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0 07:55:40用心辦教育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一、作者介紹:

范仲淹,字希文。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西元九九八年),卒於皇祐四年(西元一0五二年)。

范仲淹幼因父喪而家貧,其母另適朱氏,並易范仲淹名為朱說。後范仲淹知其事,乃立志奮發,離家苦讀,大中祥符七年舉進士,隨迎母歸並復其舊姓,時年二十七。

范仲淹個性耿直,因此開始時宦途並不順遂,曾三次因直言而遭放逐。而後因用兵西夏有功,累官至樞密副使,再任參知政事(副相)。於副相任內,推行新政,厲行革新。但未幾因受謠言牽累,遂去職。

范仲淹於去職後累知數州。皇祐四年卒於徐州,謚文正。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有傳。





二、作品背景:

范仲淹因謠言自副相去職,知鄧州(今河南南陽)時,其好友滕宗諒(子京)則知岳州(今湖南岳陽)。滕宗諒送來一幅岳陽樓圖,告知已將岳陽樓重新修葺,希望范仲淹能為文作記,范仲淹乃寫下此篇著名的「岳陽樓記」。

為此文時,仲淹正處於貶謫之時,故乃以景寓情,寫出對自我的期許。

 



三、修辭賞析:

本文分為五段,利用轉移詞鋒的方式,轉移文章的重點,將要說明的內容,逐漸舖陳,至最後第五段而道出整篇文章的重點。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第二段則敘述洞庭湖的景色,而設想來此者的覽物之情。第三段則轉而敘述覽物而悲者之情。第四段再轉而敘述覽物而喜者之情。

第五段為本文重點,文中敘述古代的仁人為先憂後樂,以天下為己任,故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段不但自抒抱負,並有自勉之意。

整篇文章藉由轉移詞鋒的方式,達到前後文連貫的效果。名為寫景,實則在寫出個人的抱負,並以為自勉。

 



四、作品精神:

本文在文體上為論說文,而陳述的主旨則在末段,因其時范仲淹與滕子京的處境相類,都處於謫守期間。常人處於失意時,不免懷憂喪志,而范仲淹乃以為岳陽樓作記為賓,自我勉勵為實,自勉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外亦有與滕子京互勉之意。

第五段結尾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點出本文重點。其意為志士仁人,對境遇當有更高體會,不論失意、得意時皆勿因之或悲或喜。惟應直道而行,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態度,面對生命之得失寵辱。

 



五、後人論范仲淹:

<<後山詩話>>

范文正公為岳陽樓記,用對語說時景,是以為奇。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爾」。

<<冷齋夜話>>

范文正公清嚴,而喜論兵,嘗好誦韋應物詩:「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

<<娛詩堂詩話>>

...范詩特高妙,至用雲台事,尤非隱所及。

<<宋史范仲淹傳(節錄)>>

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汎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六、結論:

范文正公以忠君之心見讒,遭致貶謫,其內心或許不能無憾,但由於仁民愛物之心,使其能超然於困境之外,乃發而為此文。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尤見其豁然大度。故此文能流傳千年,實非無因。而其襟懷,更令人動容。

 



七、參考書目:

1.古文觀止 宋文

2.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列傳第七十三范仲淹傳

3.從作文原則談作文方法,蔣建文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五年增訂三版二刷

4.台北萬象,中國歷史人物名臣評傳四,頁一四至四十

5.台北  歷代詩話論作家 頁一八八至一九一

 




附錄:

一、岳陽樓記全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催;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移,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范仲淹詩舉隅:

□釣台

漢包六合網英豪,一個冥鴻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雲台爭似釣台高。

□八月十四夜月

天意將圓夜,人心待滿時。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看君一葉舟,出沒風濤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