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的方法**國小*國中*高中**參考
一、 用字遣詞
★寫作提點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曾說:「不論所要寫的是什麼,只有一個詞語可以表現它,一個動詞可以使它生動,一個形容詞可以描繪它的性質。因此,寫作要不斷地尋求,直到發現這詞語,這動詞,這形容詞才能停止。」這段話道出了作家在寫作時對遣詞的堅持。下列名作中的佳句,都是準確、生動、鮮明地運用動詞、形容詞,並活用各種詞類,而營造出令人驚嘆的效果。請你閱讀後,將這些絕妙的字詞找出來。
(一)動詞
★「動詞」,可以營造動態與生命力。請找出下列文句中,別出心裁的「動詞」,填入( )中。 (1)即使夜色濃重的現在,也沒有競奏的蟲鳴,黑暗中,只聽得山腳下隱隱的濤聲,推開山窗,我剪了一片山光,一片海色,給你們寫了這些。(白辛,寫在山光裡) ◎動詞( ),使山光海色成為可擷取的畫面,想像力奇特。
(2)羊齒植物/沿著白色的石階/一路嚼了下去。(洛夫,金龍禪寺) ◎動詞( ),不但生動描繪出羊齒植物的外型,而且化靜態為動態,寫出羊齒植物沿階蔓延的生命力。
(3)他只能獨嚥五十個世紀乘一千萬平方公里的淒涼。(余光中,四月在古戰場) ◎動詞( ),使抽象的「淒涼」更具體可感;動詞( )連綴了時間與空間,使淒涼感恆貫穿時空。 |
(二)形容詞
★「形容詞」,可以刻劃出人物的形象,渲染情境,描繪事物的性質。下列各文句,是運用形容詞刻劃人臉部的何種器官?請將答案填入句子的( )中。 (1)林莎有一對細而彎的長( ),笑起來的時候瞇成一條半圓形的線,兩角往下垂,眼皮微微腫起,露出細細的,引逗人的光輝。(丁玲,在醫院中) (2)他大笑或暴怒的時候,兩道濃黑的( )占了指揮的地位,指揮那雙勇猛的大眼,倔強翹起的( )和放肆向前的牙齒。(草明,陳念慈) (3)她的( )又黑又長,宛如描出來一般,當她垂下眼睛的時候,就在她雪白的面頰上,投下一層陰影。(果戈里,塔拉斯‧布爾巴) |
(三)活用詞類
★「活用詞類」,可以化平凡為新穎,改變一個詞常用的詞類,就是運用了「轉品」修辭。請你找出下列文句運用了轉品修辭的字詞,填入( )中。 (1)入夜,毛毛細雨比貓步還輕,跌近樹葉裡會成敲響路面的點點滴滴,洩漏了秘密,很濕、也很詩。(王鼎鈞,那樹) ◎( ),是名詞轉形容詞用,使有毛毛雨的夜晚有如一首輕盈神秘的詩。
(2)讓我咀嚼那濃黑,那甘美的苦澀。(周夢蝶,十二月) ◎( ),( )是形容詞轉名詞用,使兩者具體有型。
(3)今年還是第一次到溪邊看春水漲兩岸,瘦了沙灘,弱了青草,且吟著人生也如水去乎!(蕭白雨,又落在小路上) ◎( )與( )是形容詞轉動詞用,江春水漲潮的景致更具動態美。 |
★ 寫作範例
(一)
下面這段文字,是描寫閱讀時的心情,請將「 」中的字改為動詞使整段文字更將生動,句意更有變化。 ◎「在」詩經中,我探訪先民喜怒哀樂的心境;「在」李白詩集中,我看見他浪漫瀟灑的性格;「在」紅樓夢的大觀園中,我嚐遍人生的愛恨情仇 ;「在」徐志摩的詩文中,我經歷了康橋的美麗風景;「在」琦君的文字裡,我感受到溫柔敦厚的人情‧‧‧‧‧‧。書中的世界多采多姿,有春天的落英繽紛,夏天的綠意盎然,秋天的楓葉滿山,冬天的皑皑白雪,豐富我單調的生命,彩妝我蒼白的靈魂。 |
經過更換動詞後:
◎ 「走入」詩經中,我探訪先民喜怒哀樂的心境;「乘風飄蕩於」李白詩集中,我看見他浪漫瀟灑的性格;「遊歷」紅樓夢的大觀園中,我嚐遍人生的愛恨情仇;「划著船槳,隨波光蕩漾在」徐志摩的詩文中,我經歷了康橋的美麗風景;「輕眠於」琦君的文字裡,我感受到溫柔敦厚的人情‧‧‧‧‧‧。書中的世界多采多姿,有春天的落英繽紛,夏天的綠意盎然,秋天的楓葉滿山,冬天的皑皑白雪,豐富我單調的生命,彩妝我蒼白的靈魂。
二、 一般能力訓練
★ 觀察力
(1) 知覺式觀察:要想將文章寫的好,就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所謂知覺式觀察,就是運用我們的感官:「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來觀察事物,感知各種事物的形狀、顏色、氣味、甘苦、聲響、軟硬、冷熱等,而且這五種知覺,都會引發我們心中喜、怒、哀、樂、愛、惡、慾等「心覺」。能善用知覺觀察,將所見所聞,所觸所感化成文字,就能使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 走入名家-劉半農<叫我如何不想她>,曾譜成歌曲,風靡一時。此首詩即是以各種「知覺」營造出思念的情境,十分動人。細讀之後,即可發現詩人是運用何種知覺營造。
