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03:54:03ggykg42880

行車視野輔助系統 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貨車行車記錄器|貨車行車記錄器推薦|貨車行車記錄器安裝哪裡找你?

北京吉普沖破思想堅冰(下)【破冰之舉】

【編者按】汽車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最為緊密的晴雨表,它既是時代記憶也是社會表情。《中國汽車四十年》通過國內40位資深媒體人對我國汽車業改革開放以來的40件大事的回顧和還原,從而呈現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一段真實歷史。全書分為四個版塊,分別為 破冰之舉 第一支柱 驅動傢國 改變格局 。本書全文由網通社首發連載,也可關註 禾顏閱車行車視野輔助系統 微信公眾號閱讀。

【接上期:北京吉普沖破思想堅冰(中)】

破冰先驅為何問題纏身

吉普風波 的平息,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北京吉普自身跌宕起伏的命運。1987年,克萊斯勒從雷諾手中完成瞭對AMC的收購,北京吉普成為北京汽車制造廠和克萊斯勒的合資公司。然而,切諾基的銷量卻一直沒有太大長進。1995年,北京吉普產量達到8.2萬輛,創造瞭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其中,切諾基隻有2萬多輛,而北京吉普卻有6萬多輛

1998年,克萊斯勒與戴姆勒 奔馳合並,北京吉普的股東再次發生變更。而克萊斯勒與戴姆勒 奔馳股東的紛爭,使得北京吉普在上JEEP和轎車之間陷入 兩難 ,經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當年,北京吉普虧損近4億元。盡管借助克萊斯勒與三菱汽車的合作,北京吉普陸續引進瞭三菱的歐藍德和帕傑羅系列產品,但依然難改頹勢。



而更讓北京吉普公司難堪的是,2000年前後,以農用輕卡為主營業務的 北汽福田 迅速崛起,與韓國現代汽車合資的 北京現代 創造瞭轎車合資業的贏利速度神話,而同屬北汽集團新三大板塊之一的北京吉普,卻還在虧損的泥潭中苦苦掙紮。

隨著合資合同即將到期,2002年3月,時任北汽集團董事長的安慶衡代表北汽控股公司與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續簽協議,雙方決定延長合資合作期限30年,但合資主體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奔馳。這意味著,已連續虧損多年的北京吉普公司在數次變更中將走到生命盡頭。2005年8月30日,在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的基礎上重組的北京奔馳戴姆勒 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宣佈正式成立。



自此,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一傢中外合資企業 北京吉普這個名字不復存在。作為中國汽車業合資的破冰先驅,北京吉普公司為何問題纏身?這常常成為很多汽車人情不自禁的感嘆與追問。筆者認為,任何一種事物或者現象的出現與消亡,都是多種力量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北京吉普公司也不例外。

從思想文化層面上看,由於當時改革開放還處於乍暖還寒的階段,思想解放未能與時俱進,無論是行業管理部門,還是企業領導,甚至包括企業員工,在面對合資這一新生事物時,都顯得謹小慎微,不敢突破過去的條條框框。例如,合資中方負責人在談判中不敢拍板,不僅降低瞭工作效率,而且容易讓對方產生不信任感;中方職工與美國汽車公司派來的管理人員相互碰撞時有發生,一些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工人,堅決抵制外國經理的工作指導,思想意識未能與時俱進。

從政策體制層面看,由於北京吉普公司是我國第一個合資項目,很多做法都在探索過程中,美方提出的政策優惠牽涉到我國大的政策調整,如外貿、外匯管理等,中方企業憑借一己之力很難改變。 對於新的合資公司,國傢沒有什麼政策優惠,很多權力部門照章辦事,如組裝車的散件從美國運來,中國的海關要征收高額的關稅,還有購買散件的外匯等問題,搞得合資企業舉步維艱。 對此陳祖濤感同身受。

