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04 17:13:00葛蕾絲

求得沉澱心

"張三,你的車禍死幾人?無人傷亡?算了,放後面。"
"李四,你的兇殺案死幾人?5人,好,新聞放前面。"
"王二,火災的放頭條,火讓它燒久一點!"
"李大,為什麼別台有家屬哭泣的畫面,你怎麼沒有?"

這樣的對話,時常充斥在新聞部的辦公室裡,在新聞界工作久了,人命與數字混而一談,很難有時間去思索生命的可貴與價值。回想自己最初當記者時的心願,只是想單純想探求所謂的事實真相,但是,“真相“又是什麼?太多的人事物紛爭,在現代複雜的環境中,只留下不同解讀的空間,媒體所謂的平衡報導,永遠落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若想從電視媒體了解台灣,只會認為台灣社會是一個充滿謾罵,暴力與紛爭的地方,吊詭的是,當你關上電視出門走走,社會現象並不如媒體所呈現的,這是身為傳播者的悲哀,訊息的認定,取決於收視率的高低,觀眾被動的只能接受被篩選過後的新聞,事實真相,永遠埋沒在一堆口水中。

當我可以有選擇權而又能在媒體繼續發聲時,深覺得不用隨波逐流,是一件多麼多麼幸運的事,這是在大愛台工作最大的感想。


我在“大愛新聞雜誌“報導的第一集內容是“泰國龍,加油!“,敘述一位罹患白血球症的泰籍勞工阿龍,因為雇主不忍心放棄他的生命,便陪著他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其間為了籌措醫藥費,不但阿龍的雇主出錢出力,阿龍妻子的工廠也發動募款,大家齊心響應。手術順利完成後,阿龍返回泰國休養,慈濟泰國分會的人也接手後續的關懷,阿龍不但回到睽違三年魂牽夢繫的家鄉,也和鍾愛的小女兒相聚,一路上眾人的祝福與關懷,完成了這項使命。每一條寶貴的生命,本該如此受到珍惜和重視,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主流媒體之外,若能多有這樣的報導空間,來發揚人性的光輝,是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

常有熱情而又對傳播界充滿嚮往的學弟妹,會問這樣的問題:『當一個傳播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撇開技術面的問題,我總是會告訴他們,你認為做人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傳播人就應該具備且必需更謹慎地遵遁這些標準,該與受訪者保持的約定與尊重,該對報導內容的認真與負責,都只是最基本的規範,很多人會做讓人噴淚的感人報導,很多人會做挑動人視覺神經的新聞,但在受訪者眼淚的背後,在聳動的話題之後,報導的動機,似乎才是傳播人最該思索的分際。在第二屆卓越新聞獎的得獎作品「戰爭的代價」,我們使用的戰爭新聞畫面,和所有媒體的來源都是相同,但是在砲火肆虐的同時,有多少人思索過,美伊戰爭和“我“本身,有什麼關連?記得當時的媒體每天都在報導美軍進攻的進度:烈焰衝天的畫面,戰機的呼嘯以及無辜百姓的哀嚎,這些都是電視製作中,最好炒作的元素,但當仗打完了,勝負分出,人類在這場戰役之後,究竟學到了什麼教訓?恐怕留下了許多的問號。因此,當大愛電視台有空間可以闡述理念時,透過“戰爭的代價“,我們以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更以傳播者的立場,來看待美伊戰爭所應有的省思。(附註)

因為參與“大愛新聞雜誌“的製作,我們見證了慈濟在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的腳步,曾經走訪馬來西亞五家靜思書軒,發覺每一間書店,在不同地點中產生的奇特因緣,也到過沙巴的深山部落,探訪原住民巫醫文化和慈濟義診的有趣對照,更在許多資深慈濟人的欽羨下,參加好幾次的大陸賑災,慈濟人結的好緣讓我們在採訪的過程,留下許多深刻的印象,放下攝影機和麥克風,我們和語言不通的沙巴小男孩,結成好朋友,我們在大陸偏僻的小鄉村,幫助二個姐妹順利上學,當安徽賑災的報導“淮河人家 霍邱精神“的節目播出後,接到在台灣居住幾十年的霍邱人,來電訴說自己思鄉的情感,當“志工年代“播出之後,有觀眾因此投入志工的行列,而“戰爭的代價“,更有學校的老師表示希望能將節目內容當成教學的題材……
很多的迴響,原不在製作節目的意料中,但傳遞良善的訊息,所能獲得的人際間美好的互動,讓我們在每一次的採訪任務結束後,都有著滿滿的感動與成就。

得到“卓越新聞獎“,的確是一項很大的肯定,原本這篇要寫的是得獎的感言,但是很多的感觸,來自於大愛電視台所創造的清流,讓我們得以有空間報導主流媒體之外的觀點。在傳播界,依然有很多有熱情,有理想的伙伴在新聞戰場上堅守自己的崗位,但自己比別人多一點的幸運,可以沉澱觀感,以誠摯的心情,報導美好的、值得人深思的題材。當我還是一個傳播系的大學生,老師曾推薦一本書「套出真相」,當中有一個著名的資深記者說:『如果可以訪問任何對象,我會鼓起勇氣問上帝:「為什麼你創造了全世界,卻也讓飢荒、貧窮同時存在?」 』那時,深深對這位記者的勇氣與智慧所折服,也對於當一個記者,有無限的憧憬,而今對我而言,能夠報導存在於世界上任何值得關懷與瞭解的對象,我都會珍惜當個採訪者的角色,也深以這個角色為榮。


附註:
1.”卓越新聞獎“是金鐘獎取消最佳新聞採訪獎後,國內新聞媒體報導的評斷中,具有指標意義的獎項。

2.第二屆卓越新聞獎電視專題報導獎“戰爭的代價“入圍理由:戰爭是人類的鬥爭,武器的競爭,人鬥武競會產生殺傷,會產生破壞,混亂。戰爭殺傷了這一代,也殺傷了下一代,破壞了資源,也破壞了生態,混亂了戰場內的區域,也混亂了戰場外的地球,戰爭的代價,清楚說明戰爭帶給人類的浩勢與地球的毀滅。而其代價的負擔者,不是戰爭的雙方當事人,卻是地球上的全人類﹣﹣生命、資源、生態。本報導主題明確,說理明白,切入明快。在地球村的概念逐漸形成共識的今天,本專題勸人拋棄隔岸觀火的心態,而抱星火燎原之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