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07:59:43人間遊子

金剛經口訣~9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唐六祖大師惠能口訣

宋天台羅通校刊

河北史鳳儒重輯

 

【一相無相分第九】

果雖有四。相本無二。故受之以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須陀洹者梵語。唐言逆流。逆生死流。不染六塵。一向脩無漏業。得麤重煩惱不生。決定不受地獄畜生修羅異類之身。名須陀洹果。若了無相法。即無得果之心。微有得果之心。即不名須陀洹。故言不也。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流者。聖流也。須陀洹人也。離麤重煩惱。故得入聖流。而無所入。無得果之心也。須陀洹者。乃脩行初果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者梵語。唐言一往來。捨三界結縛。三界結盡。故名斯陀含。斯陀含名一往來。往來從天上卻到人間生。從人間卻生天上竟。遂出生死。三界業盡。名斯陀含果。大乘斯陀含者。目觀諸境。心有一生滅。無第二生滅。故名一往來。前念起妄。後念即止。前念有著。後念即離。故實無往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梵語。唐言不還。亦名出欲。出欲者外不見可欲之境。內無欲心可行。定不向欲界受生。故名不來。而實無不來。亦名不還。以欲習永盡。決定不來受生。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名阿羅漢。阿羅漢者。煩惱永盡。與物無諍。若作得果之心。即是有諍。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阿羅漢梵語。唐言無諍。無煩惱可斷。無貪瞋可離。性無違順。心境俱空。內外常寂。若有得果之心。即同凡夫。故言不也。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何名無諍三昧。謂阿羅漢心無生滅去來。惟本覺常照。故名無諍三昧。三昧梵語。此云正受。亦云正見。遠離九十六種邪見。是名正見。然空中亦有明暗諍。性中有邪正諍。念念常正。無一念邪心。即是無諍三昧。修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若有一念得果心。即不名無諍三昧。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即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阿蘭那梵語。唐言無諍行。無諍即是清淨行。清淨行者。為除去有所得心也。若存有所得心。即是有諍。有諍即非清淨道。常得無所得心。即是無諍行也。

 

上一篇:金剛經口訣~8

下一篇:金剛經口訣~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