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4 09:20:48Captain

假換照之名,行新聞檢查之實

假換照之名,行新聞檢查之實

中時電子報報導:新聞局衛星電視執照審議委員會日前完成國內衛星電視頻道的換照初審,依據新聞局統計,在八月二日執照到期的衛星頻道有八十三家,已有十四家衛星頻道業者因未送件而自動淘汰,而送出換照申請書的六十九家,又有廿三家未通過初審。此次有線電視換照,廿四小時全日新聞台部分,包括年代、三立、東森和TVBS均未通過初審,僅被外界認為親綠營的非凡和民視的新聞頻道通過初審,造成業界震撼。但新聞局長姚文智強調,這只是初審結果,委員會有建議電視台改進的地方,將會請電視台再說明,目前未通過初審的有線電視台「未到關門的地步」。

非凡和民視兩台過關一點兒都不令人驚訝,今天台灣是綠營執政,想一切方便,就得「新聞媒體持平報導擺兩旁,政治正確擺中間」,如果太堅持「新聞客觀中立,報導事實」,拿不到執照,你就只有到PC Home新聞台來報了。

「新聞檢查」(censorship)以今天民主自由的觀點看,是一個可恥的字眼。一般來說,新聞檢查用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印刷品發行前(或媒體播出訊息前),事前必須取得政府執照;一是採取秋後算帳,亦即事後針對刊物或訊息內容,,羅致罪名(通常以「毀謗」之名)治罪。新聞檢查也不是新鮮的東西,在中國,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做法,當今世上無人能出其右。在西方,它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代,印刷術發明之時。1501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發出通告,要印刷商將所印的東西,在發行之前,送一份到廠址所在地主管教會備查,目的是要防範異端邪說。如果沒有照辦,將處以罰款或逐出教會。你一定覺得好笑,「逐出教會」?那好,星期天可以睡大覺,不必趕早望彌撒。錯了,中古時代「逐出教會」與放逐荒島無異,沒有人敢收容你,結局是慢慢痛苦餓死,所以給判「逐出教會」倒不如一刀砍了腦袋還痛快些。

今天台灣新聞局對於「統派」或「藍營」媒體的做法和中古時代有什麼差別?不給執照擺明就要你關門,除非你「再說明」,也就是修改不合當今政治氛圍的「客觀中立報導」。

更詭異的是沒有人知道新聞局的執照審議委員會是那些寶貝委員,審議的標準何在?這和中古的「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的判官每每戴深厚斗蓬,藏身於下,判決一旦下達,犯人沒有申辯機會。送上火刑柱燒死,或處絞刑,或車裂之刑(見圖)劊子手也是以黑皮面具蒙面,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