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14:49:17羊咩咩
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宅」已經成為現今大學生琅琅上口的詞
誰都會講,到處都聽得到。
從宿舍房間外的騷動打鬧,到小吃部男女朋友的聊天內容
毫無疑問可以發現:這已經變成一個流行字彙
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對「宅」到底是如何定位的?
我們在這樣說一個人,又意味著什麼?
說一個男生長得帥
我們可以明確解讀為:他的外表很有型,他的行為出眾特別
說一個女生長得美
我們可以清楚理解為:她的儀容很好看,她的舉止優雅美好
但是宅呢?
對不起,沒有人找得到它的意思
至少有一大部分的人找不到
要是你常常做自己的事情
少少出現在社交圈中
不好意思,搞不好你就是下一個揶揄對對象了
下斷言說這只是單純損人自嘲的字詞也不為過
跟以前大家很喜歡說的「台」相比
這個「宅」更摸不清他要表達什麼
起始和發展
幾年前,高中生很流行「台」
取的意思是來自以前帶有歧視意味的「台客」
被戴上這頂「桂冠」的人
通常是服裝隨性,說話三不五時混些「三小」之類的台語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些來自青少女次文化的用語
文藝圈、演藝圈拿出來討論,當然主張本土的那群政客也跳出來反駁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不管「台客」古今意義有什麼差別,我們不該用這個詞去藐視台灣人的本性。
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宅」似乎成為比「台」更廣泛、更低階的形容
在以前,喜歡一個人讀書、研究、學習技藝的人
最誇張頂多被人稱為狂熱者(Mania)
但此刻,一樣的人卻只有宅男宅女的稱呼
甚至大家是無情的把他們和網路中毒者(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綁在一起
視為一丘之貉(成語用錯?不,真的這麼嚴重)
怎麼會這樣呢?
溯源於「宅」在台灣的濫觴
最早使用「宅」形容別人行為性格的地方
似乎是台大的ptt實業坊BBS站上
受到日劇《電車男》影響
只要是窩在宿舍上網玩遊戲、聊天的人
平常又拙於言談表達的人
就會笑稱對方為「宅」
所以語源其實是出於對日劇中男主角無厘頭的演出印象深刻
而在生活中尋找可以投影的對象
「沉迷於自己的世界」是大家說的定義
後來這個用法像流感一樣傳開
大家都會隨時脫口一字「宅」
當然,不論他們到底知不知道這個流行用法是怎麼來的
身為ACG愛好者
我一開始對這個詞很反感
畢竟比「宅」更早的用法─御宅族(Otaku)
早就在台灣行之有年
ACG這個次文化卻硬生生被另外一個更龐大的次文化輾過去
使得我們「被迫」成為《電車男》劇中的男主角
時間過去,想想算了,流行不是我們能夠完全干涉
別人喜歡說,就給他們說
但是事情並沒有我想得這麼簡單
「宅」無所不在,一舉一動隨時受人審查
不愛跟朋友出去玩,就是宅;
很少跟人聊天哈拉,就是宅;
喜歡獨自行動,就是宅;
不善言語表達,就是宅;
沒有男女朋友,就是宅。
不必多做解釋,顯然已經成為一種團體言語暴力用詞。
抵抗(無謂的)
在某個圈子外的人,就要冒著被烙印的危險
反抗或申訴,只是越描越黑
「活該!誰叫你不是跟我們同一掛?」就是這種感覺
講的人不覺得是中傷,聽的人卻是心裡又氣又悶說不出
喜歡當做自嘲的人便罷
不愛跟人出去玩=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喜歡獨自看書研究=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不善言談,拙於表達=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沒有男女朋友=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這樣的等式看起來還真讓人錯愕不已
原來被稱「宅」的人是如此萬惡
應該說,原來我們被人認為是如此討人厭
不愛出去跟人玩,喜歡獨自行動
可能是希望有多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可能是別人想玩的,對他而言沒興趣
他真的是「憤世嫉俗的隱士」嗎?
很少聊天,拙於表達
可能是個性比較內向害羞
可能是從小這方面訓練比較缺乏
他真的是沒思考想法的白痴嗎?
沒有男女朋友
可能是他還沒找到合得來的對象
可能是他對感情的渴望沒有很多
他真的是不浪漫、沒有愛的人嗎?
這樣的反駁說出來還真是有些心酸
以前為什麼都不會碰上如此辛苦的事情
為了掩飾、為了躲避,不少人選擇犧牲自己的自由換得認同
希望「阿宅」常掛嘴邊的人多想想
你覺得好玩,你朋友覺得好玩,你說的對象可能覺得是污辱
你討厭的性格,你朋友討厭的性格,絕對不是應該排除於社會的對象
同理心彼此思考對方立場,大家不是可以活得更自由痛快嗎?
