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大網筆記~12 ... (卷一)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問答章】
問。諸佛境寂。眾生界空。有何因緣而興教跡。答。一實諦中。雖無起盡。方便門內。有大因緣。故法華經偈云。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以萬法常無性。無不性空時。法爾能隨緣。隨緣不失性。如諸大菩薩所集唯識論等。大意有其二種。一。為達萬法之正宗。破二空之邪執。二。為斷煩惱所知之障。證解脫菩提之門。斯則自證法原本覺真地。不在文字句義敷揚。今為後學慕道之人。方便纂集。又自有二意。用表本懷。一。為好略之人撮其樞要。精通的旨。免覽繁文。二。為執總之人不明別理。微細開演。性相圓通。截二我生死之根。躡一味菩提之道。仰群經之大旨。直了自心。遵諸聖之微言。頓開覺藏。去彼依通之見。破其邪執之情。深信正宗。令知月不在指。迴光返照。使見性不徇文。唯證相應。斯為本意。不可橫生知解。沒溺見河。於無得觀中。懷趣向之意。就真空理上。興取捨之心。率自胸襟。疑誤後學。須親見性。方曉斯宗。
記:問,諸佛境界本來是寂,眾生境界本來是空,為何還有這些文字言教。
答,歸云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法華偈云,以萬法常無性,無不性空時,法爾能隨緣,隨緣不失性。(所謂真實體也,本無所有,方便之門,又隨緣而有,緣有又不失性空)。
例如諸大菩薩所集唯識論等著作(文字言說),其主要目的有二:一、破除人我執,法我執,了達萬法之根源。二、斷煩惱障,所知障。二障斷,則證解脫,則證菩提。
由此可知,文字言教之本意,是在明心見性,非是文字本身。
而宗鏡錄所提供的法門,就是為了直搗根源,直達本覺。為方便學者,而施設言教,其理由有二。
一、為好略之人。三藏十二部,十分浩瀚,難以入手。為免讀繁文,撮其樞要(根本之理論)而作宗鏡錄。
二、為執總之人。不明別理,微細開演(為那些只知理體,不知事用,只知性體,不知事相之人,微細演說)。仰群經之大名,直了自心(依經論之大意,直了自心)。
不過所謂明心見性,須是唯證相應,不可橫生知解,自以為是,須親自見性,方是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