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7 03:10:11心靈的導遊

聯合晚報 - 分洪思慮不周 怎會沒有責任

【記者黃福其/特稿】

員山子分洪道昨天發生記者不幸罹難事件,政院表達遺憾,但不肯言明是否有道義責任,經濟部聲稱不幸事件無關員山子分洪,但細究整個過程,可說很多因素有以致之,其中行政單位及相關人員防災分洪及示警是否依情況所需及時執行,其慮思不周確實應該誠懇檢討。

台視記者平宗正不幸罹難,不談游揆至今不願對此表達是否至少該負道義責任,光從經濟部、水利署聲稱不幸事件與員山子分洪無關,就令人深刻感受官員先勇於卸責的態度。試問,現場真能清楚分別哪股是洪水,哪股不是洪水 即使官員英明到可以明辨洪水,但若員山子提早分洪,是否會減少山洪爆發機會呢,就此以觀,官方真無責任

這次雙眼颱納坦來襲,氣象單位事先超大豪雨特報,水利署早該及早因應,二度提前啟用員山子分洪道,幾乎勢不可免。既然如此,何不提前一天啟用,非得等到昨天颱風來襲,才要緊急破堤這是其一。其次,若水利署認為應視洪水狀況再行破堤,不必提前一天先行破堤,以減少工程損失,昨天的破堤時間,又是如何決定 是視游揆何時趕到現場,抑或視當地洪水情形

若是視當地洪水情形決定破堤時間,何以瑞芳鎮長顏世雄9時許發現洪水已逾警戒線,就透過立委要求趕緊破堤分洪,水利署非得等到10時20分才動手破堤 是否當時水利署已得知原訂10時40分到場的游揆,中途已因落石折返台北,在游揆已無法到場作「視察秀」,水利署才趕緊動手破堤

再者,行政院新聞局上午9時許發簡訊,通知媒體到場採訪,但游揆後來取消行程,記者仍在現場等候,到了11時前憾事發生,新聞局是否如同預先通知游揆要到場般,也在憾事發生先通知現場記者撤離,亦該檢討。若政院處理此事「顧前不顧後」,更凸顯官員只知為長官上妝,忘卻基層媒體在天災所冒的風險。

【2004/10/26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