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3 19:03:51Daisy-GW

《大明王朝1566 ─ 嘉靖與海瑞》‧之一

●●●

 《大明王朝1566 ─ 嘉靖與海瑞》電視劇,
 我是在大半年前看晚上10時的重播,應該還是因為工作忙,沒看全。
 但記得自己只要趕得上,都會盡量準時收看的。
 可見這部連續劇在我看來,算得是引人入勝的中上乘之作。

 隨後我就買了此片編劇劉和平寫的同名小說,
 卻是到上個月Rita來信提到台灣已出繁體字版,
 她在廣播中聽到趙少康介紹,說是「很好看,很好看」。
 我才想到把此書排上這個月的閱讀計劃,
 把上星期的下班後時間用來把它讀完。

●●●
●●●

  Daisy 向來跟趙少康先生很少達成共識,給此書的總評卻與他一致:

  「很好看,很好看」。

  這本小說基本上是按劇本綱節所寫,
  因此每小節的標題都是事件正在發生的地點:
  「1. 北京紫禁城 午門」 ......
  「5. 司禮監往玉熙宮的路上」等。

  而且在某個新人物出場時,接下來一句會出現:
  「字幕:欽天監監正周雲飛」、
  「字幕:內閣首輔嚴嵩」之類的粗體字。

  所以這本書讓人從一開始讀就覺得所描述的場景很具像化,
  人物的戲劇色彩也很鮮明,讓讀者看書也能有電視螢幕帶來的臨場感。

●●●
●●●

 小說還是比據其拍成的46集連續劇更好看,
 然而在前者留給你我更多省思的空間時,
 當然也就讓讀者有較多的時間去查考出這部作品與史實之間的落差。

 故事的切入是以明嘉靖末年為背景:
 官員腐敗貪墨造成財政赤字、復加賦稅於民,搞得是天怒人怨。
 為了給虧空的國庫補漏填缺,
 朝野自上而下推行起一項名為「改稻為桑」的政策,
 要讓浙江的稻農都改植桑田以多收蠶絲,進而提高絲綢的產出及外銷匹數。

●●●
●●●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這小說的主軸竟是子虛烏有的?!

 先別提明朝自始至終未曾推行過叫做「改稻為桑」的政策,
 就是整個嘉靖年間也從沒開過海禁,正所謂「片帆寸板不得下海」。
 因此想要靠增加外匯存底來充實財庫,還真是門兒都沒有的事。

 再則是這書名取的是《大明王朝1566 ─ 嘉靖與海瑞》,
 只取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間的事來寫也無妨,
 卻是連副標點出的兩個主角嘉靖皇帝與海瑞,
 都是到我們快翻完整本書時才正式碰面。

 至此,Daisy 也只能說作者劉和平先生是藝高人膽大了。

●●●
●●●

 以「改稻為桑」這麼個建立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的虛構事件,
 串起一個個性格特色迥異的歷史人物:
 嘉靖、嚴嵩、胡宗憲、高拱、張居正......乃至海瑞。
 讓我們對於明代的一項政策從中央到地方如何運作的過程一目了然。
 上下聯手的沆瀣一氣,官官相護的爭權奪利,
 而每個人物在當中的心機及謀算也在讀者眼下展現無遺。

 儘管這些人物在編排上與史實頗有出入,
 像是高拱與張居正入閣時間較晚,不該這麼早就現身與群臣議政。
 而裕王府的李妃,即後來的李太后,也不太可能有如此高的政治敏感度。

 不過在「好看」的前提下,這本小說寫得還是不算離譜,
 起碼它沒扯淡也不渲染,所以也犯不著把「歪曲史實」的大帽給它扣上。

 更何況這本小說,對Daisy來說,尚有釋疑及啟思兩大開卷之益。

●●●
●●●

 《大明王朝1566 ─ 嘉靖與海瑞》的鋪述,合理地解釋了為什麼
 嘉靖皇帝在四十多年的在位期間有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卻能掌握政局;
 在其內閣的首輔能一個被換過一個,而他卻仍穩坐皇帝寶座而屹立不搖。

 在劉和平的筆下,嘉靖是個無所為所以才能無所不為的皇帝。

 在第一章描寫內閣於玉熙宮召開的總預算會議中,
 嘉靖就無言地坐在紗幔之後的蒲團上聽著,
 任憑大殿裡的大臣們爭得面紅耳赤,直到相持不下 .......

