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8 20:01:54grass

蘇花古道,朝陽國家步道之遊

「蘇花古道」

蘇花古道是聯絡蘇澳與花蓮之間最早的一條官道,建造於清朝同治13年(1874)。由於發生「牡丹社事件」,日本出兵台灣,促使清廷改變改策,轉而積極進行「開山撫番」。同治13年,清廷派遣官兵同時修築北、中、南三路,通往台灣的後山(花蓮及台東)。

當時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領兵營,負責開闢北路,北起蘇澳,南至花蓮港北岸,長約二百里。短短數月即闢建完成,僅是寬約三尺,能容步卒行軍的山路而已。

北路完工後,由於沿途原住民部落的反抗,難以維繫,因此約一年多就陷於荒廢的狀態。後來官府試圖重修,但始終難以為繼。直到日據時代,曾整修這條舊路,稱為「大南澳路」;後來闢建為道路以供車輛行駛,於昭和7年(1932)完工,命名為「臨海道路」,即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

蘇花古道距今一百三十餘年,當年就已陷於荒廢,又歷經百年歲月滄桑,舊跡早已煙滅難尋。近年來,政府委託學者調查,勉強找出其中的三段舊路,整建為國家步道,既可以見證蘇花道路的開拓史,又可提供民眾做為登山休閒的用途。「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即是其中的一段

 

大南澳越嶺段全長約4公里,北端入口位於烏石鼻戰備道路約3.2K處,南口位於大南澳朝陽社區的天

 

后宮。古道呈南北縱向,地勢北高南低,因此由北往南走,多為下坡路,路程較輕鬆,若由南往北

 

走,則海拔落差幾達七百公尺,路程頗具挑戰性。今天我們是選擇由北往南走其實從大南澳越嶺段

 

開始沿途一半路程也山友都是爬坡路段,也要有相當的體力與耐力,來自其他山社山友在中途就掛起

 

吊籃享受午睡時光,,這一路我半跑半走來到天后宮是第一個抵達終點,在天后宮登山口處遇上來自萬

 

華新洲登山社山友要由南往北走,其中又幾個人看起來頗有年紀,因為這段上去高低落差大一路上都

 

是陡坡所以我勸她們放棄,因j為是下午!~2點氣溫最熱時刻,.

  
 

鳥瞰東澳灣
 
鳥瞰東澳灣





 

朝陽國家布步道
景觀台

南澳海灣浴場

 

朝陽國家步道(龜山景觀台)
鳥瞰烏石鼻岬角



東澳車站
 
 

朝陽國家步道登山口

 

 

[朝陽國家步道]

 

 

 

登山口這裡有詳細的步道導覽圖。朝陽國家步道主線全長2.2公里,路程約60至90分鐘可走完。中途另有一條支線下山。因此朝陽國家步道共有三個登山口。漁港附近的這個登山口是正式的入口,入口處有一座國家步道的景觀標誌。

 

從登山口出發,一開始是枕木鋪成的步道,踏踩舒適。不久,枕木變為棧道木梯,曲折向上,約十分鐘,抵達第一座觀景台。在這裡可俯瞰朝陽漁港及烏石鼻岬角。再往上走,一小段棧道陡上後,坡度變緩,又變為枕木步道,接著便來到第二處觀景台,乃是明媚的港灣岬角風光。

 

 

之後,變為泥土路,間雜著木板工法的土階。路愈平緩,林間清風徐吹,捎來涼意,擺脫了方才上坡路的悶熱。走於樹林間,不時可穿過林間縫隙,瞥見那碧波無際的太平洋。這正是朝陽國家步道迷人之處,步道位於山海之交,烏石鼻岬角構成的海灣弧線,交織出明媚的山海美景。

 

又約十分鐘,抵達十字叉路口。右岔路為步道的支線,通往第二登山口,左岔路則通往龜山最高點的觀景台。取左行50m,約兩分鐘,抵達觀景台。這裡地勢高,位置又突出,因此視野最佳,南北向都有展望,向北可以望見烏石鼻岬角,向南則可俯瞰南澳溪出海口的海灣。附近的海灘被命名為「神祕海灘」,而內灘、外灘之間的長條帶狀湖則被稱為「定情湖」,海岸處的小丘則稱「定情山」。一百多年前的清軍曾在觀景台這附近設置砲台,因此龜山又稱「砲台山」。如今已不見任何砲台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