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6 10:02:59人間遊子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86

【問】:極樂國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然佛教教人知苦滅集,儒家亦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之訓,帶業往生之人,八識心田習氣未除,一旦生到安養,享受諸樂如何能精進不退。請示其理?

【答】:樂可分二,欲樂與法樂也。三處七寶、種種莊嚴是為欲樂。乃對娑婆眾生所說,隨順其習,使之生羨而求往生也。而在彼土,此種種莊嚴之塵,實是說法之具,生到彼國,見聞知覺,因五塵說法之故,決定改觀。經云「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既自然念三寶矣,是心已與道合,是為法樂。此是一法不作一法用,正是其善巧方便處。

 

【問】:楞嚴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1)請問憶與念是兩法還是一法(2)此念是用口念抑心念(3)所見佛是化佛抑自性佛(4)如果是心憶心念,與禪家看話頭和參話頭有無不同?

【答】:(1)此是文法關係,中文有一類專用雙字,圓通章文即是此類。如是者甚多,例「言語」、「思想」、「行動」、「歡喜」等,本可皆作一義講,若必單字分講,亦未嘗不可。憶念二字,與上正同,憶若明記不忘,念若念茲在茲。(2)是用心念。(3)此當是自性佛,更應知吾輩念佛,縱現報化,亦不出自性也。(4)如言經則不能拘泥,因經文圓通一切,不必以宗派畫範圍。若言執持法門,自有區別,禪參話頭,旨在開悟,淨起佛念,旨求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