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3 14:26:47葛蘭特
(時評)球場如人生,精神去操控
看完世界盃四強賽,義大利以二比零,踢掉德國,取得爭二○○六年世界盃雷米金盃的資格後,我心中冒出了《紅樓夢》第五回給王熙鳳的這一句判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誤)了卿卿性命。」
我指的是德國。
德國在八強賽中,對上南美強敵阿根廷,九十分鐘的正規賽,加上三十分鐘的延長賽,兩隊踢和,結果在PK大戰中,靠著賽前蒐集情報的準確,一張小紙條送到德國門將萊曼手裡,上面寫著阿根廷四個可能會主踢的球員,他們的射門習慣──結果德國以四比二,踢走了阿根廷,不得不讓人對德國感到佩服。
或許是嚐到了這樣的甜頭,在四強賽,對上義大利,德國似乎堅守著「先求和,再於PK戰踢倒對方」的原則,整場球,只看到義大利不斷射門,而德國的射門次數,則有聊做點綴之嫌。
全世界都知道,今年這屆世界盃,論實力,德國不會是義大利的對手,若把主場優勢算進去,再加上德國的情報工夫做得詳細,一進入PK大戰,義大利勢必凶多吉少。
義大利也了解這點,因此,所有球員幾乎全場跑動,非把球兒送進對方門框不可,一直到延長賽,最後兩分鐘,仍不放棄,從他們在延長賽中,調動了三名球員,換下體力有點不濟的場上球員,就是要讓攻擊力持續不墜,可見一斑!連他們教練納比也相信,若是比賽被帶入PK戰,義大利本屆也就壽終正寢。
結果如何,就不用再多說了。
其實,站在德國的立場,原是不錯,既然我的實力不如你,不妨就堅壁清野,先求和再說。但問題是,防守乃消極之策,一旦場中十一名球員有任何一個產生鬆懈的心理,就容易給積極進攻的對手可乘之機。
這場球一百二十分鐘,打完一百一十八分鐘,剩兩分鐘,在足球場上,本是很容易拖過去的,但就是有了「還好,只剩兩分鐘」的心理,對方一想,「還好,還有兩分鐘」,這一來一往,勝負立判。所以,當義大利踢入第一球後,德國隊的心防完全潰敗,一分鐘後,義大利再下一城,勝負底定。
法國隊也是一個異數。
嚴格說,這支球隊只有一個明星球員,就是席丹,但席丹的年齡一直被人拿來做話題,他畢竟不是一九九八年那個幫法國隊以三比零幹掉巴西奪冠的那個席丹了,「他該退休了吧」、「他還能踢球嗎」……質疑聲不斷。
而法國也真是很會做「順水人情」,在小組賽中,一路跌跌撞撞,「爬」進了十六強,三比一贏西班牙;再到八強賽,遇上「天主最愛的球隊」巴西,根本沒人看好,心想「奇蹟總也該有結束的時候吧」,哪知道,席丹一個妙傳,亨利再補上一腳,就把巴西給踹掉,這一踹,也踹破了一堆專家的眼鏡。
四強賽對上葡萄牙,又是席丹,一個十二碼罰踢,讓法國隔了八年,再次嚐到冠軍賽滋味。
從未有人想過,今年的四強賽,竟是另一種「歐洲盃」,由四支歐洲球隊對決,也從沒人相信,主辦國德國,本來就是強隊,而今竟然只能爭老三……
或許應了「球是圓的」宿命,但,我寧願相信,都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在操縱著比賽。不只是足球如此,棒球場上也有「真正的比賽是從第九局開始」的說法,意味著不到最後一個打者出局,即使你領先再多,都有翻船的可能。
籃球場上,最後零點一秒壓哨球逆轉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
球場如人生,人生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就要看你如何「操控」它,德義的比賽,以及法國的竄出,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我指的是德國。
德國在八強賽中,對上南美強敵阿根廷,九十分鐘的正規賽,加上三十分鐘的延長賽,兩隊踢和,結果在PK大戰中,靠著賽前蒐集情報的準確,一張小紙條送到德國門將萊曼手裡,上面寫著阿根廷四個可能會主踢的球員,他們的射門習慣──結果德國以四比二,踢走了阿根廷,不得不讓人對德國感到佩服。
或許是嚐到了這樣的甜頭,在四強賽,對上義大利,德國似乎堅守著「先求和,再於PK戰踢倒對方」的原則,整場球,只看到義大利不斷射門,而德國的射門次數,則有聊做點綴之嫌。
全世界都知道,今年這屆世界盃,論實力,德國不會是義大利的對手,若把主場優勢算進去,再加上德國的情報工夫做得詳細,一進入PK大戰,義大利勢必凶多吉少。
義大利也了解這點,因此,所有球員幾乎全場跑動,非把球兒送進對方門框不可,一直到延長賽,最後兩分鐘,仍不放棄,從他們在延長賽中,調動了三名球員,換下體力有點不濟的場上球員,就是要讓攻擊力持續不墜,可見一斑!連他們教練納比也相信,若是比賽被帶入PK戰,義大利本屆也就壽終正寢。
結果如何,就不用再多說了。
其實,站在德國的立場,原是不錯,既然我的實力不如你,不妨就堅壁清野,先求和再說。但問題是,防守乃消極之策,一旦場中十一名球員有任何一個產生鬆懈的心理,就容易給積極進攻的對手可乘之機。
這場球一百二十分鐘,打完一百一十八分鐘,剩兩分鐘,在足球場上,本是很容易拖過去的,但就是有了「還好,只剩兩分鐘」的心理,對方一想,「還好,還有兩分鐘」,這一來一往,勝負立判。所以,當義大利踢入第一球後,德國隊的心防完全潰敗,一分鐘後,義大利再下一城,勝負底定。
法國隊也是一個異數。
嚴格說,這支球隊只有一個明星球員,就是席丹,但席丹的年齡一直被人拿來做話題,他畢竟不是一九九八年那個幫法國隊以三比零幹掉巴西奪冠的那個席丹了,「他該退休了吧」、「他還能踢球嗎」……質疑聲不斷。
而法國也真是很會做「順水人情」,在小組賽中,一路跌跌撞撞,「爬」進了十六強,三比一贏西班牙;再到八強賽,遇上「天主最愛的球隊」巴西,根本沒人看好,心想「奇蹟總也該有結束的時候吧」,哪知道,席丹一個妙傳,亨利再補上一腳,就把巴西給踹掉,這一踹,也踹破了一堆專家的眼鏡。
四強賽對上葡萄牙,又是席丹,一個十二碼罰踢,讓法國隔了八年,再次嚐到冠軍賽滋味。
從未有人想過,今年的四強賽,竟是另一種「歐洲盃」,由四支歐洲球隊對決,也從沒人相信,主辦國德國,本來就是強隊,而今竟然只能爭老三……
或許應了「球是圓的」宿命,但,我寧願相信,都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在操縱著比賽。不只是足球如此,棒球場上也有「真正的比賽是從第九局開始」的說法,意味著不到最後一個打者出局,即使你領先再多,都有翻船的可能。
籃球場上,最後零點一秒壓哨球逆轉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
球場如人生,人生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就要看你如何「操控」它,德義的比賽,以及法國的竄出,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