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1 15:24:19Kapo
第五個孩子
http://www.best100club.com/bestpublish/default_p.asp?BookNo=08-J
作者: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
英國現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4 年生於波斯(今伊朗),5歲時隨家人遷往南非羅德西亞(今津巴布韋)。她的童年是在農場中度過的。 1949年,萊辛攜帶她的第一部小說手稿初回英國。這部題為《青草在歌唱》的小說是她的處女作,於1950年在英國出版,一舉成功,並同時在美國及十個歐洲國家出版發行。她的國際聲譽亦由此建立,創作一發而不可收。 從早期到現在,她的作品就一直以一個異議份子對所謂的社會主流思想觀念、價值觀提出質疑及批評。
並且剛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
「海蕊與大衛只要聆聽孩子的笑聲與玩耍的聲音,就會握住彼此的手,相視而笑,呼吸著快樂的氣息。」擁有四個孩子、一棟美麗的老房子與親友的愛,海蕊與大衛.駱維特的生活,像一首禮讚居家幸福與老派家庭價值觀的詩歌。但第五個孩子出生後,令人不快、無法消除的陰影開始籠罩這個溫馨、快樂的家園。小嬰兒「班」又大又醜、性情粗暴、難以控制,他冷酷嫌惡地撕扯母親的乳房。面對不曾經驗過的黑暗與奇特反抗,海蕊內心掙扎,深懷恐懼地照顧這個新生兒,不知道自己帶到人間的是什麼......。
小說大師多麗絲.萊辛運用恐怖小說的結構模式,寫出令人毛骨悚然又欲罷不能的故事《第五個孩子》,探討面臨黑暗力量時,人性的正面與負面。有別於懸疑、刺激、暴力、性等刻板化描述,作者用一個正常家庭如何對待異於常人的小孩,闡述邪惡的本質,直指人性幽微處,勾勒出共同的不安、惶恐與困惑,充滿戲劇張力,令人不寒而慄。
----------------------------------------
作品分為兩部,
第一部曲是"第五個孩子",
敘述海蕊與大衛共組家庭並且直到生下保羅,
第二部曲則是"浮世畸零人",
敘述奇異的第五個孩子班在社會中的漂盪。
我還沒有看過第二部,
但第一部曲高潮迭起的內容讓我對班的未來感到興趣。
在第一部曲中,海蕊和大衛對於人生的樂觀與開朗,
並且迫不及待的接連生下四個孩子,還有不曾中斷的家庭派對,
他們總是相視而笑,像是在說:看吧,一切都在他們的預想之中!
是的,幸福美滿的人生!
但是這幸福的畫面背後的支撐其實是空洞與脆弱,
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雖然都在他們的計畫當中...,
太像是因為意外懷孕而被逼婚,步伐亂了,
不管你如何鎮定,最後還是會跌倒。
然而,班呢?
在海蕊看來,不管班是多麼怪異,多麼醜陋暴力,
她可以丟掉他!在那個充滿糞水尿騷的安養院裡...,
但海蕊終究救了他,從此,自己與"完美的家庭"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裡。
我曾經很懷疑,那是正是母愛嗎?
又謂何丟棄了以後再撿回來,難道是為了彌補罪惡感?
並且滿足了身為人母的因當的心態,
我猜測海蕊的心中沒有一秒停止過告訴自己,
我是一個好母親,因為我救了這個小魔鬼,
但是我又能如何呢? 這個小魔鬼會毀了我的一切。
在海蕊與大衛還有其他的孩子看來,班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但是班真的又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除了後半段他交了狐群狗黨的朋友之外,
嬰兒時的班、幼兒時的班,他做了什麼?
我想起在某個電影中提到,
某些人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再給予被傷害者安撫照顧,
企圖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這些行為通常發生在母親的身上,
傷害小孩再給予母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已經是種傳說.....。
作者: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
英國現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4 年生於波斯(今伊朗),5歲時隨家人遷往南非羅德西亞(今津巴布韋)。她的童年是在農場中度過的。 1949年,萊辛攜帶她的第一部小說手稿初回英國。這部題為《青草在歌唱》的小說是她的處女作,於1950年在英國出版,一舉成功,並同時在美國及十個歐洲國家出版發行。她的國際聲譽亦由此建立,創作一發而不可收。 從早期到現在,她的作品就一直以一個異議份子對所謂的社會主流思想觀念、價值觀提出質疑及批評。
並且剛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
「海蕊與大衛只要聆聽孩子的笑聲與玩耍的聲音,就會握住彼此的手,相視而笑,呼吸著快樂的氣息。」擁有四個孩子、一棟美麗的老房子與親友的愛,海蕊與大衛.駱維特的生活,像一首禮讚居家幸福與老派家庭價值觀的詩歌。但第五個孩子出生後,令人不快、無法消除的陰影開始籠罩這個溫馨、快樂的家園。小嬰兒「班」又大又醜、性情粗暴、難以控制,他冷酷嫌惡地撕扯母親的乳房。面對不曾經驗過的黑暗與奇特反抗,海蕊內心掙扎,深懷恐懼地照顧這個新生兒,不知道自己帶到人間的是什麼......。
小說大師多麗絲.萊辛運用恐怖小說的結構模式,寫出令人毛骨悚然又欲罷不能的故事《第五個孩子》,探討面臨黑暗力量時,人性的正面與負面。有別於懸疑、刺激、暴力、性等刻板化描述,作者用一個正常家庭如何對待異於常人的小孩,闡述邪惡的本質,直指人性幽微處,勾勒出共同的不安、惶恐與困惑,充滿戲劇張力,令人不寒而慄。
----------------------------------------
作品分為兩部,
第一部曲是"第五個孩子",
敘述海蕊與大衛共組家庭並且直到生下保羅,
第二部曲則是"浮世畸零人",
敘述奇異的第五個孩子班在社會中的漂盪。
我還沒有看過第二部,
但第一部曲高潮迭起的內容讓我對班的未來感到興趣。
在第一部曲中,海蕊和大衛對於人生的樂觀與開朗,
並且迫不及待的接連生下四個孩子,還有不曾中斷的家庭派對,
他們總是相視而笑,像是在說:看吧,一切都在他們的預想之中!
是的,幸福美滿的人生!
但是這幸福的畫面背後的支撐其實是空洞與脆弱,
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雖然都在他們的計畫當中...,
太像是因為意外懷孕而被逼婚,步伐亂了,
不管你如何鎮定,最後還是會跌倒。
然而,班呢?
在海蕊看來,不管班是多麼怪異,多麼醜陋暴力,
她可以丟掉他!在那個充滿糞水尿騷的安養院裡...,
但海蕊終究救了他,從此,自己與"完美的家庭"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裡。
我曾經很懷疑,那是正是母愛嗎?
又謂何丟棄了以後再撿回來,難道是為了彌補罪惡感?
並且滿足了身為人母的因當的心態,
我猜測海蕊的心中沒有一秒停止過告訴自己,
我是一個好母親,因為我救了這個小魔鬼,
但是我又能如何呢? 這個小魔鬼會毀了我的一切。
在海蕊與大衛還有其他的孩子看來,班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但是班真的又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除了後半段他交了狐群狗黨的朋友之外,
嬰兒時的班、幼兒時的班,他做了什麼?
我想起在某個電影中提到,
某些人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再給予被傷害者安撫照顧,
企圖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這些行為通常發生在母親的身上,
傷害小孩再給予母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已經是種傳說.....。
上一篇:靛藍色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