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11:36:45古皮之紅龜粿

【走動式工作坊,霧台小米記憶】活動筆記

【走動式工作坊,霧台小米記憶】

 

七月十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間,我參加了場過去無法踏進的文化場域,而是在部落守門人及文化推動者精心設計的「原住民族小米文化傳統知識調查研究與社會推廣計畫」之項目「霧台區域小米文化走動式工作坊」。

-

深活共構團隊的阿哲與子雯聯繫好獵寮民宿的kayngu杜花枝及91歲的母親杜含笑,準備好一人四支月桃葉鞘,「提早泡水的葉鞘稍微捲起來,用手指這樣弄平,這樣放在一起。」上下縱橫交錯的起步編織看似輕易,帶有太多橫紋及不平均寬窄的月桃葉鞘是門外漢難以理解的結構關係,kayngu的食指與大拇指掌握著這只lalabace(方形,綁在腰間,男子糧食包),交錯之外還需要轉身織錯,讓一個放入abay的小錦囊裡有祖上的溫情,因為lalabace是在豐收祭時由長輩製作給學齡前的家族長男童的給予禮,長女童給予lalalake(長杵型如娃娃,女子糧食包),因每回製作有限,所以技法時常在少數人印象中,此次計畫讓「小米力」發揮效應,從製作中理解民族風俗中特殊技藝的傳承,更希望能讓文化愛好者認識「文化回應Culturally Responsive」中的對話及尊重。

-

▓我在這場走動過程中,認識的10 point

1、    神山部落的kayngu杜含笑種有15個小米品種。

2、    即便在這裡的小米有70幾種之多,但是主要只用2種,就像白米與小米的差別。

3、    不是所有的小米都能做abay(阿拜,米糰,一定是糰,不是粽),像「DO來」可以做阿拜與稀飯。

4、    「嚕嚕BON」這種小米,尾端有分岔,意思是「偶蹄」,就像動物的腳蹄一樣,這做可以做小米糕。

5、    5支腳的小米稱為「茲巴拉巴攏」(中間有許多彈舌音),這是做頭飾花環的小米。

6、    有一種儀式稱為「巴波芭莉」意思今年豐收而大家一起將收穫帶回家,這是在收穫祭前的儀式,大家就將獲得的小米釀製小米酒。

7、    因為採收很多,且將收穫分享於部落,如此才能戴上小米花環。

8、    霧臺魯凱族文物館最新特展「Pacase ki alrima ki lakainguta美麗的印記-魯凱族女性手紋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11915日,女童在刺手紋時,家族會準備小米酒與abay給藝師。

9、    小米梗是刺手紋中沾染黑鍋灰的媒介,小米梗灰也是染色劑之一。

10、                紅蝦花之家原來有小米提拉米蘇,但是我還沒吃過。

-

即便來霧台、神山多次,不是在紅蝦花之家吃飯,就是在神山愛玉吃冰,前幾回在文物館開會,這次工作坊讓我對神山霧台兩村的連結有了全然的貫通,也重新認識「獵王」在這個部落裡的傳奇身世,解說專家繼宗說「獵王有6朵百合花,總共有射獵幾隻山豬?」我說30隻!最讓人震驚的是300隻!因為數量太多,已經超越每5隻山豬1朵百合花的規範!這或許是跟著專家而收穫真切滿足的部分!

-

如果進入一個部落與村落能有文化嚮導帶著我們從語言、詞彙、習慣、宗教、生活進入,而能有脈絡建構一個樣體,而不是空中取物的知悉一二,對於「地方感」的接受也不會侷限在「他者詮釋」,為什麼我自己的族群亮點需要他者來拆解?應該讓話語權及文化量能由在地耆老青年共同研議,尤其以學術倫理著重的當代來說,你從網路不知名資料標籤一個部落(或者一個觀光勝地)的型貌其實就是一種偏見、剽竊與錯誤引用。

-

我在霧台除了寫專訪搞也希望愛上霧台。

我在這次的工作坊中認識到更多的魯凱。

我在這次的行動裡體驗真實搓揉小米糰。

我在阿拜的酸味中認識帶酸味的才好吃。

 

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

展期:111年6月15日至111年9月15日
每週三至星期日8:30至下午16:30

展覽地點: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一樓特展室

最新特展:Pacase ki alrima ki lakainguta 美麗的印記-魯凱族女性手紋展

#走動式工作坊 #霧台部落 #霧台區域小米文化走動式工作坊 #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 #深活共構 #原住民族小米文化傳統知識調查研究與社會推廣計畫 #小米文化 #小米文化文化 #地方創生 #地方學 lalabace lala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