國傢非常支持合資企業發展,不輕易讓它倒閉,但當時部門不健全,法制也不健全,我們開始談判時還沒有合資法,簽約時也沒有實施細則。 趙乃林感慨, 當時沒有法規約束,企業的一些事情不知到哪個部門請示報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還有一個典型例子也很能說明問題。事實上,北京吉普也一直在爭取上轎車項目,但最後無疾而終。據說,1995年外資方克萊斯勒準備上馬一款名為A Body的轎車,生產線已搭好,培訓也已結束,美國那邊散件都裝進集裝箱在港口等候著,但因為政策的原因,最終沒有批下來。

當然,上述這些現象隻是外因,決定事物本質或者事件走向的因素還在於內因。縱觀北京吉普公司的合資歷程,企業自身在合作關系和產品戰略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這些問題日積月累,就會積重難返。

從合作關系上看,合資並沒有合心。由於多種原因,在組建北京吉普公司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合資雙方並沒有達成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小貨車行車記錄器|小貨車行車記錄器推薦|小貨車行車記錄器安裝高度互信,為一個共同目標而齊心協力,而是將各自的利益分得很清。顯然,這難以形成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合力。



從產品層面看,首先,產品質量不給力。由於北京吉普公司的粗放式管理,北京吉普的產品質量多年徘徊不前,銷量始終隻有幾千輛,形不成規模,後續新產品又難以為繼,隻能是慘淡經營。當年一段逸事,足以詮釋其為何始終一蹶不振:一次,美方管理人員發現一輛切諾基質量有嚴重缺陷,要求工人把車銷毀。第二天,他看見廢品車還在,就自己拿起鐵錘要砸車。結果一群義憤填膺的中方員工沖上來,要揍這位美國人,美國人隻好妥協。

與此形成強烈對照的是,上汽大眾堅持按照德國大眾的高標準和高品質要求,頂住壓力,零部件國產化 不搞瓜菜代 。經過一番 脫胎換骨 的變化,桑塔納迅速上量,暢銷中國20年,為中國轎車和汽車零部件體系與全球同步帶瞭一個好頭。其次,產品性價比不高。美國汽車最大的特點是馬力大,但油耗也高,切諾基一度被民間戲稱 切肉機 。再加上國產化進程慢,配件少,車輛售後維修也不方便。大眾在中國推出桑塔納和捷達轎車後,價格高高在上的切諾基,很難有競爭力。

最後,技術先進性喪失。隨著切諾基這款車型被引進的時間久拖不決,更多合資車企新車型的推出,其技術領先的優勢也逐漸喪失。以至於人們很難相信,在2000年以前的大部分時期裡,北京吉普的主要利潤來源是中方的老產品 BJ212,而不是切諾基,北京吉普是在 用BJ212養活切諾基 。

更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在合資經營過程中,北京吉普在引進切諾基後,用其先進技術對BJ212做瞭百餘項的改進,延長瞭老產品的生命力,但同後來的所有合資車企一樣,北京吉普公司在合資中主動放棄瞭二代車的開發權,從而使自己失去瞭自主創新的平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

如果說第一傢合資企業,在合資中能夠堅守自主開發的 初心 ,也許今天的中國汽車史就要改寫。 其實,切諾基適不適合中國市場也好,北汽能不能賺錢也好,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失誤。最重要的是,我們因此失去瞭自主研發的機會,而成為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組裝加工工廠。 原北汽黨委書記鄭煥明對此反思道, 這一點對北汽甚至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的負面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

合資的路肯定走對瞭,我們與外資互相需要。 趙乃林後來也強調, 但在合資進行到一定階段以後,我們必須要加強自主產品開發和自主品牌建設,這方面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影響我們汽車產業最終的發展。

當然,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失敗者固然不如成功者更能引人註目,但這並不意味著失敗者沒有意義。應該說,歷史把開創中國汽車合資先河的破冰之舉歸功於北京吉普,這本身就具有代表意義。我們不僅有必要傾聽和理解它開創背後的艱辛與付出,甚至痛苦的吶喊,更有必要思考和回答它在觀念和意識形態上引發的風波。

