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9 14:03:58gillianchang

四座諾貝爾文學獎都來自380萬人口小國

愛爾蘭人真的很愛看書,我認識的兩位愛爾蘭人Donno跟室友Emma都是手不離卷的愛書人,Donno更說他的工作是全世界最棒的,因為...他是圖書館館員!Emma更是愛引經據典諷刺人,愛爾蘭姑娘嘴尖舌利都是看書練來的。除了愛讀書外,他們更愛音樂,很難想像一個只有四百萬人口不到的小島國,竟是眾多國際音樂人的故鄉,U2、Enya、小紅莓、可兒家族、Boyzone跟Westlife...(最後這兩個實在不想講),他們在西方音樂中代表一股自成一格的清流,可以清楚地跟美國、英國搖滾劃清界線,加拿大跟澳洲以人口比例來說,音樂家的數目實在輸人家太多了。


至於不願意拆除古蹟,就算再全球化也要保存傳統的愛爾蘭人,把大公司都遷往市郊的科學園區,我在都柏林跟高爾威的公司,都位在離市中心至少半小時以上的科學園區(Science Park),兩家公司的鄰居都是賽馬場!可見他們對大公司不願妥協、一心只想保護城市遺跡的決心。其實也不是決心,而是那股為了不砍精靈樹,寧願多花幾百萬歐元蓋公路的精神:在愛爾蘭做事就是這樣啊!不然呢?你來到這兒真的會被他們打敗,最後也變成一個愛爾蘭人了...As me!!

--------------------------------------------------------------------------------------
摘錄自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Files/article/frontend/Sub.asp?page=1&SubjectId=1004&key=2821

愛爾蘭有為自己驕傲的理由。二十世紀,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自愛爾蘭──詩人葉慈、劇作家蕭伯納、小說家貝克特(以法文寫作,最著名作品為《等待果陀》)和詩人悉尼(Seamus Heaney),還有未獲獎的才子作家王爾德,以及開創意識流寫作,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作家之一的喬伊斯。

縱使在現代「影像第一」的時代裡,還是可以感受到愛爾蘭對文字工作者的尊重。作家,不管是哪國國籍,在愛爾蘭都不必繳稅,都柏林並且特別設立作家博物館(吉利安說:就是圖中的那棟建築物,隱身於都市叢林間),裡面展出愛爾蘭各年代名家生平、手跡、書籍、特別紀念物。重視作家,表示愛爾蘭人對閱讀重視,根據瑞士國家競爭力報告,愛爾蘭十五歲以上人口識字率(指能讀寫普通文字)占世界第一高,火車上,耆宿黃髫大多人手一卷,或讀書,或看報。

除了文學外,愛爾蘭更在世界樂壇占一席之地,近代更不斷出現流行音樂偶像,主要來自傳統凱爾特文化裡愛唱歌跳舞,豐富民俗與英語系文化結合。例如一九七○年代末期開始紅遍世界,與披頭比美的U2搖滾合唱團歷久不衰,到今天還不斷有新作問世,近年來更有五位少年組成的男孩特區(Boyzone)及「新世紀音樂」歌星恩雅(Enya),他們神秘深沉歌曲,常來自愛爾蘭民歌滋潤。「與國際接軌,是把自己的軌道和別人的接上,以便於將自己的貨物輸出,貨物要有獨特風格,」龍應台在一篇探討「全球化」文章〈我的二十四小時〉說。

尋找新舊、傳統和現代銜接點
在全球化浪潮中,都柏林人付出代價,維護自己古蹟。他們不要拆除當初為馬車而設的圓環,寧願忍受交通阻塞一兩個小時,他們也不要拆除都柏林的建築特色──成排喬治亞風格的房屋(興起於十八世紀的建築風格,特別注重門的顏色和式樣),換上摩天大樓,寧願將機關,公司移往郊外,很多著名大公司都散佈在愛爾蘭各地,因此很多上班族得忍受通勤之苦,甚至舉家搬遷。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