的高級生命的作為……。宇宙萬物,必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統治。在望遠鏡的末端,我看到了神的蹤跡。」
人們習慣於承認看得見、摸得著的科學產品,而將信仰中的神佛虛無化,只有經過深刻的思考和推理,將萬物與神聯繫起來,方顯出與眾不同的人類精英之高明,也就是人們說的超越常人。不難看出,柳智宇的不懈思考和獨特舉動,決不是一時衝動。這就像下圍棋,初學者絞盡智力想到三五步,怎麼也理解不了能想到十步開外的入段棋手,為什麼落子會異於自己的判斷。◇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
引用: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1/3/n3073398.htm
上一篇:從姓名學看 "于楓" 為何自殺
下一篇:命理教學 (速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