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8 00:17:14魏筱玉

給宋國留點尊嚴(華中10楚莊王)

  (故事裡的「樓車」又叫「巢車」,長相是這樣的。)


★ 「滅蕭之戰」

  蕭國(安徽蕭縣)是宋國的附庸,而宋又是晉的附庸。楚莊王十七年邲戰告捷,趁勝在那年冬天討伐蕭國,希望爭取它當附庸。

問題是中原諸國雖小,卻個個強悍;兩軍接觸,蕭國取得優勢,俘虜了大將熊相宜僚和公子丙。楚莊王派使者去傳話,刀下留人啊,我們馬上撤軍!但蕭人認為既然不想歸附,彼此根本不可能兩立,還是把這兩個人殺掉吧。

莊王憤怒極了,下令把蕭國包圍起來。華中部隊在冬天進駐中原,受不了那種天寒地凍的溫度啊。莊王經常巡視部隊,拍拍他們的肩膀,給他們打打氣。戰士頓時感到溫暖,像加穿了一件棉衣似的,用閃電的速度打敗蕭國。莊王決定滅蕭,為兩個大臣報仇。


★ 劍及履及 為申舟報仇

  陳鄭宋三國都夾在晉楚之間,楚莊王希望宋國也來歸附,就能解除後顧之憂了。宋軍搭救蕭國失敗了,後來忿忿然去討伐陳國,表示報復。

莊王十八年伐宋,遭到堅決的抵抗。第二年希望不要再動武,就能達到目的。首先試探一下宋國的態度吧,派申舟去齊國出使,路過宋之前不提出申請。這分明是挑釁嘛,如果宋國容許申舟混水摸魚,代表它敢怒不敢言;如果給申舟難堪,那剛好提供了一個開戰的理由。

申舟很猶疑。按照春秋的國際慣例,路過某國應該事先申請,不能硬闖,否則人頭可能會落地。莊王不相信天下有這麼大膽的人,難道他們敢忘記蕭國的例子嗎?跟楚國和平共存,可以雙贏;如果敢殺申舟,就會自討苦吃!

宋國被激怒,認為國家的尊嚴比什麼都重要,於是把申舟殺了。 消息傳來,楚莊王非常自責,他的輕忽害死了申舟!一甩袖子就站起身,沒命地跑出去點閱軍隊。拿鞋的隨從 人員在寢宮甬道追上他,拿劍的隨從在大門外追上他。

車伕趕緊備好車,在販售蒲蓆和蟹肉的市場追上他。他坐上車子前往郊外,住下來進行緊急備戰,之後揮兵包圍宋國。
「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履及於窒息,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


★ 晉國不敢干預

  宋國人派樂嬰去晉國告急,晉景公想出兵。伯宗說,楚國目前受到上帝的保佑,國勢正盛,晉國雖然強大,能違背天意嗎?鞭長莫及,暫時不要出兵,等他們國勢衰退再說吧!
「天方授楚,不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

不出兵援助,就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吧,告訴他們晉軍快到了,不要投降。只要宋人固守下去,楚軍沒辦法長途補給,幾個月以後非退兵不可。晉國沒出兵,照樣能幫宋國解圍。

解揚立刻動身,路過鄭國的時候被俘虜,押送到楚軍的營地。莊王再三勸他,晉國根本沒出兵嘛,何必逼宋人死守呢?應該對宋人公道一點,告訴他們晉國不會來救援了,他們才能瞭解真相。口水快講乾了,解揚終於點頭答應。

莊王請解揚登上樓車(巢車),對宋人喊話。「樓車」是古代的裝甲偵察車,通常是強韌的八輪車,上面豎起有高竿,利用轆轤和滑輪,懸起一個可升降的「望樓」(活動瞭望台),用來登高觀察城裡的動靜。

解揚站上望樓,大喊「晉軍已經出發了,千萬不要投降!」莊王想殺解揚:「你跟我約好了,為什麼違背諾言?」

解揚回答:「我奉命來宋國傳話;為了達成使命,這才表面上答應傳相反的內容。我能當一個誠信的臣子,履行了使命又為它犧牲,真是莫大的福分啊,夫復何求?」莊王對這個忠臣沒話講了,讓他搭車回山西。


★ 「圍宋之役」只包圍,不進攻
 
  楚軍圍城九個月,只剩下兩天的糧食。莊王想想,宋人想必已經犧牲慘重,申舟可以瞑目了,乾脆撤軍吧。申舟的兒子申犀站出來,擋住莊王的馬車 :「無畏(申舟)明知會死,卻不敢違背命令,但現在大王背棄了諾 言。」莊王啞口無言。

在五年前勸阻兼併陳國的申叔時,正在替莊王駕車。他建議:「築室,反耕者。」在城外修建房屋,屯兵耕作,並且把種田的人遷回來,補給就不成問題了。好主意!莊王不走了,繼續包圍下去!

城內的宋人看到這一幕,驚懼不已,再怎麼頑強都撐不下去了。華元在半夜潛入楚營,叫醒楚將子反說,宋人彈盡援絕,已經易子而食、劈開骨頭燒火了。但是如果兵臨城下,逼我們簽訂合約,那我們寧可滅亡。如果楚軍能撤退三十里,給宋國留點面子,我們就願意聽命。

莊王答應了,只要華元留下來當人質,他就退兵三十里,與宋國講和結盟。盟誓上說:「我無爾詐,爾無我虞。」雙方拿出誠信來,就這麼約定了,絕不食言!

春秋還沒發明彈藥,缺乏攻城的配備。無論用樓車、撞車、投石車還是鑽地道來發動強攻,都很吃力而且會傷亡慘重。莊王不輕易發動進攻,避免無謂的流血,只用「圍城」(持久戰)來逼迫對手,用「築室反耕」來提供補給並取勝。最後又主動撤兵,以德服人,締造了軍事史上罕見的戰例。


★ 天下大事盡在楚

  「圍宋之役」震撼了中原國家。齊國在二十年遣使與楚通好,並且向它求救。楚國答應了,興師攻打魯國,逼迫它與齊簽約談和,這回晉國仍然不敢干預。

楚人抱著「開放」和「自強不息」的立國精神,世世代代努力。莊王也用二十三年的時間來實踐這些,在內外交患的狀況下體恤百姓、任用賢能,把楚國建設成春秋最富強的國家,終於實現了先人的心願,「觀兵周疆、爭霸中原」,在周朝的國土上舉行軍事演習並且睥睨中原。當時「天下大事盡在楚」,莊王在「春秋五霸」排名第一。

連強敵晉軍都知道他們的厲害,有一次晉國揮兵來進攻,莊王和大臣都責備自己沒做好、並且勇於承擔責任。晉軍聽到這段對話,發現勝算實在是渺茫啊,那又何必無謂地犧牲呢?乾脆掉頭回家了。

莊王去世七十年以後,孔子讀到他在位期間的歷史,認為這種政權稱霸是有道理的。君臣一心,談了幾句話,敵人就撤退了。讓國家安定的政權,難道不應該稱霸嗎?
「楚莊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敵還,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

莊王像一顆慧星,在四十二歲那年得急病去世了。「自我提昇」和「沈淪」在一念之間啊!之後的十多位楚王,除了共王(莊王的兒子)等三位還算能守成以外,其餘的都被權力腐化,或者被腐化的大臣欺瞞。

那三百多年,他們忘掉什麼叫「開放」和「自強不息」了,把先人建立的超級大國一步步帶向滅亡。

===



順道解釋一下:

莊王去世以後,魯國的傑出工程師魯班來到楚國,製作了比「樓車」更高竿的「雲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