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19 17:05:40葛蘭特

〈時評〉台灣要做哪一種運動大國?

 南韓和日本雙雙打進了十六強,南韓且更進一步,雖然有點可能靠裁判幫忙的瑕疵,但也是事實的踢進了八強,國內不少球迷就聯想起了陳水扁總統曾信誓旦旦的宣告今年是「足球年」。

 說來可憐,做為總統,說話可是比任何人都來得輕鬆,所謂「上面一句話,下面跑到掛」,但我相信,即使當初陳總統因為舉辦亞洲盃女足賽,興致一來,脫口說出「足球年」這句話的同時,心裡對「足球」這玩意兒恐怕所知有限。

 然而,這也不表示,國內就該放棄成為運動大國的機會,只不過,這中間該思考的重點是:我們能夠成為什麼樣的運動大國?

 台灣有沒有可能成為足球大國?有沒有多幾座夠大的場地讓大家來玩是很重要的?

 其實一座四百公尺的操場內緣就是一個足球場,一般大專院校的標準操場就該有這樣大的場地,理論上,國內有多少所大學,就至少有多少座這樣的操場,但事實上,是否每所「大學」都有這樣的操場,大家心裡有數。其次,有了這樣的操場,那中間的草地,會拿來踢足球的機會又有多少?有心人要自己調查並不難,只要走一趟以台大為中心的附近幾所大學看看,答案便出來了。

 再者,受美式文化影響之大,老美不愛踢足球,大家平日也就不流行,想靠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就來刺激國內的足球風氣,難度頗高。台灣地狹人稠,照理說,最適合發展的,還是場地比較好找的籃球,以及本就擁有傳統的棒球(大部分學校的操場也多會留給棒球或壘球)。

 個人覺得,國內的籃球風氣夠,甚至比加拿大盛,在溫哥華,即使假日開放,室外球場仍常常是小貓兩三隻,室內球場聚集的反而多是事業有成的中老年人,出得起場地費每星期定期運動健身,但加拿大的籃球卻是拿得出去的,兩千年雪梨奧運,在納許(現為NBA達拉斯小牛隊的明星控球後衛。)帶領下,加拿大國家隊的成績不俗,為何台灣的籃球卻仍打不出亞洲?

 最基本原因,恐怕還是在國內運動人士在選訓籃球人才的方式上出了問題,這很難三言兩語講得清楚,也不是本文的重點。但誠懇建議國內相關單位,能藉著這次足球瘋的機會,徹底思考檢視國內未來的運動方向。

 我不敢、也沒資格「唱衰」足球。要發展足球,最好在世界盃之後的短時間內,想辦法邀請到冠軍隊來台灣訪問,並說服他們與台灣聯隊做一場教學賽,同時邀中小學體育主管或教師觀摩,一方面製造票房,二方面有號召力,在冠軍隊走後,好好開個研討會,共商發展大計,才有成功機會。而且只會有這一次機會了,因為這一屆世界盃在我們的鄰國舉辦,且中國隊初次打入世界盃,才能帶起國內的熱潮,若是往後幾屆移回歐美或非洲去比賽,再要來製造這樣的熱潮,就很難了。

 請冠軍隊是不是要錢?

 當然要,但是,能夠高倡「戒急用忍」,一點都不在乎那麼大的市場,台灣憑的不就是花不完的錢嗎?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