<教我如何不想她> 劉半農.詞/趙元任‧曲
天上飄著些微雲,【視覺】
地上吹著些微風。【觸覺】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觸覺】
教我如何不想她?【心覺】
月光戀愛著海洋,【 】
海洋戀愛著月光。【 】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水面落花慢慢流。【 】
水底魚兒慢慢游。【 】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樹在冷風裏搖,【 】
野火在暮色中燒。【 】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
教我如何不想她?【 】
(2) 重點式觀察:重點式觀察是鎖定某個重點來進行細密的觀察。寫作時先選定一個人或一件事物,寫出這個人或這件事給你的整體感覺,在選擇最能凸顯這個感覺的特點來描寫,就能達到深化主題的效果。
◎ 走入名家-夏丏尊的<白馬湖之冬>,是寫景抒情的名篇。細讀完本文後,即可發現作者是以何種「自然現象」作重點式觀察,寫出白馬湖之冬的獨特。
<白馬湖之東>夏丏尊
在我過去四十餘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十年以來,白馬湖已成了一個小村落,當我移居的時候,還是一片荒野。春暉中學的新建築巍然矗立於湖的那一面,湖的這一面的山腳下是小小的幾間新平屋,住著我和劉君心如兩家。此外兩三里內沒有人煙。一家人於陰曆十一月下旬從熱鬧的杭州移居於這荒涼的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
那裏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屋宇雖係新建,構造卻極粗率,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椽縫中卻仍有透入。風刮得厲害的時候,天未夜就把大門關上,全家吃畢夜飯後即睡入被窩裏,靜聽寒風的怒號,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後軒,算是我的書齋,在全屋子中是風最少的一間,我常把頭上的羅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燈下工作至深夜。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飢鼠吱吱在承塵上奔竄。我於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撥著爐火,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
現在白馬湖到處都是樹木了,當時尚一株樹木都未種,月亮與太陽卻是整個兒的,從山上起直要照到山下為止。在太陽好的時候,只要不刮風,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間曝日,甚至於吃午飯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飯一樣。日光曬到那裏,就把椅凳移到那裏。忽然寒風來了,只好逃難似的各自帶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門關上。在平常的日子,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至於大風裏,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紫而黯,湖波泛著深藍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厭的。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中望見。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過一二次,我在那裏所日常領略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白馬湖的所以多風,可以說是有著地理上的原因的。那裏環湖原多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好似故意張了袋口歡迎風來的樣子。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惟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風的多和大,凡是到過那裏的人都知道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自古佔著重要的因素,而白馬湖的風光尤其特別。
