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0 06:21:00文雅

世說新語講義

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名士不重實務而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甚盛,所以記述名入軼事的「志人小說」也很流行。志人小說多採集編撰過去以及當時文人名士的言 談、風尚、軼閒和遺事,以反映各類人物的風貌。較早期的作品有邯鄲淳的《笑林》、裴啟的《語林》、南朝宋代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梁代沈約的《俗說》等。 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則是志人小說中的代表作。

《世說新語》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每門收若干則名人軼事,全書共一千多則故事。每則文字多寡不同,大抵以簡短雋永為主,長的數行而盡,短的更只有二三十字,但均甚有可觀。

《世說新語》所寫的雖然只是生活的片段,但其文學價值則更高於志怪小說。其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各點﹕

1. 記述東漢末年至兩晉時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2.善於把人物的語言和情態結合

3.善於用各種修辭技巧,如比喻、對比等

管寧割席(德行11):
賞析:這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映襯筆法,用管寧和和華歆之間的相互對照,看出他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看出了華歆不僅對金子動心,而且還羨慕高官利祿,管寧不 但不動心,而且因此和華歆吵了一架。從這篇就可以看出當時文人的風氣,大多是以有官職為目標,建安七子每個幾乎都有在曹魏下做事。管寧便不屑與他們為伍, 在這篇文章中,就做了清楚的描寫,也對一些當時不願出仕的文人的風骨,有了更深的了解。

心得:我們無論在學習或工作上,都要專心一致;如果一起學習或工作的朋友不是這樣的話,不但沒有辦法互相琢磨,互相協助,反而會影響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成效;這樣的朋友,真是不交也罷。你認為呢?而且華歆不是一個懂進退的人,管寧自然不會想去理一個心中充滿功名利祿的人,這在【三國誌】之中就有論證。管寧一生多次蒙曹家徵召,他都抵死不受,自然就 會有人說他因為沒有真才實學,所以才不敢出山。(流言真的很恐怖)從這個故事是就可以看出,從生活上的一些小細節,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像是現在好好 去觀察一個人的生活習慣,自然就可以知道他平時是個怎麼樣的人,從小處著眼,自然就可以見微知著。
其實在一起的朋友好或壞,就可以影響自己非常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很好的解釋。交一個知心且幫助你的朋友,遠比什麼金山銀山重要,人是不能一輩 子孤獨的。像我來說,我雖然不是一個好學生,也不能在課業上有什麼幫助,但我絕不會贊成自己的朋友去做壞事,因為我不想讓大家跟我一樣,沒人愛沒人理的壞 小孩。如果朋友發生了什麼事,我也一定挺他到底,不論發生什麼事。所以,我敢拍著胸脯說:「我可以是一個好朋友」。
像因為交了壞朋友而使自已走入歧途的我也看過很多,像是社會新聞上常常出現的那些人,有些就是父母不管他,在外面交了壞朋友,染上壞習慣,到最後去少年隊 報到。這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也不只是在電視上才看的到,或許就在你身邊也說不一定。所以說,我們不只要選一個好的朋友,也要成為一個能幫助朋友的 人。「友直、友諒,友多聞」就是一個典範,另外;誠信待人,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此外,絕不可當朋友的應聲蟲,這對大家不但沒有好處,也會讓朋友愈來愈討厭你,同樣的;要好好判斷那些人是真心朋友,那些人只是酒肉之交。

王子猷訪友(任誕47):
賞析: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這所謂「興」也是「興會」的意思。就在大雪紛飛,睡飽之餘,開戶對雪,飲酒賦詩,感物之餘想起戴逵好友,興沖沖 去拜訪;然而一旦船行又過了一夜,時空變改,也許無雪、無酒,人亦疲倦,這時「興會」不再─那種/自然/人事/情感相配合下的情境早已消靡無蹤,如此,又 何必見戴安道呢?
心得:東晉士人王子猷居於山陰(今紹興)。有一夜,大雪初霽,月色清朗,他就坐了一只小船到剡溪去訪朋友戴安道。將到戴家門口的時候,他竟忽然叫回船。從 人不解,問:“為何不去見戴?”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原來,“訪戴”只是一個借口,在月光裡沐浴倒是子猷的真實目的。顯然,這是一個 無法讓他人知曉的朦朧的心願,它並不是人人都能深諳其味的。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對心裡的一些美好的感受是不能夠隨便說出口的,一說就給就沒了。雖然戴奎 被子猷當成了借口,但我想即使戴安道知道了也不會介意,甚至還會大加賞嘆,因為作為一代雕塑大家的戴安道不可能不是性情中人。

