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0 14:25:47

學習

發現最近和老師的聊天.越來越有意思了.害我越來越佩服他.越來越堅持我要上課下去
那天和老師聊到了學術科之間的平衡.羅馬音樂院沒有不會讀書的人.這是老師最常說的.在高中的時候.她一定會盯每個人的學科.因為她相信.藝術是離不開人文素養的.學音樂.在18歲以前如果碰到一個好老師技術會有一定程度的完整.可惜現在台灣18歲以下能碰到好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個完整技術的老師太少了.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會扼殺多少人才?有又多少人在大學會達到極限?而那些達到極限的人或許存在在所謂的第一志願.未來要做老師的人如果那麼早達到極限.就算到了國外捧著一個學位回來.你能證明什麼嗎?只是不斷的故步自封而已.教育是百年樹人.如果以後我的小孩會給這批人教到.我寧可不給他們念音樂班.因為我不知道.那些人可以教小孩子們什麼東西?
18歲以後的音樂性.音樂性就算天生再怎麼強.如果後天沒經過書本.人文的薰陶.那根本不算什麼.在學校課業上給我們的教育.是在教導我們對文化歷史的認識.<國文>告訴了我中國字之美.和文法修辭.以及描述.如果這些你都不會.你要怎麼去詮釋你的音樂?<歷史>.告訴了我中國.歐洲曾經過什麼時期.我敬重的音樂家們活在什麼年代.他們要怎麼去創造他們的音樂.以及我該拿什麼方式去想一首曲子.<地理>.如果你沒學過地理.那你能知道那個國家周圍的環境.創造出什麼人才.
但這一部份常常被音樂班的家長省略了.因為他們認為.術科強.什麼學校都進的去.但的確也是這樣沒錯.這次某些學校很誇張的連學科都不看.如果沒了音樂性.那有什麼可看性?如果音樂表達一直像個高中生.那還能成為大師嗎?
而我心愛的小學妹也說過.自己的老師曾告訴他.上大學有4個2
一週上兩次圖書館
一個月看兩本文學名著
一年看兩篇專業論文
畢業前開兩場音樂會<普通科系是寫兩份論文>
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努力看看

上一篇:雜事

下一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