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2 20:33:28清泠

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

因為母親的過世,讓我對另一個世界產生好奇;說是好奇著實是樂觀了些,或許稱為想要知道母親過世後到哪裡去了?而他到底又有什麼感受這類的,也許是比較恰當的。

說是想知道母親,市面上最近出了的書,已經看到好幾本和生死學相關的探討。其中包括即將進入主題,由伊麗莎白.庫柏勒所寫的"天使走過人間",由我個人很喜歡的作家侯文詠所推薦的這本外,還有"陪你到最後"的姐妹書誕生。

這本書提到,一般來說,醫學界其實大部分的醫師都不願意承認醫學的侷限性,白話一點說就是,醫生不太願意承認自己醫不好病人,但是醫學在目前現代社會的確有他的界線,即便現在醫學再發達。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是個醫師,從研究小兒科,轉到研究生死學,甚至最後還被稱為死亡之母。這件事令作者啞然失笑,其實她也只是想知道,死亡的人最後,經過了什麼樣的過程,而臨終的病人有什麼感受?

我們最常見的關於臨終現象上,不論是篤信什麼教派的,大部分都會說,他感覺自己的靈魂離開軀殼,他看到一大堆人為他搶救,甚至他可以聽得見醫護人員不太好笑的笑話,家人焦急的眼淚等等的,但是,大部分探討生死學的書也只有寫到這裡為止,剩下的可能就是讀者未來自己在經歷死亡的時候才會知道了。這時候的亡者他會恢復所有的能力,例如盲者他會發現自己的雙眼突然可以再見光明,跛腳的人四肢健全的可以到處走動。而他們共通點就是在過世的處所,可能是手術檯,可能是家中,或者是肇事地點,意識到自己的靈魂離開了軀殼。並且很清晰的看到自己臨終時身邊發生的事物。

這本書寫到人臨終後有五個現象,離開軀殼只是第一個,第二個是亡者隨著念力,比如說他很惦念某個人,想去旅行,他便能夠如閃電一般立刻到達那個人的身邊,陪伴著他,儘管那個人並無知覺。

而第三階段,則是亡者(這本書中是寫從死亡關前走一回的人說的實景),他們會看到自己信仰的神,譬如說耶穌,佛祖,光芒四射卻寧靜祥和的,讓人去過一次就不會想要回到人間的地方,甚至有人說那應該就是宇宙起始的地方,所有光的緣起,所有的事物都變得祥和。

到了第四個階段,便是檢視自己的一生。所有的言行舉止,在此時都會一幕一幕清晰的倒迴。第五階段是我沒有看到的,這本書是說人的臨終有五個階段,但是後來我很快的在書局翻完這本書,並沒有看到後續了。

作者本身因為是個醫師,交涉生死學這門學問的時候,曾經也受到同為醫師同業的抨擊,認為他沽名釣譽,愛好虛榮,把人性尊嚴這回事當成嘴邊說說的文化,利用它來創造自己的學術地位;我對這位作者了解不深,我從侯文詠的背書中看到侯文詠讀他文字時他的感受是熱血澎湃的;就我淺薄的認識和閱讀中,我想侯文詠會因他激起的熱情恐怕是因為同為醫師,同樣都有受到同身著醫師袍的同仁抨擊所苦,感覺孤苦伶仃,感覺無助無依吧?作者本身的文句簡潔扼要,也許是個性,也許是職業關係,總覺得在寫人生這類題材(講人生似乎很概括,但是侯文詠寫人性,伊莉莎白.庫柏勒寫得是人生無非也是人性點滴所造就的。)他們處理的都相當灑脫。

這是讓我比較羨慕的一點,這本書沒有帶來侯文詠說的熱情,反而讓我感到我是不是真的要走這樣的研究路線感到無比沉重。生死學,不論是教宗還是醫學,都是近年來越來越熱門的話題;一個人到最後能不能決定自己的存亡?而自己的存亡形式如何是否可以自行決定?醫學走到了盡頭,仍舊要面對人生依大考驗和難題,沒有人能夠因為不捨而留下離世的親人,在回憶中只剩下無盡的懷念,儘管難過不捨慢慢會在時間裡沖淡,因為死亡帶來的撕裂感會慢慢的瘉合,但是,卻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抹去死亡對生存者帶來的衝擊,以及,某種程度的心靈提升。

這本書尾尾道盡伊莉莎白.庫柏勒的一生,在她中風後,猶如風中殘燭的時候把這部作品寫出來,她最後還是和同為醫師的丈夫離婚了,儘管在生死學上,她有著卓越的貢獻。伊莉莎白寫了他在實習過程中的趣事,醫院裡的小事情,但是好像看到西方的侯文詠一般,雖然不至於笑到渾然忘我,可是也是個很逗趣的醫師。

-------------
這本書同時也讓我想起昨天網路上有人問起關於安寧緩和這個問題。

安寧緩和,是不是等同跟癌症投降?表示認輸而無能為力?
我的母親並沒有走到這一天,雖然在急救的當天,我有想過甚至我的親屬們也建議我,如果母親可以順利的從加護病房中緩和病情,請不要送她回家,就把母親送入安寧緩和,讓他有尊嚴的過完最後的日子,並且僅可能的完成他所有的心願。

我承認當時我聽到有人建議我送如果可以救回來的母親入安寧病房時,我激動的快要昏倒了;我認為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我認為我的母親並沒有走到那一天,所以根本不需要商量安寧緩和的問題。

但是,把話題繞回來,是不是選擇安寧緩和就等於和癌症認輸?老實說,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我們的認輸附了討價還價,和條件。我的確認輸了,可是我希望母親最後的那段路走得比較不那麼痛苦,因為我不能代替他受苦。儘管生命是有限的,假使進入安寧病房,我們活在可能沒有明天的恐懼裡,但是,我會希望我為他多分擔一些,儘管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此時我心裡記掛的可能已經不是我要戰勝癌症,看到奇蹟這類的話,我在乎的僅僅是生活品質。我知道相當多癌症家屬都會面臨到童一種質疑,"為什麼不繼續化療?"

