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16:40:30蓋德科技行銷公關

美國電子病歷的最新發展

日 期:2011年9月12日

民眾需要更好的醫療制度,根據2010 Harris Poll的調查,五個美國病患中有四個認為治療他們的任何醫師應該能立即上網取得病患的病歷。2009年美國歐巴馬總統簽署的HITECH法案,即設立一個270億美元的奬勵方案用以促進醫療資訊技術。該法支付給採用電子病歷的醫師,並處罰不採用電子病歷的醫師。能推動醫療資料交換的動因有:共享醫療資訊的數據標準、成熟的軟體、與行動計算有關的快速創新以及保護病患隱私政策。這種鼓勵或抑制條件的交錯影響,將在未來五年內出現美國電子醫學的空前進展。

其他國家也朝此路線發展,若干採用社會醫療制度的富裕國家更是領先在前,例如荷蘭有98%的主診醫師早已使用電子病歷,而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和中國,都只是剛開始將資訊科技推入到醫療體系內。

醫療紀錄電子化能否解決不斷上揚的醫療成本問題?支付給醫院和醫師的醫療給付系統是依據其所提供的治療次數,而非其治療有多好。例如,麻薩諸塞州就有約15%的病理實驗和放射線測試是多餘的或不需要的。 

美國醫療改革的重要目標是以每年支付給能讓病患維持健康的醫師來代替現在支離破碎的奬勵結構。醫師要適應新給付制度,必須要保存有電子病歷、共享資料、運用遠距醫療技術監視居家病患、並經常拜訪病患以及將最新治療技術結合到實務上。

醫療產業要轉型到如同旅遊或金融服務的自動化水平並不容易,醫療制度有獨特的給付模式、轉診型態、不同科別專家的需求、病患的需求以及隠私法規等,因此HITECH法即強調有意義使用(meaningful use)的概念,只有在醫師和醫院設置了電子病歷系統和能明智的利用此系統時才能得到給付。自2011年起,醫師必須要建立病患用藥、病症和過敏等資料的電腦化清單,到2013年時,醫師應能將上述病患資料在病患同意下與其他醫療業者共享。並且到了2015年時,預期結合電子病歷、資料共享和創新技術將能讓主診醫師依據上百成千的類同病患資料而建議出最佳的治療方法。

預期未來五年電子醫療的最新發展如下:

1. 雲端電子病歷
醫師專職診斷和治療疾病,不熟伺服器主機代管資料管理和資料保護法規,亦不願為電子健康紀錄系統所需的軟硬體付錢,因此能快速推動醫療紀錄電子化的唯一途徑是透過雲端進行。
短期內,法規的要求將會出現由大型醫院和軟體供應商代管主機的”私人雲端”,商業雲端供應商亦有可能開發出較安全的主機代管業務,這將是全美超過50萬名醫師的電子病歷主機代管的龐大潛在商機。

2. 模組軟體將帶動創新
較不昂貴的雲端軟體,結合平板電腦將會帶動新一波的軟體創新。直到最近,醫療資訊科技的創新仍依靠少數銷售上億美元醫院系統的大型供應商的開發時程而定,未來電子健康紀錄將變得更加模組化,與消費者利用智慧手機在網上app商店下載遊戲軟體或程式一樣。例如提供糖尿病的app能顯示每日葡萄糖讀數並在病患未能妥善因應病情時會有語音警示,目前醫師必須等待大型醫療中心的供應商去開發這種app,但在未來,模組化軟體將能讓醫師和病患從上千個創意的軟體選出適用的。
消費型計算硬體將加速創新生態並能帶給病患相當的便利,目前已有很多臨床醫師自購iPad等的平板電腦,雖然電子病歷系統是開發給一般電腦使用,但平板的確對醫師是很理想的計算裝置。

3. 單一網路或多個網路(A Network of Networks)
許多人認為醫師漸會與其他醫師共享電子資料來協同治療或做研究或追踪疾病的暴發等,但實際上在美國只有少數醫院和城市能安全地交換醫療紀錄。未來數年,能確保醫療業者間電子郵送資料的新安全標準將整合入電子病歷內,病患到新醫師或至新醫院就診時,其病歷就會跟著過來。
會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載有全部的病歷或是單一的網路聯結醫保業者、醫師和病歷?如考慮到隠私問題,上述系統是不可能的,所以預期將會以城市、州或區域的方式來開發資料交換模式。
如同網路有很多電子郵件供應商以及很多網路服務供應商一樣,藉由網路聯結,很多公私醫療資訊服務供應商將能互相交換資料,並聯合建構成全國性的醫療資訊網路。

4. 參與、連線、E-病患
以前醫師被認為永無過失的,病歷是醫師擁有並且僅能由醫師過目的。當今網路上有相當可信的醫學知識,電子病歷允許醫師和病患看同樣的資料,醫師和病患共同決定治療方式已漸成常態,研究指出共同決定的治療結果較佳,而且有參與決定的病患比較不會堅持誤診和提出控訴。
新給付制度是支付給維持病患良好情況的醫師,而不是經常要求進行試驗或進行手術的醫師。這種強調事先預防的觀念將會帶動居家連線裝置的興起,例如能自動無線傳送數據到醫師診所和病患個人健康紀錄系統上去的手腕型電子血壓計,血糖計和浴室磅秤等。
遠距診察(Teleconsultation)也漸普及,五十年以前,醫師會到府看診並設法讓病患舒服,現在縮短的診所看診大都是開立處方來治病,進一步的病患居家監視和遠距醫療的將使醫療進入E時代。

5. 基因圖譜定序帶來基因體資訊處方
費時十年耗資近30億美元的第一個人體基因圖譜定序於2003年完成,現在一個人的全部DNA碼能以不及1萬美元於一週內即可排序完成。但在了解個人DNA以及如何行動之間仍有相當大的落差,因為DNA並未告訴我們許多事。此狀況預期很快會有改變,研究人員已在探索將人基因資料儲存在電子健康紀錄檔內並藉以加速診斷的新方法,例如可事先預測某人會有糖尿病。同時,因為電子化的DNA能與上千萬個其他病患的DNA進行比對,將會使治療更有效。醫師除了開立處方外,亦能利用DNA來開立基因資訊處方"genomic information prescriptions",上載有適用療法的風險、證據以及其他等個人化的教育性資料。

電子醫療的黃金時代正在開始,美國目前花在醫療的錢占GDP的18%, 大大損傷美國國力。醫療資訊科技能降低成本並確保病患得到適時、適當、有品質、安全和有效的治療。雖然醫療制度的改革仍在爭議中,但醫療資訊科技的革新已是全球趨勢,有了270億美元經費的聯邦奬勵方案將會結合政府、保險業者和醫療業者共同建立一個我們這個世代和下一世的醫療電子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