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1 18:04:00綠豬

核四 是誰搞的鬼?

核四 是誰搞的鬼?

1980年3月台電公司向經濟部提出申請貢寮設置核電廠, 4月經濟部奉蔣總統主持第三十六次財經會議指示,將核四工程提前於1981年辦理並補列1982年度預算,5月台電提出核四計畫原子能委員會通過貢寮為廠址這時與核四一起進行的有核二廠及核三廠,蘭嶼達悟人原本以為的罐頭工廠卻在1982年4月由台電載著一萬個核廢料桶進入蘭嶼島核廢料廠不僅夢想破碎也因而激起蘭嶼達悟住民的反核及民族意識
1982年7月起,經濟部不定期的延後核四計畫,1984年核電廠的問題開始受到立法院的重視及討論,12月監察院要求政府檢討核四設廠的必要性並成立專案小組深入調查預算及人為問題1985年3月27日,55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連署提案要求暫緩台電於1984年提出高達1800億的核四案,4月10日經濟部動員十位工作人員負責說服立委表明核四非建不可,4月14~15兩天贊成與反對核四興建者分別於台視中視華視舉行辯論,4月21日消基會等五個民間團體邀請五十位專家學者針對核四案進行討論以上的討論內容結論包含1.核電廠具有隱藏性重大危機 2.核電廠不具真實的經濟效益 3.鈾原料受控於美國的政治性顧慮

因此在民間眾多的疑慮下,1985年5月行政院俞國華院長宣布[核四廠在民眾疑慮未獲澄清之前,不必急於動工]
1986年4月26日蘇聯車諾堡核電廠爆炸,7月5日立法院聯席會決議要求台電公司停建核四廠,7月11日立法院通過1987年度預算附帶通過暫緩興建核四廠,停止支付原列預算核四在此時所花的經費光從1982年~1984年購地整地規劃花了二十億台幣,1984年台電提出1800億元預算到1986年為止不知花了多少經費?
這在現在及當時真是一個天文數字,也是一團迷霧,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當核四的興建引起民眾廣大的疑慮,台電及經濟部仍然一意孤行時,1985年4月27日,高雄市鼓山二路的台電營業區大門圍牆出現了兩行油漆大字,寫著[反對核四廠興建]和[台電董事長陳蘭皋不要出賣台灣]
1986年10月10日黨外編聯會(民進黨前身)人士發動民眾到台電大樓前抗議並舉行公開的反核電政策演講,當廠有百餘人參加為台灣反核史上第一次聚眾抗議,11月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核能研究小組發表聲明指出台灣不宜興建新核電廠也不應增加機組,這時台灣已經有三座核電廠共六個發電機組
1987年反核學者如張國龍教授等人,開始到核四預定地宣揚反核理念,3月26日新環境雜誌社聯合人間雜誌涉及彰化台中兩地公害防治協會及恆春居民在恆春國中禮堂和夜市街頭舉辦從[三浬島到南彎]反核說明會,4月24日二十餘民間團體舉辦[車諾堡核電廠爆炸事件週年紀念]之反核大型演講,各地的反核演講隨著民主解嚴而風起雲湧,9月28日民進黨成立,11月1日反核及反公害教授體察各地方民眾急欲籌組反核及反公害團體的強烈意願(當時各地民眾極度缺乏專業的教授的意見)遂成立[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12月台電再度積極重新編列核四興建計畫
從這些歷史現象看來,反核運動雖在民主運動之後興起卻是一起進行的,甚至是民主運動中參與民眾生活的最佳途徑,而台電卻是代表著舊勢力統治階層的頑固霸道個性,當時反核及反公害民間社會力的展現正好提供漸漸枯萎的政治運動另一個具有正當性和急迫性的亮麗舞台,可惜的是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慣性下無法洞見社會力量的集結,漸漸消失在人民建構的舞台上,導致之後的民間反核及環保運動力量與民進黨的關係更加密切!
國民黨在台灣以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自居了半個世紀,看輕了民間自發性力量,原本應該循著人民環境意識覺醒的腳步做行政上的積極運作,反而被民間強大的環保運動力量拉著慢跑甚至裹步不前,讓民進黨在民間運動中有機會散佈以前的政治仇恨,加深人民對國民黨的反感,也使得環保運動走向政治運動的犧牲品一途!
1987年12月7日,30多名雅美族(現稱達悟族)青年為核廢料存放蘭嶼問題,在蘭嶼機場門口抗議接受原委會招待赴日考察觀光的地方人士上飛機,隔天,雅美族青年聯誼會在台北舉辦[關心核廢料座談會]共200多人參加。
1988年1月17日台灣環保聯盟將反核列為工作重點,邀集社會各界30餘團體於長老教會召開反核聯合會議,擬定[反核行動計畫]發表[反核宣言],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些社會團體的主要工作,大部分和政治受難者有很密切的關係,以致於後來有些研究社會及政治學者解讀為社會運動的理論養分取自於政治運動!其實深入其中的人,較傾向主張的是[互為影響互為理論]然而從強勁活躍的社會運動歷程中,有許多的社運幹部甚至因為吸收了豐富的草根演說資料及如何激勵人心的技巧經驗,而成為民進黨後來的傑出政治人物及幕僚!
1988年2月20日在寒冷的東北季風裡,蘭嶼住民舉辦首次{驅逐惡靈]遊行,發表蘭嶼反核宣言;三座核電廠的地方居民也發起反核遊行及演說,2月24日台電正式向經濟部提出伸請要求主管機關儘快核准核四廠復工,2月28日經濟部決定興建核四廠引起民進黨立委及地方議會議員的反對,地方住民開始籌備成立反核自救會,3月6日[鹽寮反核自救會]成立,當天有1500多名當地民眾參加,3月12日近兩千名貢寮地區居民聚集在澳底仁和宮廟口將台電贈送的月曆焚毀(台電還以[用電宣導]為名舉辦過摸彩活動,贈送家電用品給貢寮居民)並舉辦從廟口走到核四預定地的反核遊行;3月28日為美國三浬島九週年紀念日,環保聯盟等三十餘團體同時在金山,貢寮,恆春舉辦反核說明會與遊行,共計有四千多人參與,4月22~24日環保聯盟在台北市台電大樓前首次舉辦反核禁食靜坐及反核遊行,公佈500位教授反核連署名單,到立法院請願,蘭嶼青年由施努來及郭建平率領分別至內政部原委會及台電抗議,質問原會委會[為何在三月宣告將撤遷核電廠卻又再度編列第二期蘭嶼核廢料廠工程預算?],西德國會議員漢娜洛.賽柏爾也來台聲援,台灣的反核運動開始與國際反核運動接軌
這次遊行靜坐抗議示威嚇壞了台電公司及原委會官員,他們雖然於數日後宣佈[本年內不再提核四廠的興建計畫],卻不思如何在體制內積極運作取得人民實質的信賴,反而在此階段積極的計畫片面宣導核電的種種好處,開始投入了天文數字的宣傳經費,並構思如何應付(在媒體上抹黑)反核的群眾抗議與反擊(用集會遊行法使其官司纏身)反核的領導幹部
這些手段讓反核運動跳脫民間單純的保鄉護土角度,讓環保運動者了解到舊官僚制度面臨群眾運動時將使出甚麼手段,這時的社會運動者都強烈體會到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導致許多反核幹部加入了民進黨,並成了反對國民黨的最佳代言人及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