現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於夜深人靜時聽到風聲,大家就要提起白馬湖來,說:「白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樣厲害哩!」
明顯地,本文的主角是白馬湖的「風」。讀完本文後,腦海中浮現出一片荒野,就好像作者描述的,既寂涼又空曠,而吸引著我的就是那兒的「風」。虎吼的風,感覺就像白馬湖的強權者,是不容輕視的,你無法躲過它,因為它無孔不入;它又有點像個小孩,常常出奇不意地帶來「驚喜」,讓人不知所措。此外,在所有的寫景句中,我覺得「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紫兒黯,湖波泛深藍色」一句,寫得很生動,因為作者將風所帶來的「驚奇」做了最完整的詮釋。讀到此句,好像身旁吹拂過一陣寒風,不禁顫抖了起來。
(3) 比較式觀察:比較式觀察是針對人、事、物的大小、遠近、高低、動靜、異同等來作比較,透過比較,可以烘托主題,給讀者下深刻的印象。
◎ 走入名家傅東華的<杭江之秋>,透過比較觀察,比較步行看風景和坐火車看風景的不同,請讀完本文後,條列比較兩者不同處。
<杭州之秋>傅東華
風景本是靜物,坐在火車上看就變成動的了。步行的風景遊覽家,無論怎樣把自己當做一具搖頭攝影機,他的視域能有多闊呢?又無論他怎樣健步,無論視察點移得怎樣多,他目前的景象仍是有限。若在火車上看,那風景就會移步換形,供給你連續不斷的景象,使你在數小時之內就能獲得數百里風景的輪廓。「火車風景」就是活的影片,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題材的小說,它是有情節的,有佈局的,有開場的,有高潮,也有大團圓的。
★ 聯想力-聯想是由一件事物或由一種情境聯想到其他有關事物的思考方式。在寫作中,常見的聯想有「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大略分別如下:
(1) 接近聯想:就事物本身的特性、形狀、顏色、形成原因,進行聯想,或因兩物在時間或空間上接近,而引起聯想。例如由「樹」想到「葉子」;「眼睛」想到「眼淚」;「浮雲」想到「天空」;「修正液」想到「錯字」。
(2) 相似聯想:由一件事物,聯想到與其特性相似的另一件事物。寫作中常運用的象徵、譬喻、擬人等修辭法,都屬於相似聯想。例如由「大樹」想到「長者」;「眼睛」想到「星星」;「浮雲」想到「遊子」;「修正液」想到「反省」。
(3) 對比聯想:由一件事物出發,聯想到與其大小、強弱、濃淡、是非、善惡、時間、空間等相反的事物,寫作中常用的反襯法,就是屬於對比聯想。例如由「大樹」想到「幼苗」;「眼睛」想到「視而不見」;「浮雲」想到「晴空萬里」;「修正液」想到「執迷不悟」。
◎ 走入名家-陳秀喜<樹的哀樂>一詩,以樹看自己影子隨光的變化,高大則喜,矮小則悲,直到陽光被雲遮蔽,樹影消失了,樹發現紮根在泥土的才是真實的自己,來寄喻人要認清根本,不要隨人擺佈的道理,發人深省。
陳秀喜<樹的哀樂>
土地被陽光漂白
成為一面鏡子
樹樂於看 八等身的自己
樹也悲哀過 逐漸矮小的自己
樹的心情 一熱一冷
任光與影擺佈
陽光被雲翳
樹影跟鏡子消失
樹孤獨時才發覺
紮根在泥土上才是真的存在
認識了自己 樹的心才安下來
再也不管那些
光與影的把戲
紮根在泥土上才是自己
★ 想像力-想像力包括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記憶力,加上豐富的聯想力。馳騁想像力,可以超越時空,物我的界線,給人驚奇的感覺,想像力又可以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兩種。
