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06:23:46陳老師

進名校關鍵:超高分、有潛力、最好的!



官司揭學子要進哈佛 須過5關

記者唐嘉麗/波士頓報導 2018年10月30日
哈佛大學不為人知的招生詳細審核過程在官司中被迫曝光。圖為近日至校園參觀的高中生在總圖書館前聽哈佛學生做介紹。(記者唐嘉麗/攝影)

哈佛大學招生官司案進入最後一周庭審。專家預言,不論波士頓聯邦法官的判決,此案必將上訴至最高法院;不論輸贏,這場官司已揭露從未曝光的哈佛大學招生內部作業過程和核分標準。

據哈佛學生校報Crimson整理,哈佛入學部門在錄取學生的過程中有招攬、面談、審核資料、小組投票、決定等五步驟。

●每年購買逾10萬份資料篩選

哈佛每年向大學委員會和ACT公司購買超過10萬份學生SAT和ACT成績單和聯絡資料;有些優秀的學生早在上高一時,就可能收到哈佛大學寄發的學校介紹信息。招生人員每年到全美逾百城市,租下酒店等場地舉辦招生會議,介紹學校和申請程序。

哈佛招攬對象常針對低收入、少數族裔,和人口較少的偏遠地區學生。招生人員用電話或電郵聯絡學生,也邀他們到校住學生宿舍一晚,體驗哈佛生活。

●優秀運動員大大加分

招攬優秀體育運動員至哈佛校隊也是招生工作之一;在法庭上公布的文件中顯示,優秀運動員在哈佛招生中大大加分。在學業成績與一般申請同分的狀況下,運動員被哈佛錄取的機率遠遠高過非運動員。

第二階段是校友面談;每年約有1.5萬名哈佛校友負責這項工作。他們事前只知道申請人的姓名、電話、電郵和上哪個高中。哈佛「面試守則」要求校友根據對話過程思考學生的「潛力」(potential)、「最大成長」(maximum growth)和「方向」(direction),以及學生的「智力」(intellectual )和「能力」(capacity),在個人、課外活動、學業、整體成就等項評1-4等級,並寫個人評語。校友面談評語標準難定,通常被校方當作參考。

在審核申請資料部分,哈佛依地理區域分派人員審閱資料。第一批審核者記錄每個申請者的國籍、種族、校友子女身分、運動員、社經背景、SAT/ACT成績,並按哈佛設定的分等標準在學業、課外、運動、個人素質、推薦信等項目打分數。

若想在學業類別被排名「1」(最高分),申請者必須是「潛在的重要學術貢獻者」、「極具潛力」、「接近完美的分數和成績」,若獲得全美或世界級的競賽認可會很有幫助。

●學術被評3級以下 錄取希望小

學術被評為「2」的學生通常有700分以上的SAT、至少有33分的ACT;若SAT成績在600-700之間、ACT得29-32分就歸類至「3」;SAT在600-650之間、ACT在26-29之間者為「4」;SAT 得500多分、ACT得25分以下者是「5」,被錄取的希望很小。

在課外活動中排名「1」的申請人,是具「全美成就或專業經驗」程度者;若是學生會主席、校報編輯、音樂會首席者是「2」的人選。

如何給「個人評分」,是哈佛官司案主要的爭議點。依哈佛文件資料,「真正優異的品格是面對生活中看似無法克服的困難時,表現出巨大的勇氣;表現領導或激勵周遭人的獨特能力;展現對他人超乎尋常的關注與同情;獲得推薦者無條件和堅定的支持」。

因為「學生公平入學」(SFFA)聲稱哈佛系統性地在個人評分上給亞裔申請人低分,使得哈佛今年在內部文件中,增加指示招生人員禁止招生人員在此評分中考慮種族因素的條文。

在「學校支持」(即推薦函)評分中,若師長寫下「從事此職以來最好的一個」,或「近幾年來最好的一個」,該申請人可在此項獲排名「1」;若是「所碰過最好的之一」、「今年最好的」,則獲「2」的排名。

多數申請人的資料有兩人審閱;第二個審核者通常在內部的資料庫中核實學生的申請材料。若是有需要,會請哈佛教授審核有關學術研究或藝術成果。

在審閱和排名後,得分最高的申請者資料會經兩個招生委員會複審。通常,獲得1和2排名的申請人可獲得委員會審核。第一名審閱員可根據情況,把獲得3+排名者送進委員會,但淘汰掉3及以下排名。

第一個委員會有五至八人,由招生部主管和職員、教授、關注各地域申請者的代表組成;委員會複查時的討論可能很漫長,他們對每個申請案件投票,並推薦給第二個較大的招生委員會。兩個委員會的大多數人必須對申請人投認可票,該學生才會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