戴安道:即戴逵。晉書卷九四隱逸戴逵傳:「戴逵字安道,譙國人也。少博學,好談論,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其餘巧藝靡不畢綜。總角時,以雞卵汁溲白瓦屑 作鄭玄碑,又為文而自鐫之,詞麗器妙,時人莫不驚嘆。性不樂當世,常以琴書自娛。師事術士范宣於豫章,宣異之,以兄女妻焉。太宰、武陵王晞聞其善鼓琴,使 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聞命欣然,擁琴而往。逵後徙居會稽之剡縣。性高潔,常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 道。……孝武帝時,以散騎常侍、國子博士累徵,辭父疾不就。郡縣敦逼不已,乃逃於吳。吳國內史王珣有別館在武丘山,逵潛詣之,與珣遊處積旬。會稽內史謝玄 慮逵遠遁不反,乃上疏曰:『伏見譙國戴逵希心俗表,不嬰世務,棲遲衡門,與琴書為友。雖策命屢加,幽操不回,超然絕跡,自求其志。且年垂耳順,常抱羸疾, 時或失適,轉至委篤。今王命未回,將離風霜之患。陛下既已愛而器之,亦宜使其身名並存,請絕其召命。』疏奏,帝許之,逵復還剡。後王珣為尚書僕射,上疏復 請徵為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徵之,復不至。太元二十年,皇太子始出東宮,太子太傅會稽王道子、少傅王雅、詹事王珣又上疏曰:『逵執操貞厲,含味獨遊,年 在耆老,清風彌劭。東宮虛德,式延事外,宜加旌命,以參僚侍。逵既重幽居之操,必以難進為美,宜下所在備禮發遣。』會病卒。」

訪戴溪 : 晉代王子猷居山陰, 雪夜念及在剡溪的好友戴逵,立即乘船去拜訪.見<<世說新語 . 任誕>>.後以訪戴溪用作訪友的典故.

“山陰乘興”又稱為“山陰夜雪”,它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任誕》,說的是王徽之雪夜訪友的故事。後世用“山陰乘興”或“山陰夜雪”比喻訪友。

乘興而行Confucius2000特約撰稿人 恭几
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 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子,王獻之兄)
讀《世說新語》,每至此,不禁拍案叫絕,魏晉人往往有如此佳作。今日藝術門類,有所謂“行為藝術”者,王徽之此行堪為行為藝術上品。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時代,玄學、清談成為一种時尚,雖然這种時尚是建立在為數不多的几個士族大家族的窮奢极欲的生活的基礎之上的,雖然它也是建 立在黑暗的政治迫害的基礎之上的。所謂“玄”、所謂“清”,就是越超离現實、越不著邊際越好。荒誕、放達、狂妄等等如此這般的行徑,足以讓人忘卻生命的郁 悶。
人是情緒的、情感的存在。小時候看連環畫,講述成語“人琴俱亡”的故事,雖不知王徽之、王獻之何許人,而人琴俱亡的凄然長嘆,居然也能讓一個小孩子感受到 生命底層的悲涼的情感的衝撞。而“玄”、“遠”、荒誕、放達、狂妄,卻正是种种扭曲的情感的釋放。“名教出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即自 然”,諸般名目,無論“名教”,無論“自然”,終不能脫离情感的範疇。曾听蒙培元先生教誨: “人說庄子無情,我看庄子是情感最丰富的一個人。”當情感成為裝飾、成為工具時,某种真情往往以扭曲的、怪异的姿態呼喚真實的存在。庄子如此,李贄如此, 玄學家們也是如此。

夜雪杳然,不小心惊醒酣眠的人,由彷徨,而吟詠,而雪夜訪友,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無關乎見沒有見到朋友,不失為人生情趣的愜意的表達,如流水,如風,傳遞著存在的消息。現代人無如許非分之想?

