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9 11:58:47葛蕾絲

〔勇士們〕---戰爭中人的無奈

我一向不喜歡看戰爭片,即使有很好的評價,像是史蒂芬史匹柏的[搶救雷恩大兵],甚至有朋友把片子放在我家,
我至今都沒有看完,主要是覺得戰場上的血肉橫飛,讓我永遠看不清楚主角,
也不知道敵人是誰,最後只知道誰輸誰贏,更白痴的是看到中間還會問旁邊的人,”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好人v.s敵人”,”勝利v.s戰敗”,就是我看戰爭片的邏輯,可說完全沒有看戰爭片的慧根,可是這些<二分法>的元素,卻在我看梅爾吉勃遜的”勇士們”時,被撤底瓦解.

它的故事是敘述:
1965年在越戰中,第一場美軍與越共最慘烈的戰役。四百名美國大兵,第一次利用美國首創的直昇機空中機動任務,空降至德浪河谷的敵軍陣營之中,發現他們被2000名敵軍包圍,第七騎兵隊第一營營長穆哈爾(梅爾吉勃遜飾)帶領著他的弟兄面對這場充滿劣勢的戰爭,在那裡,他們以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個月堅守陣營,只為了堅持到最後一刻、最後一人、最後一顆子彈,而穆哈爾堅信在這次戰役中,他誓言是第一個踏上敵陣,也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

戰爭的場面當然是這部影片當中很重要的因素,但在踏上戰場前的情緒舖陳,更令人動容,有的人才新婚,有的人才當爸爸,有的人有熱鬧的一大家子,有的人是親蜜的小兩口,就像每個平凡的家庭,只不過他們要被戰爭的任務抽離自己的生活.踏上征戰的前一夜,這群勇士和家人道別,不捨的場面一個接一個,一方面穿插戰機螺旋槳蓄勢待發,戰事已緊的對比場景,時間的逼迫,催促著這些軍人,快快要戰場....

戰爭的殘忍,除了”死別”之外,”生離”更是一種痛苦的牽掛

上了戰場,廝殺慘烈的場景,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和戰爭場景幾乎相同篇幅的,是這群軍眷的等待心情,每次戰役陣亡的人,都會由國防部派送訊息通知家人,每天面對一封又一封的通知信,軍營中的家屬,只能暗自祈不是送給自己,然後導演就像放催淚彈一樣,特寫一個又一個接到通知的傷心家人,前幾分鐘我們還熟悉的主角,下分鐘就陣亡,看到這裡,電影院中還真就傳出了啜泣的聲音......

 更特別的是,”勇士們”也用了篇幅,描述了敵軍的情形,我只記得每次看影集或是電影,”越共”的形象永遠都是戴著圓形帽簷的軍帽,永遠被遮住而模糊的面容,永遠鬼鬼祟祟出没在叢林樹間....但是”勇士們”的導演,這次給了”敵軍”清楚的輪廓,原來,他們面對戰爭,也是同樣的無奈,也是同樣的只能面對自己的任務義無反顧,更有一個看來文弱的小兵,他在日記裡夾了女友的照片,在每次吃緊的戰事中間,偷空記下自己的心情,當這本日記隨著他的陣亡遺落在戰場上時,被梅爾吉勃遜撿到,他把日記寄給了那個越南女孩,”她”是不是敵軍的親人不重要,因為只有同樣身為戰士,才能了解這種牽掛吧!

 這場戰役,美軍獲勝,但戰爭中,求的是勝利,沒有人是有什麼深仇大恨,非得殺了對方不可?.....不過都只是戰爭任務的執行者罷了!勝利的喜悅,不過是慶幸自己平安的活了下來,梅爾吉勃遜站在陣亡將士紀念碑前,密密麻麻陣亡者的姓名,都是一批批灑在戰場上的熱血和白骨

 末尾,這場戰役越軍的主將,來到屍體橫陳的戰場,拿起樹梢上的美軍留下來宣示勝利的小旗子,他幽幽的說:”美軍以為自己勝利,其實,戰爭中沒有人會勝利......”我們從歷史,從文獻,甚至從電影,讀到戰爭的殘酷,然而這部”勇士們”,我們卻也從人性,讀到了戰爭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