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 10:31:54人間遊子

宗鏡錄大綱筆記~62...(卷五)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問答章】

問。三寶如虛空相。非見聞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說見道。又稱見佛。答。約本智發明。假稱名見。非眼所覩。唯證乃知。離見非見。方名真見。涅槃經云。菩薩實無所見。無所見者。即無所有。無所有者。則一切法。是以法性無所有。菩薩則無所見。與法理會。假稱為見。實非見也。真性湛然。非是見法。經云。不行見法。諸佛速與受記。則是離斷常二邊。即見自身清淨。見身清淨。即是見佛清淨。乃至見一切法。悉皆清淨。無非是佛。無非是法。以自心性無生。順物徧一切處故。若一微塵不是佛者。則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門。唯墮能所之見。大集經云。梵天問海慧菩薩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見佛法否。海慧言。佛法非色。不可覩見。汝云何言了了見佛法耶。一切諸法。悉不可見。夫了了者。即是佛法。無有二相。是以來同水月。散若幻雲。見猶夢形。聞如谷響。覺處即現。不從方來。迷處自無。不從此去。如圓覺經云。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祗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般若假名論偈云。如來法為身。但應觀法性。法性非所見。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謂空性。無生性。此即諸佛第一義身。若見於此。名為見佛。經云。以見空性。名見如來。又法性之處。無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經言。大王。一切法性。猶如虛空。等與眾物。為所依止。而其體性。非是有物。亦非無物。能知此中。寂然無知。名為了知。為知者。隨俗言說。信解無生之福。多於寶施。如有頌言。若人持正法。及發菩提心。不如解於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義空。方成般若。見無生自性。始了圓宗。以真空不壞業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該諸有。如大涅槃經云。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所以見性之時。性本離念。非有念而可除。觀物之際。物本無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離念之智。等虛空界。

記:問,佛法僧(覺正淨)三寶。如虛空相。非見聞所及。為何教中有說見道。有說見佛。

答:真心理體,本來就具有大智慧(約本智發明),假稱名見。非通常肉眼之見,唯證乃知。故說,離見非見,方名真見(非肉眼之見)。

涅槃經云。菩薩實無所見。無所見者。即無所有(菩薩知道一切法,本無所有而一念不生),……菩薩則無所見(菩薩一念不生),與法理會(與真心理體之意相融會),假稱為見,實非見也(非肉眼之見)。

又說,真性湛然(一念不生),非是見法(非是肉眼所見之法)。

經云。不行見法(一念不生),諸佛速與受記,則是,離斷常二邊(不執是有,不執是無,而無所執),即見自身清淨,見佛清淨,乃至見一切法,悉皆清淨。無非是佛,無非是法。……若一微塵不是佛者,則成翳障(有眼病),唯墮能所之見(有能見,有所見)。所謂佛法者無有二相。故說,一切諸法,悉不可見(一切法畢竟是空)。

接下來,引了一段圓覺經文(當應背誦),謹略譯如下:十方三世世界之生滅,猶如空華,生則緣生,滅則緣滅,本來不生,本來不滅。亂起亂滅,當體是空。了不可得,而真心(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本來不動,不生不滅。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十方三世,亂起亂滅,當體是空。而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接著引用大集經,說明何謂真見,何謂了了見。

經云。梵天問海慧菩薩,善男子,汝今了了見佛法否(汝可見到佛法)。海慧言,佛法非色,不可覩見,汝云何言了了見佛法耶(佛法非是肉眼可見之物,汝為何說見佛法)。一切諸法,悉不可見(諸法緣生性空,悉不可見)。夫了了者,即是佛法,無有二相(清清楚楚而不著相,即是佛法,不落有相,不落無相)。

般若假名論偈云,如來法為身,但應觀法性,法性非所見,然亦不能知(法性無有能所)。法性者,所謂空性,無生性,此即諸佛第一義身,若見於此,名為見佛(經云,以見空性,名見如來)。

又說,信解無生(一切法本來無生)之福,多於寶施。解第一義空,方成般若,見無生自性(了悟真心自性,本來無生),始了圓宗(宗鏡錄之義)。

又,真空不壞業果,尊卑宛然(一切法性空,而有其業因,有其果報,故說,萬相宛然),不同但空,不該諸有(第一義空與斷滅空,有所不同。斷滅空,則不該諸有)。大涅槃經云,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空性中,有其業因,有其果報,絲毫不爽,並非有人操作使然,如此,稱第一義空)。

又說。見性之時,性本離念(真心無念),非有念可除(本來無念故),觀物之際,物本無形(本來無物),非有物可遣。故說,離念之智,等虛空界(一念不生,徧虛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