當積極治療已經完全沒有治癒甚至壓制的希望時,妳希望你最親愛的人快樂的走還是痛苦的走呢?我當過病患家屬,我懂得下決定的時候被人質疑的痛苦,一邊必須照顧病人,病人如果樂觀的還好,怕是怕完全沒有求生意志,那麼,真的什麼治療都不必說了,我一邊背負著學業,考試,一邊照顧母親的那段日子,被嫌棄說我不願意出去工作,不僅朋友覺得我在逃避現實,連親人都覺得我拒絕長大很幼稚。現在我母親走了,我想找份工作,發現幾乎都要一些簡單的打工經驗,我的確後悔沒有打工過,但是我並不後悔陪我母親走完最後的那些日子,儘管,那些日子真的很難熬,而且是沒有人懂得難熬。

選擇了,就不要後悔。

人生這盤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是真正能夠掌握命運的,卻是握著將卒的自己;成敗都是自己;比起分享在站上的文章,我比一般人幸運的是,母親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醫療花費,是我從來不需要擔心的問題,儘管每次出入醫院的數字都挺嚇人的。營養品只是母親到最後因為飽脹感而沒有吃完,我選擇把母親最後剩下的營養品送出,儘管我年初買的時候價值不菲。那也是我對母親焚香禱告,問過她意見所做出的決定。

一個本來研究醫療糾紛的我,慢慢的偏向生死學。而在醫療糾紛中發現自己的渺小和無知。父親最近爆發了肺氣腫,小小的爬個樓梯就會喘,逼得父親工作無法去了,在家的父親,沒有了在職場上的意氣風發,感覺電視對現在的他來說是個很無聊的玩意兒。或許過去他和我們搶電視的時候搶得很起勁,線在母親走後,沒有人佔據八點檔。(媽也只有在最後的那段日子有看了一些無聊的八點檔肥皂劇,不然她本身開電視就只有看新聞而已。)我的棒球季結束的很快,有時候根本就沒有完整的看完整場球就關了,電視在我們家變成一種裝飾品,爸爸沒有媽媽陪著他吵嘴,日子也變得很難挨,儘管最近學著做菜的我常常把菜弄得太鹹,我爸還是會說做得起碼比外面的好吃。但是別忘了課業。


再過個幾天,我的研究所最終結果就會有第一波的確定名單。我很希望我能把母親的遺願,她最後看到的讀書計畫付諸實現;或許他在另一個世界,也會默默祝福著我,看著我,一如往常的對我東叨西擾的,這些我都聽不見,但唯一,在母親過世後,我還能感覺到的是,母親綿長的愛。這也是本書作者一再提及的東西。

愛,真的能夠超越生死。甚至,上看前世下望後世。

母親節前夕母親走了,雖然這幾日母親較少入我的夢中了,但我還是有時能感覺得到母親一如過去沒有生病的時候在家裡自在的走動,她的靈魂透明的讓我無法感覺得到,有股濃濃的哀傷,但卻還是堅持守護著這個由她守護了快三十年的家。

媽,我愛妳。儘管我們母女生前再好,我也不曾對你說這句話過,卻在你過世的第32天,知道愛的真諦,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時,寫出了這句話,生死學,難怪母親大人在我小時候不太讓我看西藏生死書這類的,理由只因我太小;這個理由讓我很難接受,畢竟我國中就在看蘇菲的世界了,別鬧了費曼先生這類的書。

生死學,其實,當自己走過一次的時候,體會是最深刻的,儘管結果是讓人那麼的痛不欲生;在痛過後,甦醒的時候,會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自己,也許不是自己喜愛的樣子,但是,經過了生死的洗滌,生命的重量,會更加的不同的,作者同時也說,其實死亡本身並不是個結束,而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過程,或許我體會還不夠,我還不懂死亡之後,亡者還會有什麼樣的際遇。起碼生者的生活是繼續的,而我這個愛亂寫的女兒,繼續詳實的記載對母親的思念,到處是寫滿字卻有些語無倫次的紙張,儘管那些都沒有PO上我任何一個站台,我確實知道,母親的生命,似乎透過我的思念,以及奇怪的母女連繫,繼續存在在這個世界,我不知道母親的姐妹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但我就是有了就寫,如果是我獨有,那真的變成我一個沾沾自喜的東西了。

也許這個沾沾自喜的連結,是因為思念,因為愛,因為親情,不管如何,透過不知名的力量,有時能讓我感覺到母親那個世界的能量和感受,儘管近來那樣的知覺力越來越弱了。

我說過,不要捨不得女兒,儘管我也捨不得母親走。但是如果我們都在彼此的世界好好的,並且都能夠祝福,讓彼此更好,這樣的結果未必是不好的。我們可以約定來世,可以約定我的百年以後,我們還可以繼續相遇,繼續糾葛的緣分;這些日子以來,我的感覺和想法很多,紊亂的更多,人生沒有辦法一下子釐清,但都慢慢的看到問題,感覺到問題點了,或許我現在能力不足以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在可預期的未來,可以微笑的面對。


上一篇:地字七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