(1)再造想像:大文豪魯迅在談他的創作經驗時曾指出,他筆下的人物,往往是一些有特色的綜合體:如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所塑造出來的角色,這就是「再造想像」,再造現實生活中的特色,而形成新形象。「再造想像」也可以讓我們在閱讀作品時,在腦中製造出和作品有關的形象,享受閱讀的樂趣。
(2)創造想像:是以現實中已有的形象為基礎,來創造出超越現實的新形象。例如童話故事中的小美人魚,就是結合了現實生活中的「人」與「魚」,經變造後所創造出來的新形象,而這個新形象,是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所以十分新奇。
◎ 走入名家-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把讀者帶進一個天上人間蔚為一體的奇妙世界,仔細讀後即可發現,詩人是如何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浩瀚的星空中勾勒美麗的天國藍圖。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渺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三、 篇章修飾
★ 寫作提點
寫作時,我們透過所選取的材料來表現情感,或我們所主張的道理。但選取材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用最好的方式來組織這些材料。有些同學文章選材很好,卻不知運用什麼方式將這些材料組織起來,以致美好材料就像散落一地的珍珠,無法顯示其價值。好的組織架構就像一條細密的線,可以串起這些珍珠材料,成為令人讚賞的佳作。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組織架構法:
1.「情境虛實法」:透過題目呈現出具體的「實」,要從中提煉出「抽象」的情意,才能拓展文章的情意。「虛實法」是文章常用的拓境手法,使文章能深一步達到情意的境界,開創新的局面。
2.「論敘交錯法」:這是對題目提出看法時常用的結構。通常是事件觸動了感想,發為議論。或對事物有了一個論點,舉事例來說明。
3.「正反層進法」:文章採用的論點,是按照一定的層進,由小而大,再運用正反交錯的觀點,互相觀照鋪陳,最後總結的結構。
★寫作範文
腳印
猛虎奔馳於草原之上,叱吒風雲,留下一個奔騰的足跡;傲鷹飛翔於嶂谷險壑之中,自信昂揚,劃過一道道飛行的軌跡;細雨柔柔落下,踩著滴滴答答的步伐。人類生存於廣袤的天地之間,踏著先人的腳印,走出自己的道路,是經驗智識的傳承,也是愛與感動的傳遞。 【由實而虛】
小時候,總喜歡到海邊。看白雲在藍天的眉上勾勒,波光和雲影對話。喜歡赤腳奔馳於沙灘之上,串起一片片的靈思,帶走一串串的追憶。很奇妙地,沙灘上總是會浮現一個個清楚的腳印,是我的足跡。童稚的我好奇的蹲在地上觀察許久,得意的宣佈這是我的腳印,不許別人來破壞。現在想想,當時真是傻的可愛,沙灘上的腳印,在潮起潮落、風沙揚起之際便被淹沒了,又怎能永遠留得住呢!然而,民族的腳印,乃至於人類的腳印,卻能永遠鮮明如昔,在汗牛充棟的典籍李,在代代子孫的口語相傳裡。我們踏著先人的腳印,去感受他們的經驗,領略他們的智慧。 【由實而虛】
日月分擔著四時,江河行走於大地。在陰陽潛移、春秋代序之中,我們經歷了個人的成長、代代子孫的傳承。在周易裡,我讀到先民的智慧;在詩經裡,我見到了先民生活的情形、文學的表達;在李太白的詩中,我聽到他以一首水晶絕句輕扣我的額頭,噹的一聲挑起回音;在文天祥「孔曰成仁,孟云取義,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的宣言裡,我感受到他忠貞不貳的浩然正氣;在連橫的臺灣通史裡,我見到先民胼手胝足開創臺灣的艱辛‧‧‧‧‧‧這些交織著血汗的歷史,都是前人的腳印。我們踏足其上,除了懷古追思之外,更要記取前人的教訓,在先人的智慧基石上開創新的視野。 【虛】
而科學發展的過程,更是依循著先人的腳印。牛頓說:「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看得更遠。」誠然,所有的科學發明,藝術的流變,都是以前人的智慧為基石而創造。因為有盧梭、洛克等人發起民權的思想,歷經革命烈士的努力,我們才能享有民主的果實。在戰亂頻仍,兵荒馬亂之中,我們領悟和平的美好,各國也才會攜手共繫和平。在名人志士的傳記裡,我們讀到他們不朽的精神與意志,才能在失敗之時勉勵自己再站起來。他們的死是他們的不死,那愈挫愈勇、再熬再奮的精神,在千年之後迴盪於天地之間,引起你我心絃的共鳴。 【虛】