世說新語<任誕>選
(一)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二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 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 然已醉矣。
(三)   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
(四)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五)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
(六)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七)    有人譏周僕射:「與親友言戲,穢雜無檢節。」周曰:「吾若萬里長江,何能不千里一曲。」
(八)   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
(九)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十)    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輸,債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陳郡袁耽,俊邁多能。宣武欲求救於耽,耽時居艱,恐致疑,試以告焉。應聲便許,略無 嫌吝。遂變服懷布帽隨溫去,與債主戲。躭素有蓺名,債主就局曰:「汝故當不辦作袁彥道邪?」遂共戲。十萬一擲,直上百萬數。投馬絕叫,傍若無人,探布帽擲 對人曰:「汝竟識袁彥道不?」
(十一)   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十二)    羅友作荊州從事,桓宣武為王車騎集別。友進坐良久,辭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故冒求前耳。無事可咨。今已飽,不復須駐。」了無慚色。
(十三)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牀,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十四)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王子猷不拘泥形式,表現純真和率性,既隨興也隨喜,如此無掛礙真痛快啊!
尋西山隱者不遇         邱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裏。扣關無僮僕,窺室惟案幾。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俛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裏。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西山高高的山頂上,有一間遠離塵囂的茅屋。一天,我爬了大約三十里的山路去探訪。到了那兒,我輕輕地敲了幾下柴門,竟沒有僮僕來應門。從窗外往裡面張望, 只見屋裡簡單地擺了幾張桌椅和茶几,一個人影也沒有。我想這個隱士如果不是駕了柴車出遊,便是到秋江的水邊垂釣去了。就這樣陰錯陽差的,我老遠跑來,竟不 得相見。只好懷著無限仰慕的情感,空自徘徊在他門前。由於剛下過雨,這裡到處呈現著一片綠油油的草色。習習的晚風,更送來了陣陣的松濤聲,不停的在窗子裡 迴響。來到這幽靜美好的環境,很契合我的心意。它已足夠滌洗我的耳目,開闊我的心胸。雖然沒能享受到賓主談笑的歡樂,但卻深深地領悟了一種清淨的理趣。因 此,當我盡興後便走下山去,又何必非要等到隱士這個人呢?
題解
這是一首描寫隱逸高趣的詩。作者上山尋訪隱者不遇,但幽絕的景色,使他領悟了清淨無為的理趣,從而心中充滿了寧靜的喜悅。詩從訪人變成問景,由失望變成滿 足,由景仰隱者變成自己領略隱者的情趣和生活。末二句化用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乘興而行,盡興而返﹂的典故,很有情味。 注釋3叩關:敲門。9盡興:語出︽世說新語任誕︾典故:王子猷大雪夜乘船訪戴安道,行經一夜才到達。到了門口,不進去又回來。人問其故,他說:﹁吾本乘興 而行,盡興而返,何必見戴?    ﹂


〈世說新語〉相關成語名言輯要
(一)漸至佳境(排調):逐漸進至美好的境界。亦作「漸入佳境」。
原文 顧長康噉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二)坦腹東床(雅量): 當女婿。亦可用於指女婿,例如「東床嬌婿」。
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三)入幕之賓(雅量) :指參與機要或充當幕僚的人。亦比喻關係親近。
原文 桓宣武與郗超議芟夷朝臣,條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謝安、王坦之入,擲疏示之.郗猶在帳內,謝都無言,王直擲還,云:多!宣武取筆欲除,郗不覺竊從帳中與宣武言.謝含笑曰:「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四)未免有情 (言語)
原文 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顇,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五)令人絕倒(賞譽):形容言論或行為令人叫絕稱好而前仆後仰。
原文 1.王平子邁世有儁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歎息絕倒。
2.王敦為大將軍,鎮豫章。衛玠避亂,從洛投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于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阿平若在,當復絕倒。」
(六)登龍門(德行):比喻考試及第或由微賤變為顯貴。
原文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七)阿堵物(規箴):借指「錢」。似「孔方兄」。
原文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遶牀,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八)捉刀(容止):引申義為替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稱「捉刀」。
原文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牀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九)會心不遠(言語):比喻就近得到領悟。
原文 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閒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十)何可一日無此君 (任誕)
原文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十一)盲人瞎馬(排調):比喻極為危險。
咄咄逼人(排調):指盛氣凌人,使人驚懼。
原文 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旐。」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 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十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言語):人在幼年時聰敏捷,表現優良,長大之後未必能有所成就。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儁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 「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十三)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言語):多用於感傷人生的變化。
原文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
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十四)難兄難弟(德行):用以稱人兄弟才學品德均佳。後亦用以諷稱兩人為差不多的貨色,有貶斥的意味。
原文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十五)割席分坐(德行):比喻和朋友絕交。
原文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裏,兩不失雍熙之軌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十六)管中窺豹 (方正):比喻所見狹小,未得全貌。
原文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
門生輩輕其小兒,迺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瞋
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十七)吳牛喘月(言語):比喻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或形容天氣酷熱。。
原文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疎,奮有難色。帝笑之。奮荅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十八)蒲柳之姿 (言語):比喻身體衰弱。
原文 顧悅與簡文同年,而髮蚤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十九)望梅止渴(假譎):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二十)枕流漱石 (排調):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
原文 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
以漱石,欲礪其齒。」

(二十一)鶴立雞群(容止):比喻人的才能超群出眾,不同凡俗。
原文 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羣。」答曰:「君未見其父耳!」

(二十二)楚囚相對(言語):比喻陷於困境時如囚犯相對哭泣,無計可施。
愀然變色(言語): 臉色驟變的樣子。
原文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歎 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 然變色曰:「當共勠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二十三)身無長物(德行):比喻節儉或貧困。
原文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二十四)窮猿奔林(言語):比喻人在困窘的境況,急於尋找安身的地方。
原文 李弘度常歎不被遇。殷揚州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里不?」李荅曰:「北門之歎,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剡縣。


上一篇:霜冷長河

下一篇:離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