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4 02:03:23嚴禁胡搞
女性議題課堂討論心得
關於女性議題的討論,我想針對兩個技術性的問題提出一些簡單的看法。
某次普通社會學的課堂上有人提出:兩性議題的討論似乎不應該總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兩性平等不應淪為純女性議題的討論,男性的觀點切入以及男性面臨的問題,或者面對女權主義蔓延擴張的氛圍中應該如何自處?或者更積極的扮演怎樣的角色?
以符號互動論的觀點來看,不管女性如何看待自己,或者想要改變、強調些什麼,都絕對不可能完全撇開男性的參與,不能有效扭轉男性的想法,那一切的努力就很有可能淪為徒具宣示性、卻沒有實際目標的行動。
當然,我也相信即使是沒有明確目標的行動都有其信念價值,至少喚起女性自覺以及話題的討論就已經是可貴的。不過,在女體的"評鑑"標準是否一直是被男性觀點所建構出來的,這樣的說法顯然引起了不少女性同學的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並不是因為男性喜歡看、想要符合男性要求,才會去在意自己的身材曲線。她們的強烈反應,不禁讓我必須重新去檢是我們既定的觀點:難道真的我們對女體的想像都只是符合男性建構的價值嗎?
事實上,即使有了一點疑惑,不過我還是不否認男性觀點構築出這些價值觀的說法,終究在我們成長經歷的每個內化過程中的資訊都是來自於整個社會環境,如果這個環境所提供的就是男性認定的價值,女性實在也很難不被"污染",即使週遭接觸到的女性不乏自覺或者充滿意識者,然而,媒體以及其他週遭接觸到的人的影響卻對不可能被絕緣的,所以我並是很相信真的有人的觀點是全然不受"污染"的。也許她們真的純然只是覺得喜歡自己的身體,或者相信"瘦"是為了健康,但是她們建立出這些觀念的內化過程應該才是需要被討論的。
不過,在技術層面上,我並不認同女性主義者強力「再教育」其他女性同胞的過激方式,甚至認為自己有責任去「開導」她們。如果說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中所需要擁有的感動元素沒有被自發性的的生成,那麼,我相信這個過程絕對是痛苦而且必須面對強大排斥力道。
基於這個觀點,我想女性議題的研究者以及運動者,應該特別注意行動的方法,這樣才能避免引發多數人的負面情緒。一旦負面的情緒建立起來,往後很多人是會全盤過濾調某一群人的意見(即使是真正客觀理性的分析),相信這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
我一直相信:知覺感動→反省→討論→理論建構→行動,這樣的程序是必經的。希望女性議題的討論可以更穩健的成長、延續。加油!
某次普通社會學的課堂上有人提出:兩性議題的討論似乎不應該總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兩性平等不應淪為純女性議題的討論,男性的觀點切入以及男性面臨的問題,或者面對女權主義蔓延擴張的氛圍中應該如何自處?或者更積極的扮演怎樣的角色?
以符號互動論的觀點來看,不管女性如何看待自己,或者想要改變、強調些什麼,都絕對不可能完全撇開男性的參與,不能有效扭轉男性的想法,那一切的努力就很有可能淪為徒具宣示性、卻沒有實際目標的行動。
當然,我也相信即使是沒有明確目標的行動都有其信念價值,至少喚起女性自覺以及話題的討論就已經是可貴的。不過,在女體的"評鑑"標準是否一直是被男性觀點所建構出來的,這樣的說法顯然引起了不少女性同學的不認同,他們認為他們並不是因為男性喜歡看、想要符合男性要求,才會去在意自己的身材曲線。她們的強烈反應,不禁讓我必須重新去檢是我們既定的觀點:難道真的我們對女體的想像都只是符合男性建構的價值嗎?
事實上,即使有了一點疑惑,不過我還是不否認男性觀點構築出這些價值觀的說法,終究在我們成長經歷的每個內化過程中的資訊都是來自於整個社會環境,如果這個環境所提供的就是男性認定的價值,女性實在也很難不被"污染",即使週遭接觸到的女性不乏自覺或者充滿意識者,然而,媒體以及其他週遭接觸到的人的影響卻對不可能被絕緣的,所以我並是很相信真的有人的觀點是全然不受"污染"的。也許她們真的純然只是覺得喜歡自己的身體,或者相信"瘦"是為了健康,但是她們建立出這些觀念的內化過程應該才是需要被討論的。
不過,在技術層面上,我並不認同女性主義者強力「再教育」其他女性同胞的過激方式,甚至認為自己有責任去「開導」她們。如果說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中所需要擁有的感動元素沒有被自發性的的生成,那麼,我相信這個過程絕對是痛苦而且必須面對強大排斥力道。
基於這個觀點,我想女性議題的研究者以及運動者,應該特別注意行動的方法,這樣才能避免引發多數人的負面情緒。一旦負面的情緒建立起來,往後很多人是會全盤過濾調某一群人的意見(即使是真正客觀理性的分析),相信這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
我一直相信:知覺感動→反省→討論→理論建構→行動,這樣的程序是必經的。希望女性議題的討論可以更穩健的成長、延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