先人的腳印,充滿著智慧,讓我們可以依循它走出自己的道路,不是要我們墨守成規,而是要我們記取教訓並賦予許多事物新的時代價值,融合傳統與現代,走出一條最輝煌的道路。先人的腳步盈滿著愛與感動,讓我們永遠記得要將愛與關懷散播出去,如此,我們走出的腳印才不是冰冷的,而是溫暖有生命力的。印度詩哲泰戈爾說:「讓死去的人有不朽的名,但活著的人要有不朽的愛。」看看為非洲奉獻的史懷哲醫生,為世人付出的德雷莎修女,我們應當踏著他們的步伐,為世界散播關懷散播愛,撫慰每個飲泣的靈魂,照亮不幸的黑暗角落。 【虛】
迭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光明的季節,也是一個最黑暗的季節。」而我認為,這是一個屬於眾人的時代!踏在先人穩健的腳印之上,我們將一同譜寫新的時代樂章。 【虛】
杏林子<一顆珍珠>
朋友自香港帶來一串珠鍊送我,珍珠顆顆光澤柔和,渾圓美麗。我不禁出神地看著,這樣圓潤可愛的珍珠難道真是由一粒粗糙的沙礫形成的嗎?當小小的蚌安詳地憩歇在海底,突然一個打擊臨到牠,一粒沙子嵌進肉中,痛得牠昏天暗地,牠抗拒不了,排斥不了,只有強忍著撕裂一般的痛苦,撫著傷口,一點點分泌出光滑的雲母質來層層包容這個侵入牠生命中的「苦難」。年年歲歲,漫長的忍耐,無盡的辛酸,那一粒醜陋的沙礫已經變成美麗的珍珠。眼淚化作歡笑,痛苦的代價成就了榮耀的光彩。 【敘-論】
在十九世紀的初葉,法國的路易斯.勃萊爾幼年時眼睛意外受傷,被一根針刺中,不幸失明,飽受黑暗摸索的苦。他有強烈的求知欲,卻受不能閱讀之困,為了克服這點障礙,也為了造福其他和他同命運的盲人,他一再的研究試驗,忍受無數的失敗挫折,終於在一八三四年,以針在厚紙上刺出符號,發明了盲人專用的點字法,這是一項突破性的大貢獻。同樣是一根針,曾經使他失去光明,卻也因此帶給億萬盲人光芒和希望,多麼奇妙的轉變! 【敘-論】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不幸的表面,流血的創口,受傷的心;我們只會埋怨、訴苦、哀憐不滿。不知道通過苦難的試煉,痛苦的經歷,淚水的洗條,神會使一個無用的生命發出不朽的光輝,粗糙的沙礫變成無價的珍寶。 【敘-論】
閃亮的生命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我存在,乃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從我們居住的斗室往外看,廣大的蒼穹之下,綻開了無數生命的驚嘆。一株樹苗長成了參天巨木;幾顆種子蘊藏一季的燦爛;沒有一片葉子的脈絡是相同的;沒有一塊石的刻紋是相似的......遼闊的天空是生命舞台的巨頂,每一次的呼吸瞬間,數不清的生命奇蹟在大地中上演著! 【整體生命】
人的生命,乃是造物者最厚愛的。兩個細胞的結合,成就了個性、形貌迥異的個體。在萬物當中,唯有人類希望將自己生命的體與相異與己的生命個體結合,共同打造共生共榮的美麗版圖。因為生命的價值,只有落於人與人,人與物,用長情六愛交織成的時空網路中,才能永恆,才能閃亮! 【人類】
閃亮的生命,根植於了解自己的生命,熱愛自己的生命。一個愛自己的人,會努力不斷追尋自我成長,以世界的智慧為風,內在的毅力為舵,在遼闊的人海輿圖中,找著屬於自己的島。即使追尋的過程中有巨石阻擋,巨浪滅頂的危險,因為熱愛生命,怎麼樣也不會輕言屈服。當尋得了自己的島嶼,更會在島嶼之上,用關愛築起無數燈塔,為別人照亮無邊黑暗;即使只有微弱光量,助人意念始終不熄。 【個人】
因此,閃亮的生命延續於關懷別人、保容各種不同文化、尊重各種不同族群。生命的意義,是由許多不同的生命共同參與詮釋的,人與人之間,因該學習運用種表達符號,與人發生共鳴,搭起一座感性又不失於理性的橋樑,幫助別人、了解別人、尊重別人,讓每個生命都有閃耀的機會、發光的可能,自己的生命之光,才有意義,才能凝聚。「人與人之間的語言可以是音樂;寫給別人的性可以是文學;對別人的扶助提攜可以是舞蹈......」人間處處閃亮生命的詩篇。
【他人】
然而,只愛自己,只愛別人是不夠的。因此,閃亮的生命發揚於愛這天地間的寸地寸土,一物一景。大地哺育了人類、滋養了人類,給人類的生存有最豐厚的憑藉,如果人類恣意需索,不但讓大地痛哭、山河變色,更是斷絕了自己的命脈。人類希望創造出閃亮的生命。就要珍愛這天地間所有的生命。「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是閃亮生命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