── 以下摘自《大明王朝1566 ─ 嘉靖與海瑞》第一章 ── 

  這裡所有人的目光還在盯著那道紗幔。
  
  終於,裡面傳出了聲音,是嘉靖吟詩的聲音:「練得身形似鶴影......」紗幔一撩,嘉靖帝大袖飄飄地出現了。所有的人都跪了下來。

  嘉靖往中間的御座走去,口中仍然吟著:「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唸完,他已經走到了御座邊,沒有坐下,只是用一隻手扶著御座一側的一個扶手,漠漠地看著跪在地上的人。

  知道他唸完了,嚴嵩這時才帶頭山呼:「臣等恭祝皇上──」
  「萬歲!萬歲!萬萬歲!」所有人跟著整齊地跟著磕頭。


●●●
●●●

 這不是一個跨部級的國家財政會議嗎?
 皇帝卻跟個道士沒兩樣地故弄玄虛、還吟詩作對?

 別看朱厚熜沉迷於追求長生不老之術,煉丹吃藥到重金屬中毒而亡,
 藉助東廠遍佈的眼線與利用群臣之間的矛盾鬥爭,
 嘉靖皇帝躲在他的西苑裡還是能搞得人心惶惶,
 說話總像讓人猜字謎一樣,自然也沒有誰敢僭犯天威。

 嘉靖實在是一個深諳帝王之術的皇帝!

 但不怕死的海瑞偏不吃這一套,給自己買了副棺材,
 就上了他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指著嘉靖的鼻子,告訴他大家早已對天王老子您不爽很久,
 老百姓們都說的是「嘉靖嘉靖、家家皆淨」啦!

●●●
●●●

 海瑞是清官,這是無庸置疑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歷史及後人為此所給予的評價,
 應該也能告慰生前肯定覺得千山總是他獨行的海老爺了。

 但他耿直到簡直是橫衝直撞的作風,就不由得啟發Daisy作另一番思量了。

 謹守禮法到食古不化,特立獨行成不近人情,
 直諫犯上除了顯現出他的勇氣及風骨之外,
 對當時的政局真有起到什麼改善作用嗎?

 有許多人認為出海瑞的性格及作為其實已達「偏執狂」的程度。
 並指出他的極端道德潔癖可能是源於家庭生活的不幸與不睦。

●●●
●●●

 Daisy 不將海瑞的私德與他在公共領域的表現混為一談,
 就事論事,海瑞的言行舉措還是很有問題,

 如果他是在書院裡當個儒夫子,給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還無大礙。
 就像書中胡宗憲勸高翰文時所說的:
 「聖人的書,都是給人看的,拿來辦事,百無一用。」
 可那些官豈是人在當的嗎?海瑞別說在官場裡肯定是格格不入,
 老實說,就擺在我辦公室裡當個小職員,恐怕都會讓人一天到晚跳腳。

 對我來說,海瑞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他不懂溝通協調,而且拘泥守舊。
 更糟的是,他本身還是個被溝通協調不得的人。

 偏偏溝通協調應該是搞政治的人最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
 尤其在封建官場裡,靠著道德力量就想要成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畢竟看到問題還不夠,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人才是我們需要的。
 特別是在政治這一行,實質正義通常不是經過程序正義來兌現,
 能夠有所作為的大多是要懂得如何交錯運用善惡忠奸的人,
 這也難怪海瑞終究只是成為一種符號,一項被人利用的工具了。

●●●
開心果 2010-02-08 10:23:23

您好
我最近才迷上他的電視劇
看到你的心得
卻找不著之二之三呢?
還是當初,你也只寫了之一呢

Daisy-GW 2007-11-30 09:18:35

魚兒:

誤刪了妳的留言,歹勢ㄋㄟ....
我還以為是另一個網友,結果到黑木台長的網上留了言後,
才想到是妳來介紹他的文章給我啊!
真是烏龍。

Anyway, 謝謝!

Daisy, in Tangxia

*JoMa* 2007-11-23 12:06:42

這部連續劇是新拍的還是舊的呢?
對於歷史劇我頂有興趣的
看妳提到的這本書是最近才在臺灣出版嚕

版主回應
Dear Joma,

大陸拍這種中國的歷史劇還是比較道地。
雖然這部在今年初推初的《大明王朝1566》
看起來還是比較著重營造戲劇氛圍勝於史實。

不過做成純考古就不是歷史劇,而是紀錄片了。
我覺得這齣戲是第一次看沒什麼太大衝擊,
但之後卻相當值得再三品味。新舊無妨,
因為它算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那種片吧。

同名小說倒是更為平易近人,深入淺出,
讓人一開始讀就蠻願意一直讀下去。
2007-11-30 1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