吉普風波 風波雖然以雙方都做瞭有限的讓步而結束,但它折射出改革開放之初,中外合資企業的生存環境。 作為主要當事人,趙乃林的話真實反映瞭企業當時的尷尬處境: 最開始合資企業是個孤島,沒人關心你這些事兒, 但這樣一鬧,上上下下都重視,一些相關政策就慢慢出臺瞭。



事實上,北京吉普公司在實踐中為國傢改革開放提供瞭極為豐富的政策依據。趙乃林說,比如我們開業時認為註冊資本就是總投資,實踐後國傢將總投資改為註冊資本的三倍(包括銀行貸款);海關對進口散件逐年考核,采用級差稅率,有力地推動瞭國產化的進程;國傢批準用戶購進口散件組裝車需交企業進口散件的外匯成本,以解決初期外匯的困難;關於對技術密集型企業減免所得稅的政策,等等。

正是這些政策的先後出臺,使合資企業逐步走上正軌,步入健康發展軌道。作為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新物種,北京吉普公司跌宕起伏的命運,折射出改革開放之初,國傢對合資合營這一新模式的探索。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如果沒有當年的 吉普風波 ,也許大車專用行車紀錄器推薦就沒有後來中國汽車對外合資的順利放開,大行其道。

主編點評

北京吉普為何折騰

提到北京吉普,印象最深的不是這傢企業,而是它所經歷的折騰,被看作汽車合資企業遇到波折的首個案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 吉普風波 ,由此上升到東西方板塊的撞擊,驚動瞭高層,甚至在中美兩國掀起過輿論旋風。

這就是本文所要揭示的真相。那麼北京吉普為何成瞭問題企業?從經歷上來看,北京吉普是國內第一傢汽車合資企業,但從它宣告成立到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始終風波不停, 戰鬥 不止。原因不外乎,大傢都在探索一種全新的 合作模式 ,無論是體制和觀念,還是行事風格和利益平衡等,這種以文化沖突的名義所產生的矛盾,往往會上升到政治層面和民族自尊,繼而使一個單純的汽車合資企業內部問題居然鬧到社會公開層面,牽涉到中美兩國領導過問,引起海外媒體高度關註。

這就是 合資試水 ,也被稱之為 思想破冰 的案例。但背後則是試錯,彼此都在尋找適應對方的合作方式。而問題是,這種折騰最終還是涉及到 婚姻 基礎,追溯到源頭,似乎一開始就已經埋下瞭 不和 的因子,沒有明確的共識和戰略,隻註重利益的合作,忽視瞭觀念和文化的融合。這也是日後引起中外矛盾沖突的導火索。 最開始合資企業是個孤島,沒人關心你這些事兒,但這樣一鬧,上上下下都重視,一些相關政策也就慢慢出臺瞭。

北京吉普一直不順。但它創造瞭歷史,卻沒有創造過輝煌。如今似乎已經消失,或換瞭一種方式易主。不過,本文再現瞭當時的語境,可以從一個則面證實,改革開放是痛苦的揚棄,劇烈的再生,冒險的嘗試。汽車合資也不例外。通過 裂變 、 撞擊 、 分歧 等刺眼的關鍵詞,看到瞭汽車合資並非一帆風順,也有 跌宕起伏的命運 。不過,本文所還原的歷史,除瞭吉普風波之外,還為如何搞好合資企業提供瞭難得經驗。(顏光明)

【未完待續。撰稿人楊忠陽,《經濟日報》產經新聞部高級記者,汽車新聞主編。本文節選自《中國汽車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主編:顏光明、錢蕾、王從軍。本書全文由網通社首發,也可關註 禾顏閱車 微信公眾號閱讀。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下期預告:上海國際車展應時而生】