「宅」已經成為現今大學生琅琅上口的詞
誰都會講,到處都聽得到。
從宿舍房間外的騷動打鬧,到小吃部男女朋友的聊天內容
毫無疑問可以發現:這已經變成一個流行字彙
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對「宅」到底是如何定位的?
我們在這樣說一個人,又意味著什麼?
說一個男生長得帥
我們可以明確解讀為:他的外表很有型,他的行為出眾特別
說一個女生長得美
我們可以清楚理解為:她的儀容很好看,她的舉止優雅美好
但是宅呢?
對不起,沒有人找得到它的意思
至少有一大部分的人找不到
要是你常常做自己的事情
少少出現在社交圈中
不好意思,搞不好你就是下一個揶揄對對象了
下斷言說這只是單純損人自嘲的字詞也不為過
跟以前大家很喜歡說的「台」相比
這個「宅」更摸不清他要表達什麼
起始和發展
幾年前,高中生很流行「台」
取的意思是來自以前帶有歧視意味的「台客」
被戴上這頂「桂冠」的人
通常是服裝隨性,說話三不五時混些「三小」之類的台語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些來自青少女次文化的用語
文藝圈、演藝圈拿出來討論,當然主張本土的那群政客也跳出來反駁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不管「台客」古今意義有什麼差別,我們不該用這個詞去藐視台灣人的本性。
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宅」似乎成為比「台」更廣泛、更低階的形容
在以前,喜歡一個人讀書、研究、學習技藝的人
最誇張頂多被人稱為狂熱者(Mania)
但此刻,一樣的人卻只有宅男宅女的稱呼
甚至大家是無情的把他們和網路中毒者(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綁在一起
視為一丘之貉(成語用錯?不,真的這麼嚴重)
怎麼會這樣呢?
溯源於「宅」在台灣的濫觴
最早使用「宅」形容別人行為性格的地方
似乎是台大的ptt實業坊BBS站上
受到日劇《電車男》影響
只要是窩在宿舍上網玩遊戲、聊天的人
平常又拙於言談表達的人
就會笑稱對方為「宅」
所以語源其實是出於對日劇中男主角無厘頭的演出印象深刻
而在生活中尋找可以投影的對象
「沉迷於自己的世界」是大家說的定義
後來這個用法像流感一樣傳開
大家都會隨時脫口一字「宅」
當然,不論他們到底知不知道這個流行用法是怎麼來的
身為ACG愛好者
我一開始對這個詞很反感
畢竟比「宅」更早的用法─御宅族(Otaku)
早就在台灣行之有年
ACG這個次文化卻硬生生被另外一個更龐大的次文化輾過去
使得我們「被迫」成為《電車男》劇中的男主角
時間過去,想想算了,流行不是我們能夠完全干涉
別人喜歡說,就給他們說
但是事情並沒有我想得這麼簡單
「宅」無所不在,一舉一動隨時受人審查
不愛跟朋友出去玩,就是宅;
很少跟人聊天哈拉,就是宅;
喜歡獨自行動,就是宅;
不善言語表達,就是宅;
沒有男女朋友,就是宅。
不必多做解釋,顯然已經成為一種團體言語暴力用詞。
抵抗(無謂的)
在某個圈子外的人,就要冒著被烙印的危險
反抗或申訴,只是越描越黑
「活該!誰叫你不是跟我們同一掛?」就是這種感覺
講的人不覺得是中傷,聽的人卻是心裡又氣又悶說不出
喜歡當做自嘲的人便罷
不愛跟人出去玩=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喜歡獨自看書研究=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不善言談,拙於表達=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沒有男女朋友=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這樣的等式看起來還真讓人錯愕不已
原來被稱「宅」的人是如此萬惡
應該說,原來我們被人認為是如此討人厭
不愛出去跟人玩,喜歡獨自行動
可能是希望有多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可能是別人想玩的,對他而言沒興趣
他真的是「憤世嫉俗的隱士」嗎?
很少聊天,拙於表達
可能是個性比較內向害羞
可能是從小這方面訓練比較缺乏
他真的是沒思考想法的白痴嗎?
沒有男女朋友
可能是他還沒找到合得來的對象
可能是他對感情的渴望沒有很多
他真的是不浪漫、沒有愛的人嗎?
這樣的反駁說出來還真是有些心酸
以前為什麼都不會碰上如此辛苦的事情
為了掩飾、為了躲避,不少人選擇犧牲自己的自由換得認同
希望「阿宅」常掛嘴邊的人多想想
你覺得好玩,你朋友覺得好玩,你說的對象可能覺得是污辱
你討厭的性格,你朋友討厭的性格,絕對不是應該排除於社會的對象
同理心彼此思考對方立場,大家不是可以活得更自由痛快嗎?
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