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6 23:08:08guitar
奇想之年
最近看了一本書..奇想之年
在書的一開頭便這麼說:
人生變化如此之快
轉瞬之間人事全非...
對於每個因意外而失去身邊的人而言
這一瞬間真的都是如此"平凡無奇"
沒有任何徵兆..一切就完了..
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許多回憶
試圖從回憶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是不是在某些言語或行為暗示了即將離開的線索
生活中隨處都可能發生的漩渦效應
因為走到某條街道,看到某個廣告
就掉入了回憶的漩渦中...
這些文字讀來並不是強烈的悲傷
但卻是深刻而濃烈的哀慟...
在以前的年代,哀悼這件事是被承認的
但後來,大家開始把哀掉視為病態的自憐自艾
對那些完完全全掩藏哀慟,不讓別人猜到有任何事發生的喪親之人
給予極高的社會評價..哀慟是不見天日的..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常這樣
對於失去至親的人,總是給予安慰,要他們堅強
立意良善,卻忘了他們應該擁有不須掩人耳目的哀慟權利
這不是一本自溺於哀傷之中的書
一切都很清楚,只有放手,生活才能繼續下去
我們必須學會順應變化...
然而這些時間中,只有剛喪親的人才能看見的地方
那些奇想必定都曾出現,只是我們不敢面對,不敢說..
故事未必相同,哀慟必有相似,因為那些其實都是
"真實"...
在書的一開頭便這麼說:
人生變化如此之快
轉瞬之間人事全非...
對於每個因意外而失去身邊的人而言
這一瞬間真的都是如此"平凡無奇"
沒有任何徵兆..一切就完了..
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許多回憶
試圖從回憶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是不是在某些言語或行為暗示了即將離開的線索
生活中隨處都可能發生的漩渦效應
因為走到某條街道,看到某個廣告
就掉入了回憶的漩渦中...
這些文字讀來並不是強烈的悲傷
但卻是深刻而濃烈的哀慟...
在以前的年代,哀悼這件事是被承認的
但後來,大家開始把哀掉視為病態的自憐自艾
對那些完完全全掩藏哀慟,不讓別人猜到有任何事發生的喪親之人
給予極高的社會評價..哀慟是不見天日的..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常這樣
對於失去至親的人,總是給予安慰,要他們堅強
立意良善,卻忘了他們應該擁有不須掩人耳目的哀慟權利
這不是一本自溺於哀傷之中的書
一切都很清楚,只有放手,生活才能繼續下去
我們必須學會順應變化...
然而這些時間中,只有剛喪親的人才能看見的地方
那些奇想必定都曾出現,只是我們不敢面對,不敢說..
故事未必相同,哀慟必有相似,因為那些其實都是
"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